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蘭蘭 吳正英
摘 要: 自主創業是21世紀很多大學畢業生不得不面臨的必然選擇,但是很多大學生沒有創業意識,更沒有創業能力。本文首先簡要分析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繼而論述農村教育的落后性和發展農村教育的必要性,最后分析創辦“陽光教育”的創業實踐,呼吁大學生及社會其他各界人士重視山區農村孩子文化教育與素質教育。
關鍵詞: 自主創業 農村教育 特色辦學
一、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們認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主要存在于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黨和政府的要求。早在1999年,江澤民同志就深刻闡述了進行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中將創業問題并列于就業問題。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社會都應當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二是社會穩定的需要。據統計,2015年全國大學生有4018.1萬,畢業生749萬人,比2014年再增加22萬人。大學生就業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三是高校健康發展的必然。隨著高校擴招的大力推進,高校應屆畢業生和往屆未就業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高校只有改變原有的“適應性”就業教育思維模式,樹立創業教育新理念,激勵高校畢業生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才能有效解決大量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繼而反過來促進中國現階段高校擴招的繼續健康發展,推動中國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眾化順利邁進。
二、發展農村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教育事業在日益發展,但縱觀整個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起點低、基礎弱、投入不足、機制不完善、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學方式陳舊單一、學生流失嚴重等。偏遠山區由于地域、經濟、生產條件及傳統觀念等原因,同國家教育整體發展水平相比,仍然相當落后,教育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成為妨礙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文盲和半文盲在偏遠山區依然占有很大比例。技術和文化是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偏遠山區要想脫貧致富,就必須植入文化知識,需要提高整體勞動者的技術能力,大力培養各方面各門類具有一定專門知識和技術手藝的生產者與生產管理者。治窮先治愚,要讓所有學齡兒童全部上學接受完整的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提高文化教育質量,同時舉辦多種文化與技術相互融合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素質教育,提高農村居民對教育戰略地位的認識。
三、“陽光輔導中心”創業實踐
在安徽三聯學院外語學院各級領導和老師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我們有機會創辦“陽光輔導中心”,進行創業實踐訓練。“陽光教育”始終秉持“你給孩子一個選擇,我還孩子一個未來”的教學理念,以“扶貧先扶智,教育應當先”為宗旨,以“開創生物園、書畫書抄、自訂自裝、創建自創圖書、翻轉課堂”為自己的辦學特色,緊密地圍繞“文化課+特色課,可持續發展+農村地區特色”的內容進行建設,分為成長特訓、人格塑造、課外實踐、“與子同行”周末之旅四個教學板塊,將“多渠道共建+互聯網資源”的方式作為農村區域教育與外界共通共融的紐帶,有效利用優秀教育資源。
“陽光教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智力與非智力、興趣愛好、學科漏洞、家庭教育環境等因素,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全方位分析和精準定位,歸納出影響學生成績提高的各方面因素,有針對性地為每個學生量身制訂個性化的教學輔導方案。小班授課和家教輔導兩種形式皆可,這樣可以彌補農村孩子學習沒人管沒人問,以及傳統大班授課優等生吃不飽、后進生消化不了的現象,同時對農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調節和心理輔導,使他們在現有的環境下能夠盡可能地享有先進的優秀資源,安心有效地學習。從2015年創辦以來,“陽光教育”運行良好,事實證明,教學效果非常顯著。雖然問題還有很多,但是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將揚長避短,好好鉆研,爭取做大做強。
四、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浪潮中,文化和教育朝著全球化的發展方向邁進。中國貧窮山區教育的發展需要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和幫助,我們以補習教育為主題創辦一家培訓機構,既是一個很好的商機,又是一個參與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好機會。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時刻將教書育人、做好良心教育放在團隊目標的首要位置;一心一意為農村孩子們的學習謀發展,進一步讓團隊突破平庸,成就非凡;破繭成蝶,輕舞飛揚。我們來自農村,我們希望用正確的知識和先進的方法讓家鄉的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走入社會,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董云飛,鄭麗波.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策略思考[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4(9).
[2]石朋飛.內涵式發展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