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芳柱
【摘 要】時代的發展伴隨思維的進步,教育方面提出的新課改已經應用于各個學科,數學也不例外。作為幫助學生建立邏輯思維的學科,學好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數學作為小學數學延展和高中數學的進階,它的過渡作用是較為明顯的,一個好的過渡會達到較好的承上啟下作用。本文將重點講解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與新課改的有效對接。
【關鍵詞】新課改視野;初中數學教學;創新策略
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近些年來開始廣泛推行的新課改。除此之外,新課改背景下的創新課堂也得到了大多數學生和老師的認可。新穎的初中數學教學和新的課程改革要想完美統一,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對新穎教學方式的探索和學生的良好互動配合是整個初中數學教學創新的關鍵。
一、嚴格遵循新課改的原則
創新課堂的提出,某種程度上也是新課改的成果。完善新的課程改革和創新課堂結合的重點首先在于遵循新課改的相關原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索。新的課程改革本身具有變革性,所以數學課堂的可行性相對較高,我們可以讓學生自由開放的討論,但是也得控制整體的課堂氛圍不至于亂哄哄。啟發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是自由性的最好實現。原則的遵循一定程度上給了創新數學課堂一個參考和依據。能夠很好地帶出較好地創新課堂的氛圍。
二、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變化對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影響
教師教學行為逐漸轉變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部分教師也意識到沿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績,因此也有教師根據新課改的內容進行了教學方式改革。當前,大多數數學教師根據新課改的教材內容進行備課,認識到新課改后初中數學教學的內容加深,比起過去的教材,現在的初中教材與高中的銜接更強,沿用原來的教學方式可能已經不適應。但是改革還只是初步的,許多教師依然是根據以往豐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仗著自身的豐富經驗來進行新教材教學,忽略了學生自身的適應性。整體上來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國數學教學方式也已經開始進行改革和創新,教師的教學行為也逐漸以新教材為主,這一轉變雖然步履維艱,但畢竟已經邁出第一步。
學生的學習狀態得到改善 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除了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之外,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是其主要影響因素之一。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加上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數學教學課堂效果得到一定的優化,許多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產生興趣,即使是難度加深了,由于教師的方式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加上我國近年來考試制度的改革,學生的個人發展與學習成績成為“雙重心”,在此背景前提之下,學生更愿意去學習數學,更愿意去嘗試新的數學解題方法。這種學習狀態無疑是良好的,適合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
三、張弛有道,收放自如
創新課堂的課堂氛圍必須是和諧融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有些過于死板。目前來說新課改和創新課堂的結合顯得有點兒單一。新課改強調知識與技能,也就是教學理論必須結合相應的教學實踐。雖然新課改提出了很多年,但真正實踐起來需要跨越的障礙還是比較多,知識是固定的,在新課改的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能夠把固定的知識用靈活的方式展現,教授給學生的防止必須是創新的,學生更加能夠接受數學思想,吸收數學的相關知識。
數學學習的最高境界在于融會貫通,學生把學到的數學思想化為自己內在的東西,進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應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教師本身的思維要靈活才能更好進行教學創新,教師要在數學理論方面做到清晰講解,實踐方面做到收放自如,不拘一格。教師對整體格局的把控不必太過拘謹,當然也得觀察學生的教學反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符合數學學科的邏輯,嚴謹樸素的數學思想是我們需要向學生傳達的,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是最為重要的。
四、多元化創新課堂教學
其實有些在其他學科中應用過的創新策略也可以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有所借鑒。比如說可以將教學游戲也融入數學課堂,也可以講講數學歷史的發展故事——“數學王子”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和華羅庚的數學研究成果展示也會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有效途徑。也可以通過動態flash來展示數學的思維導圖。相信在信息技術更新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其及時應用于課堂教學。教學本身就是為了學生的更好發展。數學教學過程當中的創新需要多元并且集思廣益。
抽象思維的鍛煉可以通過形象思維來推進和鞏固,不一定非得把數學講得特別理性難懂,形象化的表達也是初中數學教學創新的途徑之一。思維方式的引導是數學教學最終的目的。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就是對抽象思維的探索和開發,所以創新初中數學課堂應該是多元和變通的。
作為學生整個數學學習過程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初中數學的創新教學與新課改的對接是相對比較關鍵的步驟。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多元化,增加實踐性是教師在創新教學中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教學本身具有的教育性決定了教學的影響深遠性。教師自身的思維也應該是創新多變的,真正做到這一點,學生將會受益無窮,實現“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才是教師創新課堂的目的和歸宿。
【參考文獻】
[1]孫煥昭.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4):10-11
[2]房翠.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J].高考,2015(7):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