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峰+++謝娜+++王瑤
【摘要】從建筑施工圖設計教學的目標意義出發,提出進行結構有序的教學設計的重要性。以三江學院建筑系的教學實踐為基礎,對建筑施工圖設計教學中的進度安排、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等方面做了梳理和歸納。
【關鍵詞】施工圖設計教學 ?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47-01
在國內建筑學系,技術類的理論課程如何與建筑設計課程相互促進,實現學以致用,是一個經常會引起討論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策略與方式,以國內建筑高校眾多的教改案例來看,可以說是相當豐富的。對仍沿用傳統教學體系的眾多新建本科院校而言,以筆者之觀察和體會,如果能在“生產實習(又稱為建筑設計院實習)”之前安排“建筑施工圖設計”教學環節,不僅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建筑制圖能力,也可以成為激發學生思考和落實“學以致用”最有效的手段。建筑施工圖設計的教學理應按照生產企業(設計院)的工作模式和要求進行結構有序的“教學設計”,在理論知識和制圖要求等方面均有大量的內容需要講授和圖示示范。筆者以近兩年在三江學院建筑系的教學實踐為基礎,擬對建筑施工圖設計教學中的教學設計做一梳理和歸納。
一、課程概況
三江學院建筑學專業本科學制五年。現行的教學計劃按《高等學校建筑學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的教學內容設置,把“生產實習”安排在五年級第一學期進行。2013版的專業規范對生產實習環節的實踐技能點、要求和學時均列出了基本的要求,其中對“完成工程設計圖(施工圖)”的要求為“掌握”。為提高學生到實習單位后的快速上手能力,結合多數設計院以居住區規劃和住宅建筑設計為主要業務的現實考慮,三江學院建筑系四年級第二學期的《建筑設計》課程內容是先做“居住小區規劃”,再做“高層住宅建筑施工圖設計”。在教學方式上意圖以一個完整項目的形式展開教學。
二、教學設計
三江學院建筑系目前的建筑施工圖設計教學安排學時7周,要求在完成居住小區規劃設計的基礎上,選擇規劃小區內的一棟二類高層住宅,完成建筑施工圖的設計和表達。
為力求接近實戰的訓練效果,高層住宅建筑施工圖的設計和表達要求完成相對完整的圖紙內容,包括:目錄、設計說明、總平面圖、各層平面圖(含地下室和屋頂)、立面圖、剖面圖、戶型大樣、樓電梯大樣、坡道大樣、墻身大樣及其節點詳圖、門窗大樣及門窗表。考慮到學時的限制,僅要求學生繪制墻身大樣不少于兩處,并放大檐口、勒腳部位的節點詳圖。
根據出圖內容和學時的安排,筆者在進度上將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步驟:
第1周,布置教學任務,公布教學進程表。講解施工圖設計基本要求。布置研習相關設計規范,并根據規范調整和優化小區規劃和住宅單體的設計。
第2-3周,講解總平面圖和平面圖的編制深度規定,細化并基本完成建筑平面圖和總平面圖的繪制。其中應強調地下、首層、屋頂三個特殊平面的設計和表達要求。
第4周,講解立面、剖面圖的編制深度規定,細化并基本完成建筑立面、剖面圖的繪制。
第5-6周,講解各類大樣圖的編制深度規定,細化并基本完成大樣圖的繪制。
第7周,講解目錄、設計說明、門窗大樣及門窗表的編制深度規定,完成目錄、說明、門窗大樣及門窗表的編制。全面復核建筑圖紙,完成全套建筑施工圖。
三、教學重點
由于目前教學上缺乏結構、水暖電等專業的配合,課堂上的建筑施工圖設計的教學重點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為“基于本專業規范,落實符合編制深度規定的建筑施工圖設計與表達”。即,通過查閱和研習與本專業相關的設計規范,使住宅本身滿足設計標準,再在制圖規范和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等的要求下畫出一系列圖樣。“規范”、“編制深度”、“表達”,成為教學重點的關鍵詞。
四、教學難點
建筑施工圖設計教學由于涉及到建筑設計、建筑技術和建筑制圖等方方面面,故而教學的難點很多。但歸納起來,其實就是三個問題——什么樣的建筑設計符合使用要求和工程標準?建筑施工圖設計要解決哪些問題?建筑施工圖要表達(畫)到什么程度?回答好這三個問題,成為檢驗教學成效的主要依據。
對于第一個問題,首先要向學生明確的一個基本認識是:建筑施工圖設計絕不只是深化圖紙和標尺寸這么簡單。通常在設計師拿到擴初或方案圖后,首先需要明確各部分的設計是否符合國家及地方標準或規范的要求,是否切實可行,是否滿足其它各專業的要求。因此研究和學習規范成為最終施工圖設計成果表達(畫圖前)的必要條件。
如果說,建筑方案和初步設計階段的工作重心是解決想做什么或想做成什么樣的問題,那么施工圖設計階段的工作重心則在于解決“如何做”的問題。建筑施工圖設計猶如紙上蓋房子,是一項相對微觀,著力解決定位、定量和實施性的工作,因此必須處處有交代,事事有依據。這就要求學生除了思考功能、空間、形式等大的關系外,必須對建筑構配件的材料、尺寸和構造做法,以及與結構、設備、施工等的相互關系要有相當的熟悉和了解。對這些前置課程知識的綜合與運用,恰恰是學生捉襟見肘的所在,也是教學真正的難點所在。
對于第三個問題,可以說是眾多討論施工圖設計的教材或論文重點著墨之處。這些參考資料對建筑施工圖表達的內容和深度均有詳盡的描述,多數還附有示例,故無需在此贅言復述。即便如此,筆者還是發現模仿這些范圖和示例只能求得形似,想要畫得一套“耐看”的施工圖并不容易。這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對上述兩大難點尚未解決,另一方面,最本質的,是因為學生對施工圖設計的邏輯性缺乏認識。依葫蘆畫瓢往往導致施工圖深度不一、前后矛盾、錯漏百出。因此,必須通過結構有序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深刻理解其表達邏輯性的基礎上進行工作。
五、結語
建筑施工圖設計是建筑設計的最后階段,是實現建筑師創作意圖的關鍵。同時,施工圖設計也是建筑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學習內容,也是執業建筑師必備的專業技能。因此,掌握建筑施工圖設計是邁向職業建筑師的重要一步。雖然建筑施工圖設計教學的核心是讓學生掌握施工圖的表達模式和深度要求,但同時也要向學生傳達一個基本的職業理念——建筑施工圖設計要解決的絕不僅僅是畫好一套圖的問題,建筑施工圖設計反映和呈現的應該是一整套服務的思想。
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建筑施工圖設計存在著缺少結構、水暖電等工種配合,完整性程度欠缺,出圖成本較高等問題。因此,從設計院施工圖設計的程序來看,我們教學中的建筑施工圖圖紙可能稱之為“建筑專業條件圖”更為恰當。但這并不妨礙“建筑施工圖設計”的教學意義!相反,這些問題與不足恰恰反過來促使我們進一步思考建筑技術理論課程如何促進“建筑設計”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編制.高等學校建筑學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2]黃鹢主編.建筑施工圖設計[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3]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北京奧蘭斯特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編著.建筑施工圖表達[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