曹菊花
摘 要: 語言,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母語漢語傳承著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成為贏得世界尊重的一張名片。反觀語文教學,卻對語言文字的關注頗有欠缺。堅守語文本位,應指導學生進行語言內化與表達,拓寬語言學習渠道。
關鍵詞: 語言學習 語文素養 語言內化
語言,是人類思想的家園,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泱泱中華幾千載,悠久文明薪火傳。母語漢語以獨特的韻味傳承著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成為贏得世界尊重的一張名片。
反觀語文教學,多媒體異彩紛呈,師生活動豐富多樣,教學方式不拘一格,卻對語言文字的關注頗有欠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币虼?,堅守語文本位,要指導學生進行語言內化與表達,拓寬語言學習渠道,為他們的終生發展夯實基礎。
一、立足文本,建構語言
文本是語言文字運用的體現,是語言訓練的范例。課本中的重點詞句,彰顯了語言美、內涵美。教師緊扣文本,帶領學生潛入文本,往往能起到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精心預設,合理取舍文本,提煉出語言文字的關鍵處深入推敲,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1.聚焦文本精彩處。
學習語言文字,要緊扣遣詞造句、表情達意出彩的地方,常??梢赃_到刪繁就簡、舉一反三的效果。如《第一次抱母親》:“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一位教師抓住“100多斤”、“翻山越嶺”、“年復一年”等重點詞語,運用比較、想象、聯系生活等方法,使學生通過詞語感受到母親多年來無私的付出,體會兒子的難過與慚愧之情。
2.捕捉文本細膩處。
文本的細節描寫,是彰顯主旨的重要地方。教師善于引導學生把握文本的細膩處,就能事半功倍?!端芬徽n中,母親用一勺水給三個孩子沖澡這段特別細致,薛法根老師用三個問題串聯:“滑過”是快還是慢?一勺水怎么像一條小溪流?為什么不直接寫全身上下都舒服了?這些問題促使學生細細揣摩、深入品味,收獲文本細膩處的精彩。
3.挖掘文本特別處。
文本,尤其摘自文學作品的教材中都有作者個性表達的語言,反映作者表情達意的特色。教師可以將這些語言作為有效的抓手,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蕭紅的《我和祖父的園子》第十三自然段連用多個“愿意……就……”,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句式:“愿意……就……”,請學生用這樣的句式想象,說一說園子里還有哪些景物?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提高語文素養。
二、關注表達,讀寫結合
1.課內練筆。
課本的內容和形式具有示范性,是遷移寫作的優秀資源。教師要做有心人,找準讀寫結合點,實現讀向寫的轉化。比如《黃山奇松》中,第二自然段有“迎客松……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教師在開展語言訓練后指出,可組織學生聯想、仿寫句子:學校操場邊的大樹枝葉濃密,如同 ?搖 ?搖,總為我們遮風擋雨等相關句子。在此基礎上,還可練習寫一段《美麗的校園》。在讀透文本的基礎上練筆,提高學生把握文本、讀寫遷移的能力。
2.寫接力日記、自由日記。
巴金曾說:“寫吧,只有寫,你才會寫。”筆者鼓勵學生寫接力日記、自由日記的練筆實踐,充分激發寫作熱情。小學生具有樂于表達的積極性,便可增強寫作表達意識。
3.向微博、QQ群等平臺發表作品。
當今社會,交流平臺多元、便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博、QQ群等平臺,鼓勵學生發表優秀作品,其余的讀者予以賞識性評價,從而增強學生寫作的信心,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
三、多元整合,拓寬資源
語文從來不是一門單打獨斗的學科,具有鮮明的綜合性、實踐性。《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應開放、多元,提倡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開展跨領域學習?!闭Z文綜合性學習,要找準語文與生活、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以此切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引領貼近生活,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
生活是學生的第一學習課堂,是他們自主探究的廣闊舞臺。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開發語言表達的資源。
秋高氣爽的季節,開展《秋天的公園》不失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好時機。根據三年級年段特點,交流中筆者引導學生探索研究策略,為保護花草樹木做些實事、創造“溫馨提示”。整個活動,充分鏈接了課堂內外綜合學習,達到了運用語言的目的。
2.挖掘學科資源,體現學科綜合性。
在跨學科的學習中,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錘煉了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比如科學課《電路的并聯與串聯》中,練習說話的同時貫穿語文寫作《記一次有趣的科學實驗》,數學課《三角形的面積》,可以練筆《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發現》??傊渌麑W科知識與語文口語交際、寫作實現了整合,提高了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3.堅守語言本色,突出語文性。
綜合性語文學習反對多學科知識的堆積現象,因為這會使語文綜合性學習失去學科特點。一位教師在教繪本《我要嗯嗯與噓噓之食物的旅行》時,整合科學知識、自制繪本活動,更關注與學生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發展。
母語漢語,之所以歷久彌新、魅力無窮,是因為語言文字內涵豐富、意蘊深遠。語言文字的學習之旅,充滿期冀與創造。作為語文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我們應致力于擔當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引領他們徜徉精彩的語言世界,讓每個人的語文素養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王建華.語用學與語文教學.
[3]薛法根.薛法根教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