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淑超
摘 要: 文字是思想的靈魂。語文教學是一切學科教學的基石,只有學好了語文,才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念、與他人良好溝通。小學語文在語文教學中尤其重要,小學生年紀小,學習的第一印象會保持終生。作者結合實際教學總結了教學經驗。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識字規律 創設情境 多媒體 愉快教學
一、必須牢固掌握識字規律
識字教學在方法上要注意三條規律,其中漢字本身的規律對培養學生識字能力尤為重要。例如:中——種、青——請——清——情等基本字帶字,通過這些,就使學生認識字與字的聯系,知道很多獨體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能組成意思不同的字,掌握形聲字的規律。
我們在教隨課文出現的生字時,要充分利用結構規律。例如:教“們、碼、稼”等形聲字時,應先復習“門、馬、家”等學過的字,然后加偏旁,告訴學生仍讀原來的音,學生就能根據偏旁講出字義。教形近字時,應先復習學生已認識的字,然后換個偏旁,和學生共同研究它的音、形、義。教“快”字,由“快”過渡到“塊”字,教“晴”字時,由“晴”過渡到“睛”字。不板書音節,不帶學生拼讀,既簡化識字過程,節省時間,又使學生明確區別形近字的方法,掌握形近字的結構規律。這樣學生就不是一個一個地識字,而是認一個識一串,迅速地提高識字能力。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教學目標,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方案,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豐富的知識及閱歷等,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要作用,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支配地位,失去應有的主體作用。實施素質教學就要將學生的這種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腦、動手,通過多媒體形象的動漫演示、歷史呈現等達到傳統教師教學所達不到的理想效果。在日常教學中借用多媒體手段,可以使教學達到這種效果。如在二年級語文《北京亮起來了》一課中為了激發學生對北京的喜愛,對首都的向往,我讓學生看莊嚴美麗的天安門,路上的汽車穿梭,快速行駛的地鐵,導入:“美麗的春天是旅游的好時光啊,在領略少數民族新疆、傣族的風光之后,老師今天要帶大家去首都北京旅游?看看我們首都和我們去過的其他城市有什么不同?讓我們坐上動車出發吧。”屏幕上出現的一輛輛火車,動感的音樂一下子就吊住學生的胃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屏幕上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走進首都。這是多媒體應用帶給我們的生動的實例,不是優秀教師憑借語言或課堂技巧所能達到的。
2.利用多媒體真實顯現整體情境,增強整體感知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發揮多媒體對整篇文章意境整體感知的特殊動畫呈現作用,通過多媒體技術將課文整體情境完整地呈現給學生。如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時,我作導游介紹道:“親愛的旅客們,我們已經到達了首都北京,現在是晚上7點整,旅客們現在想不想看看北京的夜景,欣賞一下北京特色美食看看北京夜市?”接著通過投影演示北京的夜景:明亮的路燈,長安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車,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城樓,王府井里各式各樣的商店,古老的故宮夜景,等等。
3.讓學生多使用計算機。以前,計算機在很多人心中是陌生的,有的高年級小學生甚至知道作家賈平凹寫作都用手抄寫稿件,經常連續三四次改百萬字的稿件,以此說明計算機的神秘。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時,首先應將這種陌生打破,使神秘感消除,讓學生認識到計算機在現代生活和學習的重要作用,讓計算機成為好工具、好伙伴。步入學習正軌的第一個途徑是在教學過程中用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形象的說明、生動的比喻講述計算機的原理及其廣闊的用途,消除學生對計算機的神秘感,增強學習計算機的信心,確定明確的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愉快中開展學習,但避免走入誤區
快樂,人人所需之情感體驗,因此要進行快樂教學。什么是愉快教學法呢?所謂愉快教學法是指“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有課堂教學和愉快教學法兩重性質”,但是不要走入愉快教學的誤區。
語文愉快教學存在的幾個誤區:
1.認識上的誤區。部分老師認為愉快教學就是怎么輕松怎么來,降低對學生的要求。輕松并不等于放松,愉快教學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隨意性太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并完成任務。
2.方式上的誤區。愉快教學一定要注意怎樣把課堂變得愉快,不是說在課堂上引入幾段笑話,講幾個故事就是愉快教學。教師要結合語文內容,自然引入愉快的氣氛。愉快教學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否則就是跑題。愉快教學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有效手段,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的始終。
3.形式上的誤區。有的老師認為愉快教學就是喜劇教學,不管什么內容,都搞成喜劇色彩,即使比較悲涼、沉悶的內容也搞得愉悅,這種形式和愉快教學相違背。愉快課堂應該是喜、怒、哀、樂都有的課堂,要體現課程內容的多樣性,要根據課堂內容開展對應的情景教學。現代化的教學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但是很多時候,學生眼花繚亂,不知所以,教師事倍功半,徒勞無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沒有讓學生“快樂學習”。一款游戲,玩得久了,仍然會感覺枯燥,何況是學習。教師教學,要從情感教學上入手,調動其主動性。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教師必須循序漸進、兢兢業業,不斷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下苦功,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講說能力和寫作能力,讓學生切切實實地體會到語文就在身邊,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語文魅力深遠,語文的作用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