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洪輝
【摘 要】新課標指導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求教師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實踐創新的精神。而翻轉課堂,指的是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對課內外的時間進行重新的分配與調整,以期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倡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與創新的一種教學模式。新課標理念的核心理念與翻轉課堂的本質屬性如出一轍,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從而踐行新課標理念、推動新課改進程。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微課;探索
“微課”,既是一種教學資源,也是一種教學方式,指的是為了滿足特定的教學需求,以短視頻的方式,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集中講解和練習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微課”都是翻轉課堂的主要載體與重要手段。本文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為切入點,探討如何合理利用“微課”資源,實現課堂“翻轉”。
一、利用“微課”組織預習,實現教學前置
預習,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課堂翻轉的重要形式。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資源,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此以《表格信息加工》這一章節的教學為例,展開詳細論述:
(1)利用“微課”明確教學目標。學生要想真正成為信息技術課堂上的“主人”,提高預習效率和聽課質量,首先要對教學目標有明確而清晰的認識。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資源,向學生闡明每一章節及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把握正確的方向。例如,在學習《表格信息加工》這一節的內容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5分鐘的微視頻,向學生詳細介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3分鐘,知識目標(掌握表格處理軟件的操作方法);第4分鐘:能力目標(培養利用表格處理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5分鐘:素質目標(養成良好的搜集、編輯和利用信息的習慣)。該“微課”利用最短的時間,簡明扼要的向學生闡明教學目標和學習思路,大大提高學生預習的效率。
(2)利用“微課”把握教學重點。在組織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微課”針對性和集中性的優勢,將重點知識分解成若干個微視頻,逐個擊破,集中講解,使學生對于教學重點有透徹的把握。例如,在《表格信息加工》這一章節中,“分析數據”是教學重點之一,教師可以將這一部分內容進行分解歸類,通過2個微視頻,分別闡述“利用數值分析數據”和“利用圖表分析數據”兩大內容,使重點講解更加深入、透徹,使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
(3)利用“微課”突破教學難點。在預習過程中,勢必有學生無法通過獨立思考完全消化、理解和解決的問題,這往往就是教學的難點之所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微課”啟發性、靈活性和直觀性的特點,幫助學生明確或突破教學難點,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也能夠幫助學生合理分配課堂精力,提高聽課效率。例如,《表格信息加工》這一章節的教學難點是將表格信息處理與實際任務需求結合起來,進行合理利用與正確呈現。為了幫助學生對難點內容有所思考與突破,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前任務:請學生觀察視頻中教師進行數據收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與過程,找出其中錯誤或不當的部分。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發現自身在預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利于他們明確難點;另一方面也能夠對于不足之處進行彌補與深入思考,有利于他們突破難點。教師充分利用“微課”的優勢,對學生進行了進一步的點撥與啟示,幫助他們突破難點。
二、利用“微課”開展活動,實現合作探究
新課標指導下的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倡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實現“以人為本”。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微課”資源,促進學生的合作探究、推動課堂的全面翻轉:
(1)利用“微課”展開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是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重要體現形式。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時間靈活、內容精煉的特點,將小組討論分為課上和課下兩個階段進行,從而擴充課堂容量,實現課堂翻轉。例如,在學習《認識數據庫管理》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在課前,利用“微課”給學生發布了一個討論主題,要求學生嘗試總結我校學生學籍管理系統的信息錄入、檢索及提取的方法和特點、優勢和不足,并將討論結果以微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課上,教師將各小組的微視頻作為“微課”資源播放出來,供各小組進行組間討論,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對“數據庫”內容有全面而徹底的理解。
(2)利用“微課”實現任務驅動。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向學生發布小組任務,并要求學生以微視頻的方式上交任務成果,實現課內和課外時間的重新分配,實現課堂翻轉。例如,在學習《視頻信息的采集與加工》的時候,教師利用“微課”下發任務書,要求學生利用moviemaker軟件完成如下任務:①利用moviemaker對視頻影片信息進行截取和加工;②根據視頻內容,添加字幕;③在剪輯之間添加轉換效果。學生將整個任務完成過程以微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不光展示任務完成的結果,也體現任務完成的過程,使教師對學生的分工、協作、步驟及成果有全面的了解。
三、利用“微課”改革評價,實現以評促學
新課標指導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求教師改革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微課”的優勢,通過如下方式,豐富評價的形式、提高評價的效率:
(1)利用“微課”實現綜合評價?!拔⒄n”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靈活,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使評價變得更全面。教師可以以微視頻的方式,記錄學生對于自己的“微課”學習心得以及小組成員對于彼此的“微課”學習評價,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結合起來,實現對學生的綜合評價。
(2)利用“微課”實現過程評價。在很多時候,學生以微視頻方式上交的作業,既是一種作品成果,也是一種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將這些微視頻進行編輯和整理之后,形成“微課”資源,一方面,供全班同學進行點評、鑒賞與學習,另一方面,為學生建立“微視頻電子檔案”,記錄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課堂表現和成長歷程,從而實現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
四、利用“微課”拓展訓練,實現課堂延伸
播放簡單、時間靈活、自主性強,是“微課”的主要優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將課堂教學與課后拓展結合起來,實現課堂的延伸:
(1)利用“微課”將課堂帶入生活。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優勢,實現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突破,將課堂上無法承載或實現的教學內容,帶到學生的課余生活當中。例如,教師可以將一些知識點的拓展內容、課堂上的討論環節或實驗操作演示環節等采用“微課”的方式在課后補充給學生,實現課堂時間的合理利用與有效分配。
(2)利用“微課”將生活帶入課堂。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生活中的信息技術帶入到課堂當中,實現理論與現實的融合,實現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翻轉。
綜上所述,新課標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實現教學改革與課堂翻轉。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微課”在翻轉課堂中的優勢和作用,合理利用“微課”資源,實現課堂翻轉。
參考文獻:
[1]王紅,趙蔚,孫立會,劉紅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基于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08).
[2]艾元元.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技能課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