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銀歡
摘要:創新教育要體現在教育觀念上,滲透在所有教育活動之中。具體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改要求不斷對教學進行創新和改革。本文就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進行了詳細闡述,為廣大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創新教學
所謂創新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向學生傳遞知識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發現新問題、產生新思維、提煉新方法的能力。小學數學學科作為一門重要小學學習科目,其知識很多都需要學生去思維和探索,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創新意識的培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那么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如何落實創新教育的要求呢?下面我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教師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說的太多、講的太多也做得太多,所以它往往成為教師“壟斷”的課堂,教學成了“滿堂灌”,教育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升學、為了考試分數,導致學生除了做題,什么都沒有收獲到,這與新課改下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大相徑庭的。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對于教師和學生在學校教學中的角色進行了重新的、明確的定位,即新課改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教是圍繞著學生的學全面展開的,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領者、設計者、合作者。這一要求的變化意味著教師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要仔細研讀課程標準和教學指導綱要,明確自己的定位,這樣教學的針對性才會更強。同時,教師要認真地研讀學生,要把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積極探究,這樣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才能夠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才能夠不斷地提升
二、拓寬思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教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學生拓寬思路,給他們提供新異的課堂情境,激發他們運用創新思維,從不同方面探求問題。例如: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中,出示下題:“一根鐵絲正好圍成5 分米的正方形,現在如果要改圍成長8 分米的長方形,寬是幾分米?”學生一般能有以下兩種答案:(5×4-8×2)÷2=2(分米),或5×4÷2-8=2(分米)。通過引導,鼓勵求異,學生又想出新解法,5×2-8=2(分米)、5-(8-5)=2(分米),并說明長方形的一條邊與一條寬是原正方形的兩條邊。若要開發求異思維,就要給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也就是要他們沖破舊思維的束縛來探求問題,讓他們在心中常常自問:“這個是正確的嗎?”“是否和它相矛盾呢?”“還有別的思路嗎?所以,要鼓勵學生敢于創新,既不跟風已有的結論,又不盲目爭辯,而是要堅持正確觀點。此外,還要使他們知曉,自己所給出的見解,須建立在縝密分析的基礎上,而不是隨意得出。
三、多法解題,激發提問意識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應當僅僅著眼于應試教育的成績,更不能讓應試教育制度束縛自身的教學方法,相反,要不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斷加強對于學生對于事物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提問意識,讓學生養成在提問過程當中不斷進步,在提問過程當中不斷思考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平時做題過程當中,在做出題目其中一種解題方式時,教師要不斷對學生進行提問和引導,讓學生思考是否還有更為簡便的學習方法,通過不斷啟發學生,使學生做出更多的思考,在遇到同類題目時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并在教學當中逐步幫助學生形成這種向自己提問“是否還有其他的方法”的學習模式和思考模式,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這種提問的意識和提問的能力。
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
由于智力發展水平及個性特征的不同,認識主體對于同一個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地明顯的差異,由此所建構的認知結構必然是多元化的、個性化的和不盡完善的。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識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休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在此環境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征,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原因,并鼓勵他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學以致用,進行實踐教學“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實踐作為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對于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也通過實踐來對于數學進行認識和學習,而不是僅局限于書本和課堂,只有如此才能夠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實踐能力,不會成為死學的“書呆子”。例如,在學習年月日以及制作年歷的相關內容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將教師所總結出的規律進行靈活的運用,我會要求學生和家長一起,制作一張明年的年歷,這樣對于閏年閏月等知識點就能夠在實踐過程當中得到深化,讓學生在自己動手進行實踐的過程當中對于知識進行消化和理解,在實踐的過程當中達到理論的再一次升華。
五、結語
總之,創新教育需要我們學習教育新理念、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意識,用創新思維去面對教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春風已經吹遍了大江南北,讓我們從基礎抓起、從現在做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在數學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參考文獻
[1] 林和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15(21):59.
[2] 李玉萍.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J].群文天地,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