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娜 熊海斌
摘 要 習近平的青年觀不僅反映了時代之需,更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家庭教育作為青年教育的重要陣地,對青年的知識建構和品質塑造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毫無疑慮,立足于習近平的青年觀,研究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發揮家庭教育的現實功用,才能培養出更多應需之求的人才。
關鍵詞 習近平 青年觀 家庭教育 啟示
基金項目:江西農業大學研究生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習近平的教育觀研究”(編號NDYC2016-S0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田麗娜,江西農業大學政治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熊海斌,江西農業大學經管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246
青年強則國家強。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立足于全球的視野,運用世界的眼光多次發表重要論述,對青年的成長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盼。他說:“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 青年的成才與否不僅關系到家庭的未來,還影響到中國夢的進程。青年的成長成才依賴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對青年“三觀”的形成具有極大的塑造作用。學習和借鑒習近平的青年觀,對更好的解決家庭教育的難題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習近平青年觀的理論構建
習近平的青年觀既是對其自身經驗的總結,也是應社會需求之產物。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層面:理想指引人才,挫折鍛造人才,勤奮造就人才,道德塑造人才。
(一)理想指引成才
理想就像一座燈塔,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有理想才會有動力,有理想才會有方向,有理想才能不迷茫。因此可知,理想能夠指引青年成才。從古至今,凡成功者,必然是有理想者,他們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在努力的過程中才沒有迷失方向。蘇格拉底曾經把:為理想而奮斗比作世界上最幸福的事。習近平同志在長期的工作經歷中,也深刻的認識到理想的重要作用,并將理想指引成才的觀點植入到自己的青年觀中。站在民族和國家的宏觀角度上,習近平同志把堅定理想信念視作國家發展的動力,他多次強調: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有大作為,并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立足于青年個人的微觀視角上,習近平同志再次強調理想對青年成才的重要性:“理想指引人生方向,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以鼓勵青年要從小就立志向,樹理想。
(二)挫折鍛造人才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只有經歷過一些挫折,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所謂的挫折,即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的障礙,使得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就是“碰釘子”。經受挫折是人生的一種歷練,逃避挫折或者害怕挫折,就不能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挫折可以磨礪人才,鍛造人才。毫無疑慮,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遇到挫折繞路行的做法是錯誤的。要引導青年正確的看待挫折,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對于挫折,習近平同志以海納百川的氣度來告知青年:“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長,前進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緩流也有險灘,有麗日也有風雨,有喜悅也有哀傷?!?人生路上有“風雨”亦有“彩虹”,廣大青年一定要練就寵辱不驚的心態,經得起失敗,受得了成功,才能所向披靡。此外,習近平同志還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的精神來鼓勵青年要經得起挫折的鍛造。 經歷過挫折的人,才會更勇敢,才會越挫越勇,才能鍛造成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青年要勇敢面對挫折,無所畏懼,激發自己未知的潛力,收獲戰勝困難的喜悅。
(三)勤奮造就人才
青年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生力量,青年時期正是一個人長知識長才干的關鍵時期,唯有厚積才能薄發,“厚積”的基礎是勤奮。勤奮既是實現中國夢需要 ,也是青年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華羅庚是這樣闡述勤奮與成才的真諦的:“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绷暯酵驹缫颜J識到勤奮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并養成了勤奮刻苦的習慣。一方面,習近平同志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青年勤奮才是個人成才的必經路徑。剛到農村插隊時,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會做,因而他痛下決心勤奮學習,充分利用上山放羊,田里鋤地的等任何休息的時間,如饑似渴的看書識字。通過在農村的歷練,習近平同志不僅成為一個務農好手,也奠定了堅固的知識基礎。因此他告誡現在的青年,萬事就怕勤奮二字,現在條件優環境好,青年應該鼓勁學習。即要習得理論,又要提高實踐水平,承擔好歷史與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另一方面,習近平同志多次勉勵青年:“勤于學習,敏于求知,努力成為堪當改革和建設事業重任的高素質人才?!?勤奮造就人才,唯有珍惜時間,勤奮學習,才能為成才奠基。
(四)道德塑造人才
道德是用來調整社會人員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具有一定約束力的行為規范。俗話說:“不恐智不達,唯恐德不修”,做人先修得,高尚的道德是成才的重要保證。“成才先成人”,一語道破了人才的真諦。只有成為道德高尚的人,經過努力之后才能成為人才。無德者就不能成為人才。真正的人才不只是知識豐、能力強,更重要的是要求品德高。人只有明大德,守道義,才能成大業。習近平同志認為高尚的道德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道德可以塑造人才,因而他很重視青年的德育工作。習近平同志早在插隊時,就將修德定為自己的座右銘,他指出:當代青年一定要練就高尚的品德,并強調:“孩子要成才,必須先學會做人。人而無德,行之不遠?!?道德對于個人和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因此,做人做事的第一要務就是以德為先,有才無德之人,算不上真正意義的人才。青年要做道德高善的人,必須立足于社會實踐,從小事做起,做到知、情、行三者的統一。
二、習近平的青年觀對家庭教育的現實啟示
時代的發展,凸顯了家庭教育對“新”人才標準的現實功用。剖析和借鑒習近平的青年觀,對于解決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實現高效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家長的自我提升是家庭教育的起點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力軍,家長的教育方式、言行舉止,思想觀念等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青年。家長對家庭教育問題錯誤認知,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家長把教育當成學校的事情,與自己無關。其二,家長誤把家庭教育視為請家教。其三,不知道如何開展以及采取何種方法進行家庭教育。其四,教育方式的極端化。萬事都順著孩子或者是孩子一做錯事,就惡語中傷甚至會拳腳相加。錯誤的教育方式與觀念,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家長的自我提升是家庭教育的起點。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須從提升家長的素質,改善家長的教育方式做起。
那么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家長呢?其一,家長要加強對教育方式、方法的學習,提升自己的素質;其二,要明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關系,加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其三,家長必須做到寬嚴適度。對孩子的過分溺愛,自私自利。管的過嚴,又會使孩子失去活力。因此,家長要必須做到寬嚴適度。其四,親身示范。父母要做到禮貌、誠信、掌握正確處理家庭關系的妙招,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用新的視野和新的標準對孩子的成才給予正確的評價。唯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二)勇于面對挫折是家庭教育的重點
青年要想成功,除了要靠才華知識,還要靠勇于直面挫折的勇氣與毅力。家庭教育的重點就是要教育孩子勇于面對挫折。勇敢、堅強是孩子成功的必然要件。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遭受挫折的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常常會因為某些事情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如:怕苦怕累,沒耐心、焦慮困惑。再加上成績問題、與同學之間的小摩擦,老師或者家長的不理解、個人身體條件等給自己帶來挫折感。隨著挫折的到來,緊張、焦慮、憤怒等情緒也會隨之而來。為了讓青年正確對待挫折,習近平把挫折比作風雨,把成功比作收獲,并鼓勵:青年時期經歷的挫折與考驗是在為未來鋪路。由此可知,習近平同志的“挫折”青年觀亦是家庭教育的重點。那么應該如何應對挫折呢?一方面:父母要堅持正面教育,培養孩子對待挫折的態度,提升孩子抗壓能力。多鼓勵孩子勇于面對挫折,通過認真總結教訓和經驗,找到問題的癥結。另一方面:引導孩子找到應對挫折的方法。應對挫折除了要練就心態,還要學會自我調整。自我調整的方法是一種較為實用的方法。比如:找人傾訴,適量運動,自娛自樂、深呼吸等方法以使情緒得到充分地宣泄,使身心恢復到常態。家庭教育要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來進行,使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真正受益。
(三)理想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難點
青年“有無理想,有什么理想,如何實現理想”對其自身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理想是隱形的,但其影響力卻是強大的。毋庸置疑,切實可行的理想對青年來說是一種激勵,會對孩子產生永恒持久的動力。但過度拔高的理想對青年來說是一種負擔,甚至會使青年喪失學習興趣,庸庸碌碌,虛度終生。因此理想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難點。那么,如何為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理想呢?首先,父母要耐心和孩子溝通,要做到用詞要恰當,換位思考,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其次,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長與行為來幫助孩子樹立理想。作為父母,要發展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將興趣轉化為能力。最后,家長要指導孩子制定好一段時間的小目標,并要定期檢測學習目標的效果是否合理,予以及時調整。追求理想的關鍵在于堅守理想。沒有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就很難實現理想。
那么如何能實現理想呢?首先,首先家長要明確告知孩子,實現理想,需要勤奮刻苦,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其次,要有百折不撓的決心。理想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過程是艱辛的,要做好良好的思想準備,堅定理想。最后,夢想需要奮斗更需要創新,創新是在多元競爭中制勝的法寶。習近平同志早已認識到青年擁有創新意識的重要性。他強調:“青年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要有勇往直前的精氣神。要用探索之心、質疑之心、積累之心、進取之心來提升孩子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四)發展德育是家庭教育的著力點
立德為本的人生哲理,是家長教子的良方和處事智慧。美國巴爾博士說:“孩子的心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上品德的種子,就能得到命運的收獲?!?習近平同志也重磅強調:青少年要以德為先,德才并舉。因此,發展德育是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傳統的家庭教育重智力教育而輕情商教育,教育方式陳舊、單一,家長對孩子成才標準缺乏正確的理解,家庭教育效果欠佳。因此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植入習近平“以德為先”的思想。那么,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呢?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靠監督,對于諸如比吃穿、比接送、比官職等錯誤思想,家長要運用得當的教育方式及時糾正,告知孩子錯誤思想的危害,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要靠實踐。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青年只有通過某種道德體驗和道德行為,上升為道德認知,才會形成道德信念。因此,家長要從實際行動出發,以實際行動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道德。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體諒、互相給孩子做示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注釋: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5月5日,第2版.
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6年4月30日,第2版.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5月5日,第2版.
習近平.共青團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在杭開幕.浙江日報.2006年11月2日,第1版.
習近平.之江新語.杭州:浙江省人民出版社.2014.64.
孫東平.體驗生活過程,激發學習樂趣.東方教育. 201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