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德全
【摘要】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進步,對教育界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當前,新課程與素質教育廣泛的普及到了學校中,推動了我國教育的發展。數學是初中階段很重要的一門學科,數學被稱為是思維的體操,學好數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以至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是有重要的作用的。在實際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覺得數學是有趣的,是豐富多彩的,進而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多樣化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132-02
引言
初中數學是整個初中階段比較重要的一門課程,數學被人們稱為是思維的體操,這就說明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模式,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升都是有幫助的。但是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實際的情況卻是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高,不能全情的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去,原因是教師陳舊的教學方法,完全忽視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接受程度,這樣的教學模式是要完全摒棄的。我們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相關內容介紹如下。
一、對初中數學教學方法要進行創新
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法,教師要借鑒先進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重視在課堂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意識,逐漸的培養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我的體會是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采用何種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數學水平的培養是有關鍵的作用的,教師創新的應用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情的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使學生具備較好的數學學習能力。比如,現在應用的比較多的教學方法就是在課堂上應用數學小故事、設置數學邏輯懸念等教學方法,這樣新鮮的教學模式能夠吸引學生,使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是很有趣的,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面對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會很深入的研究,相互合作,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大家討論,這一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被較好的培養,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教學方法要故事化
初中學生由于年齡不大,他們一般都是比較愛聽故事的,我們針對學生的這一特征,在教學中應用故事化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在聽到故事的時候總是很投入的,他們會把自己當作是故事的主人公,自己的情緒會隨著故事的情節而著急、喜悅等,學生通常都能較深刻的記住故事中的內容。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對所要學習的知識較好的掌握了,在大腦的運轉中,思維潛能被充分的開發了,課堂教學效率很高。
三、教學方法要生活化[1]
數學知識是和生活關系比較密切的,我們在實際的生活中可以隨處用到數學知識,可以說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是無處不在的。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教學模式生活化,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覺得數學其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和自己的生活聯系緊密,從而使他們能夠主動的學習數學,在主動的學習中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了發展,較好的培養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四、應用實踐操作方法
初中生的年齡小,對什么事情的好奇心都是較大的,任何事情只要是他們覺得有趣的都想親自動手操作一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應用實踐操作的教學方法,這樣,就能夠較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使操作實踐進行的順利,教師要在教學之前就做好有趣的學具、材料等的準備工作,上課時適時的引導學生主動去動手操作,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和嘗試,獲得了嶄新的經驗與有趣的感受,學生的思維被較好的鍛煉了,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2]。
五、數學教學中的探究法
數學應用探究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數學運用探究法指的是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通過探究數學問題的方式來教學,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主動讓學生獲取知識,學生能夠主動的去思考、去挖掘深層次的知識,這樣學生的綜合能力被較好的培養,教師可以應用如下的方法來教學:多媒體技術、數學游戲等,通過這些方法的應用,學生的思維水平提高的很快,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初中階段數學是重要的基礎科目,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思維邏輯還沒有發育成熟,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較難,不能形成較好的思維能力,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法,我們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并要不斷的改變教學方法,不斷的補充新穎有趣的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學習的氛圍是輕松、愉悅的,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了,給學生充分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意識,敢于將不同的觀點說出來,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被充分的發掘出來,達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佩芬.初中數學教學中“做”數學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11(01):9-10.
[2]許娟.數學游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及實施途徑[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11(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