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純燕
摘 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自身實踐和領悟獲得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有效性 主體作用
一、完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性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實施“填鴨式”教學模式,必定使學生思維受到限制,學習積極性降低。現代教學結構有所改變,這時候就需要老師不斷摸索,緊跟新課改步伐,完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主體性。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方式都不同,所以當他們面對相同數學內容時得到的認識和理解是不同的,當然遇到問題時所用的解題方法必然是多樣的。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遇到一題可多解的題目時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大膽嘗試、大膽創新。
例如,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時,學生明確問題列出算式后,出示討論題:44+2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學生自主探究結束后,教師展示學生的多種算法:①4+5=9,40+20=60,60+9=69;②44+20=64,64+5=69;③40+5=45,45+20=65。這樣,通過算法多樣化的展示,學生認識到思維角度不同,計算方法也不相同,還可以從不同解題思路中尋求最佳解題方法。經常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自主探求的欲望。
二、巧設課題導入,激發學生主體性
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要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枯燥感,教師必須設計出獨具匠心的課題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導入新課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如教學“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首先課件出示運動服和文具用品,然后談話:同學們,學校又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運動會了,現在手頭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時間緊迫,要先做的事有兩件:一是為運動員購買運動服,二是買文具用品作為獎品。請同學們想一想,要做好這兩件事情,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需要知道運動服的價錢和文具用品的價錢。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開運動會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運用故事導入課題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生動且富有思考性的故事可以讓學生盡情想象猜測,然后自然而然引出新課內容。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如教學“認識周長”這一課時,我首先提到龜兔賽跑的比賽,學生不約而同地說“知道”,接著我又說兩只螞蟻也要進行比賽了,怎么比呢?我給她們出示了兩張大小不同的樹葉,提出了比賽要求,方法是沿著樹葉邊沿爬行一周,看誰先達到終點誰就是冠軍,前提是每只螞蟻每分鐘爬行的厘米數相等,那么到底誰是冠軍呢?這時候,學生會聯系生活實際經驗想到小樹葉的那只螞蟻會得冠軍,然后我提問:像樹葉邊沿一周長的長度你知道叫什么嗎?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隨后就進入了新課認識周長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啟發學生分析理解邊沿一周的含義。
三、協調師生關系,增強學生主體性
“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對老師產生積極情感時,很容易把這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帶到學習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所以,協調好師生關系對學生主體性增強很有幫助。
幽默是協調師生關系的潤滑劑,數學本身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如果課堂上老師再不注意語言藝術,學生很難聽進去,師生關系也會陷入僵局,這樣學生的主體性就會大大降低。幽默是一門藝術,課堂上恰當地使用幽默語言,能增進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
例如,操作課時,我給大家做演示,有時會應用到劉謙的一句話“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了”。這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會特別集中,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又如上課有學生打瞌睡時,我會問:“你夢見吃肯德基了嗎?味道怎樣?”如此,從側面達到了批評的目的,學生又不會對我產生反感,兩全其美。
在課堂中肯定性評價可以讓學生信心倍增,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同時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例如,教學一道練習題“要裝32輛自行車,問60個車輪夠不夠”,大部分同學想到的是用乘法來做,班級一個成績不太好的學生卻想到了另一種方法,由于不太自信而且其他同學都指出說她不會做,因此沒勇氣舉手,這時我表揚了這位小女孩:“你的思維真活躍,見解真獨特,看來同學都小看你了,你是最棒的!”同時讓其他同學向她學習,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這位小女孩自從那次得到了表揚后,數學課的表現都很積極,平時見到我也會沖我笑了。看來,適時給予學生肯定性評價可以使學生感到被重視,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心和主體意識,同時促進師生關系發展。
四、構建學習平臺,發展學生主體性
在現代教育觀念中,提倡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平臺,應用到數學中,主要就是通過觀察、動手和小組探究等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充足的探究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體驗、感受數學,學會合作、交流、傾聽同伴的意見,發展學生的主體性。
例如,教學“認識周長”這一課時時,在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后,我啟發學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工具,用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方法驗證猜想,讓每個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操作中認識長方形的邊、角特點,然后組織學生在小組里、班級里交流、討論,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匯報時,學生爭先恐后,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整節課中,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積極思考狀態,主體作用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綜上所述,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需要每一位老師不斷完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題導入、協調好師生關系及構建學習平臺,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