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
摘要:人是有差異的,生活常識告訴我們,承認差異,正視個性,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既是馭物之術,亦是教人之方,對待所謂“差生”,也應如此,本文對“差生”轉化問題做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問題學生;差生;轉化;教育;方法;探討
說實話,從理性上,本人不太愿意承認有所謂“差生”一說。世人(主要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有些同仁)眼中的“差生”,主要是指學業上或紀律上不太合“規矩”的學生。學業上又指考試成績居后或者偏科嚴重的學生,紀律上一般是指有偶爾遲到、曠課、上課睡覺(或干其他事),生出某些事端,頂撞老師甚而至于偶爾打上一架等不良行為、不良習性者。這些學生因不守規矩,很難入某些傳到授業解惑者的法眼而被視為“差生”而進入“另類”,這當中除了極個別確因品行而入“辛德勒名單”之外,其他絕大部分受此惡詬,委實冤哉枉也!
先說學業方面。學習某一門知識,對于每一位學生而言,秉賦有異,興趣有別,進步有快慢,成績有高低,這事最正常不過的。你不能要求擲鉛球的跨欄比賽也名列前茅吧,這就是差距。學生這門功課有欠缺未必那門功課就學不好,功課學得好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未必強,動手能力強的創新思維未必突出,小時了了的大未必又佳。說實在的,老是以成績的好壞來劃分學生類別,分出個子丑寅卯,說輕一點,是老師觀念陳腐,說重一點,那是對學生的歧視。世上無全才,門門行,科科精,就算有,那也是個證、孤證。老師的愿望或許是好的,希望學生人人是子路顏淵,個個上清華北大,可客觀上那是不可能的。
說到學業問題,我們的祖宗諄諄告誡:“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錢鐘書、毛澤東求學期間,每次考數學,名字總是在孫山開外,可清華、一師的老師并未認為其差,而后來的事實又證明,中國學術界、政治界沒有幾個“錢毛”。高考落榜而淪為三輪車夫的“差生”被復旦錄用博士,我們除了佩服其“專攻”精神外,還應不應該佩服復旦的眼光和胸襟?龜鑒在前,榜樣列后,我們的一些老師能不能調整一下看人的焦距,換一副待人的心腸?以自己定的(或者學校定的,體制定的)標準來衡人量物,未必準確,須知,是人才就不能拘于一格啊!現在,中國上千萬的大畢業學生賦閑在家,在讀書上學期間,他們絕大部分是“好生”吧?可無數無數有“差生”惡謚的熟練技術工人(他們因讀書成績不理想而選擇讀職校、技校)卻自信地活躍在中國職場第一線,他們的能力,連付薪的老板都不懷疑,你還能說他們是“差生”?
其次說“品行”問題。
老師眼中的“差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品行”有問題的。確實學生中有許多行為不規范,舉止不檢點,惡習叢生者,但只要不是“玩蒙拐騙偷,吃喝嫖賭抽”這些作奸犯科,敗行喪德之舉,都是正常現象,都在可教可改可規可勸之列。品行問題,向來一兩句話難以說清。我不知道“品行”的標準,也不知道老師眼中“好品行”指什么。據本人粗淺理解:“品”指品格、格調、等次等等,“行”指舉止言行,如上述解釋成立,則照貓畫虎,“好品行”指好品格、好格調、好等次、優雅的舉止言行,這個自然是人所共求的好東西。溫文爾雅、舉動得宜、圓融敦厚、風度翩翩自是上品,這類人將來不是鴻儒大師,定會是政壇新貴??蓪W校教育畢竟不是只培養這方面的素質的人,支撐這個社會的,也不僅是學者和政治家,還需要各種不同品次的人。
學生階段是人一生中長知識、長身體的發育階段,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當然也是思想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給學生怎樣的土壤,學生會長成什么模樣。學校不是真空,社會上種種不良風氣,習俗,思想通過各種渠道影響學生,侵襲其思想,影響其行為。由于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和較強的內功修為,學生招架不住,被其俘虜是難免的。對這種情況,老師不能抱怨,也不便大加斥責學生。更應反思的是我們成人及成人社會到底給了我們的學生怎樣的價值觀,是非觀,怎樣導向。從人性、心里角度分析,向真、向善、向美之心,那是人皆有之的,沒有人從中小學開始就自甘墮落,自甘沉淪。但當娛樂明星們忸怩之態充斥熒屏和報紙頭版的時候,有誰還會欣賞袁隆平的農民似的臉?當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者當作偶像一樣宣傳時,有多少學生不怦然心動還堅守十年寒窗那份執著?當特權家長周末開著公車魚貫而入接送學生時,又在向青少年傳達怎樣的顯性意識?沒有幾個學生真蠢,正如誒有多少老師特別聰明一樣。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些學生不想讀書了,上網早戀了,有些學生追星穿露臍裝了,有些學生做發財夢搞傳銷了。
理想沒了,信仰、支柱沒了,不上課、遲到、講話、違紀了。社會錯誤引導于前,老師文過飾非于后。學生一旦出錯,不作自我反省,反而搶占道德制高點,居高臨下,揮舞大棒,學生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如果學生這是,那也是,那還要老師做什么?所以,對待“品行”有虧的學生,非但不能過分指責處罰,該檢討的更多是我們自己。規章制度可以處罰“壞學生”,但它絕對不會再造出一個顏回來。正確對待,正確引導,正面鼓勵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重視過程,重視細節,設身處地是解決問題的伏良做法。
宰予白天上課睡覺,孔子說:“朽木不可雕也”,當我們上課也有人睡覺違紀時,除了也如孔圣人一樣來一句“朽木不可雕也”之外,是不是應該還要想一想他為什么睡覺,這才是我們應該比孔圣人高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