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
【摘要】高職教育已初具規模,正逐步趨向快速發展階段,高職教育要求辦出高職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本文旨在激勵高職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對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學模式等進行徹底改革。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教學模式 ?專業設置 ?產教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19-01
一、我國高職教育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1.在認識層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把項目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相互對立起來。項目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各有長處:前者強調應用能力培養,后者強調理論知識的掌握。高職院校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把這二者結合起來,而不能對立起來。
第二,機械的看待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育如何運用項目教學法的論題中,經常看到項目教學中必須分組、實施過程應該分幾步、應該如何考核等方面的論述,對這些經驗的總結及理論探討不能機械化。
2.在實踐層面存在的問題
第一,項目教學準備環節存在的問題。很多高職院校的項目教學實踐中,為學生提供的資料和手段不很充分或者缺乏多樣性,也沒有與項目教學相配套的教材。
第二,項目實施環節存在的問題。一部分項目缺乏橫向關聯, 缺乏綜合性。在項目教學過程中,缺乏落實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的具體環節和詳細設置。
二、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
(一)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特點
1.同生產緊密結合。雙元制職業教育形式下的學生大部分時間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而且所接受的是企業目前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培訓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產性勞動的方式進行。
2.企業的廣泛參與。大企業多數擁有自己的培訓基地和人員。沒有能力單獨按照培訓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樣化的職業培訓的中小企業,也能通過跨企業的培訓和學校工廠的補充訓練或者委托其他企業代為培訓等方法參與職業教育。
3.互通式的各類教育形式。在基礎教育結束后的每一個階段,學生都可以從普通學校轉入職業學校。
4.培訓與考核相分離的考核辦法。這種考核辦法,體現了公平的原則,使崗位證書更具權威性。
(二)“雙元制”在我國職業教育的可實行性
1.我國的職業教育是學校制的職業教育,而雙元制職業教育更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
2.雙元制職業教育使學生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學習,使學生和企業有很多交流機會,大大降低了培訓后失業的風險,這對我國多年難以解決的對口錄用問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3.同我國現行的偏重系統理論傳授的職業教育教學內容相比,以崗位要求為培訓目標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更受企業的歡迎。
4.由于跨企業培訓中心具有其它形式無可比擬的優勢,對于我國而言,眾多的中小企業難以單獨舉辦職業教育中心,因此,組織企業聯合舉辦或者由行業主辦跨企業培訓中心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職業教育的途徑。
三、國際其他教育模式
(一)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特點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不僅注重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還注重合作溝通等社會能力,解決問題、批判創新、系統思維、計劃等綜合能力,終身學習等自我提升能力,良好的職業倫理等職業態度。
(二)PBL教學模式與TBL教學模式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與學習模式。PBL教學模式強調學習要圍繞著具體而復雜的任務和問題展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反思式學習、培養學生高級思維能力。
TBL(Team-Based Learning),是在PBL基礎上改革創新并逐漸興起的一種有助于促進學習者團隊協作精神,注重人的創造性、靈活性與實踐特點的,以教師講授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新型成人教學模式。
(三)教學工廠
“教學工廠”是一種將先進的教學設備、真實的企業環境引入學校,與教學有效融合,企業實習、企業項目與學校教學有機結合,以學院為本位,在現有教學系統(包括理論課、輔導課、實驗課和項目安排)的基礎上全方位營造工廠實踐環境的新的辦學理念。
四、教育模式比較應用
CDIO工程教學模式主要適用于工程學科領域,涵蓋了在組織中從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全部能力。PBL教學模式創始于醫學,適用于醫學、法學和管理學,教學模式從復雜的問題展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教學工廠是在借鑒“雙元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一種將學校、實訓中心、企業三位一體的綜合性教學模式。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相對其他教育體系應用面更廣,適用專業更多。我國現狀還處于學校愿意開展“學徒制”教育教學方法,但企業還不太能接受這種合作形式,所以需要政府、學校、企業、學生、家長以及社會大環境共同協作,改變理念,從學校針對性的選擇一兩個有名的企業做雙元制實踐體系,摸索合作方法,做出成效后逐步推廣。雙元制體系的優點和適用性是目前我國最好的借鑒方式,但需要考慮國情與可行性進行改良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承劍芬,戴勇.新建高職院校辦學模式的選擇策略探究[J].職教論壇. 2004(16)
[2]文汝,羅玉平.論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03(25)
[3]陳嵩.論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特征[J].職教論壇.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