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希春
摘要:高中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不僅對于現階段數學的教學工作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同時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非常關鍵。另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還會帶動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同時還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高中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高中階段是學生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中,學習任務非常艱巨,學生的學習時間非常寶貴,而單純地依靠在教師輔導之下的課堂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需要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保證,以達到學習任務順利完成的目的。因此在高中的數學教學中,單純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教授學生課程內數學知識并不能算是全面完成了教學工作,還需要教師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在課余時間進行數學的學習,以達到成績和能力提高的學習效果。
一、更新教學思想,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自主學習理論的歷史淵源極為久遠,其思想與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孔子與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此后的教育家、學者們將這一理論付諸實踐,并不斷在實踐中豐富這一理論。高中生作為高中數學課程教學對象,在遵循其成長規律的前提下,結合數學課程的特點,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提高教學效果的現實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個體素質提高的內在需求。高中階段的學生開始有了自我意識,認知能力快速發展,懂得自覺思考,能對數學的原理、公式實現較好的抽象記憶。因此,如果教師加以正確引導,不僅可以使數學教學過程“靈活”“準確”“高效”,還能使教學過程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基礎,為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激發學生興趣,增強高中生自主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永遠勝過責任感。它具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培養學生學習熱情、產生內在動力的關鍵,是學好數學的營養劑和催化劑。
1、導課激趣。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如果在開課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整堂課中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將大有裨益。新課的引入途徑很多,興趣導入就是應用各種手段激發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感興而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引入新課,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一位教師在引入乘方中對數的計算一節內容提出下面的問題:將一張《人民日報》對折50次,大家猜猜大概有多厚呢有生答:大概有幾尺厚吧。師:差遠了,你們盡量往多的地方想。生:能有幾丈嗎,師:再大膽些,又生:總不能有幾百米吧?師笑答道:你把對折50次以后的這疊紙放在地面上,另一頭就能到達月球了,我們可以順著這爬上月球去見嫦娥呢!這時學生幾乎沒有一個相信這個結論。師:不相信,那就動手驗證一下吧。學生也憋不住了,個個緊張地進行對數計算,算錯的同學自覺地找同學糾正。抽象的對數計算,經過這樣的引入,使學生的思維由潛伏狀態變為積極狀態,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對數的計算這節內容,為本節知識的順利獲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情境激趣。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體驗,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又如在“二分法”一節的教學時,可創設如下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入二分法的概念: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里,從某水庫閘門到防洪指揮部的電話線路發生了故障,這是一條10km長的線路,如何迅速查出故障所在?如果沿著線路一小段一小段的查找,困難很多,每查一個點要爬一次電線桿,10km內大約有200多根電線桿呢!想一想,維修線路的工人怎樣工作最合理(即最簡潔快速)?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興趣十分濃厚,很快就進入了主動學習的狀態,這也為二分法思想的引入作了很好的鋪墊。
三、更新教師教學觀念,全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學生能力培養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為未來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教師在課堂上要“講”好知識,讓學生對數學產生積極的感性認識,提升其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就是學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工具,知識載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地去涉取、探索知識。現代教育非常注重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全面發展是為教師教學活動的目標和出發點。在傳統教學大多數的課堂上,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少,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教師的教學方法死板,教學手段單一。這種教學不僅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而且無法教會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扼殺了學生創造精神。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生積極互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學生能力培養的關系,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四、創造優良的教學氣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創造優良的教學氣氛,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合適的環境。學生能夠展露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是否有一個合適的教學環目前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教育觀念,我國已決定境。高中生的好奇心很重,求知欲也很旺盛,是最容易激發自主學習能力的年齡階段。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能夠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讓師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要能夠消除學生的緊張和焦慮的感覺,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教師要能夠誘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標新立異,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設良好的環境。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鼓勵學生改正錯誤,要合理平均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就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有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五、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首要環節,就是要從思想上進行動員,使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相比初中階段的數學課程而言,高中階段更突出發散思維、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但很多學生仍習慣于對數學知識的識記與機械模仿,自主學習意識不強,需要教師的引導。因此,教師要善于巧妙設計課題教學內容,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當講解到橢圓知識時,教師可以首先帶領學生復習圓的概念,且用繩子一類的工具演示“至某定點的距離與定長相等的點的集合所形成的圖形為圓”,然后提出自主學習指導問題:至兩點距離分別與定長相等的點的集合是什么圖形?問題提出后,要求學生參照畫圓工具進行自主實驗與自主交流。這種方法在講解雙曲線時同樣能夠應用。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全面、全過程的引導,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高中生掌握自主學習方法,提高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老師利用正確的方法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滿足高中數學教學要求的重要實踐。希望當代教育工作者認識到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加強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王金山.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自主學習教學研究[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2).
[2] 劉曉東.淺談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教育教學論壇,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