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關磊
摘 要:校企合作是提升高校辦學水平與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以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為例,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
關鍵詞: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12-0073-02
由于我國長久以來,在選拔考試制度下,學生普遍注重讀書,關注考試分數,常常忽視了自身實踐能力的培養。最終,學校培養出只會考試的“高材生”。在教育的過程中重理論而輕實踐的做法,使我們對人才的培養走進了一個誤區,造成了學術型人才和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比例出現了嚴重的失衡。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當下社會急需大量的能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或投入生產的應用型人才[1]。目前,全國各大學校紛紛推行校企合作的舉措,兩者互相取長補短,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2]。學校與企業合作就是教學與生產的結合,教學是為了生產,生產反哺教學,從而使校企互相滲透、互相支持,達成優勢互補,實現雙贏。學校教育提升企業的生產力,企業促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秉承“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理念,積極探索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創新實用型人才的新模式,構建適合人才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培養方式和輸送渠道[3]。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與多家企業共同建立育人基地,制訂培養計劃,讓學生有了走進企業的機會,同時實現了學校與企業資源共享。在學生實習和就業等方面合作,提供了更廣闊的實踐機會[4]。
一、企業參與學生培養,建立校企合作機制
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學生的模式是一種利用企業與學校不同的教育資源,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與培養就業競爭力為目標,采取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與高校傳統的培養模式相比,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在以高校為主培養的同時,企業也參與人才的培養。培養目標是依托企業發展,以創新應用能力為目標,構建適應企業發展需求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
目前,高校人才培養的模式、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等均大同小異,“趨同化”現象嚴重,并且專業的設置沒有與就業的企業崗位狀況相關聯,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企業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因此,需要高校與企業深度合作,更新學生所學的課程與內容,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在教學上需要利用校企合作的平臺,相互溝通,調整和確定教學內容盡量貼近實際需要。企業參與討論和制定專業設置、培養計劃、教學大綱和培養方式,課程開發、教學內容的篩選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等教學的全過程。由于全部過程都是由雙方共同制定完成的,因此學生的理論教學就有了方向,實踐教學也有了目標,學生在實踐后就基本具備了上崗工作的能力,成為有效的勞動力,不用再給企業增添崗前培訓的負擔。高校的教育需要適時而變,時刻關注企業的新變化和新動向。通過與企業合作,高??梢约皶r了解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高新技術的應用等新信息,了解企業對崗位人才的知識、技術、能力要求的變化,以此為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的調整。通過“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方式,高校緊密聯系企業,通過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共同探索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二、教師下企業與企業專家進課堂相結合
一名優秀的教育家曾說過:“教師只有具備外科醫生的技能,才能在手術室里培養出優秀的外科醫生?!彼裕咝R肱囵B出具有高素質和應用型人才亦是如此。因此,高校教師是否熟悉企業的生產實踐過程,是否具備生產實踐經驗和技術就直接決定了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然而,現今的高校教師具有較高的學歷,往往是用理論講解理論,對生產實踐知識了解較少。因此,學生對于教師講解的這些內容也只是在概念上有一定的感知,缺乏現場感,培養出來的學生怎能較快地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為解決和彌補這樣的問題,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正積極地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將專業教師送到相關企業掛職鍛煉,參加技能培訓或與企業聯合研發。這樣的安排可以使教師在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在企業一線的崗位上積累較多的生產實踐經驗。實踐之后,再重返課堂擔任教學任務。在講解具體的實踐問題時,教師用實際例子來解釋理論,促進學生對教學難點和重點的理解。聘請企業專家進課堂的舉措是對教師下企業的補充。對于部分實踐課程,可由企業專家和任課教師聯合授課,共同承擔一門課的教學任務。企業專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任課教師具有全面的理論知識。兩者聯合授課,發揮彼此的優勢完成專業和實踐性強的教學任務,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三、實施學生定向實習與就業
企業以提高生產效率、追求利潤為目的。學校以教書育人為存在價值??梢哉f,企業與學校是具有兩種不同理念和性質的單位。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技進步,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促使企業越來越注重高素質人才的引進來提高競爭力。學校的辦學宗旨就是為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企業帶來社會和經濟效益??梢哉f,企業和高校在人才需求和培養上目的是一致的。但是,目前企業出現了人才荒,大學生就業難等諸多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兩者相矛盾。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方式與企業對人才的評價標準不同,另一方面是學校教授的知識跟企業工作崗位銜接不上。因此,只有校企合作,了解企業需求,定向培養學生,將學校對人才的培養模式與企業的需求接軌才能真正化解矛盾。
學生大學四年的時間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理論課,一部分為企業實習。學生具有理論知識之后,根據專業定向到企業實踐,熟悉企業的運作模式,參與企業的生產。在企業文化的影響下,自己成為企業的一分子。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刻地了解企業需要什么,企業面臨的問題等。到企業中實習與課堂教學共同作用,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又具有與企業相對接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
四、加強就業實訓基地建設
高校教師能夠較好地開展理論教學,但是對企業生產實踐不是很了解,并且學校開展的實驗課和下廠實習的時間短暫,實踐教學活動難以有效地開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頂崗實習期間進行提高,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5]。學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與企業各自不同的環境和優勢,把學校教授的理論知識與經驗、實踐、生產有機結合。高校畢業生的優勢體現在具有較強的實踐意識和動手能力上。然而這一優勢主要依賴于學校良好的實踐氛圍和完備的教學設備,需要借助一定的平臺才能實現。這個平臺就是學校和企業聯合建立的實訓基地。
在高校開展就業實訓可以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分散式實訓實踐,另一種是集中式實訓實踐。兩種實訓方式互相補充,可以根據學生課程設置情況選擇一種實踐方式。對于課程安排比較緊密,在期末留有大塊實踐的專業,可以選擇集中式的實訓實踐,反之則可以選擇分散式。實訓的環境完全模擬企業,能夠使參加實訓的學生感受到企業的氛圍,對學生觸動較大,促進學生積極就業。在實訓實踐中采用企業專家和高校專業教師聯合教學的模式,這樣保障了學生參加實訓的過程中理論知識的學習,又保證了學生實踐操作的順利進行,提高了學生對就業實訓的參與興趣。
學校實訓基地的建立和維護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如果高校不能自己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則需要與有經濟實力的企業聯合,共建就業實訓基地。但是,實訓基地的建設是模擬企業的真實環境和生產環節,由于一些客觀原因,不能將企業全部環境在實訓基地真實再現,與真實環境存在一定差距。實訓基地只是對學生實踐環節的重要補充,對學生的實踐鍛煉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需要和下廠實習有機結合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更新就業觀念
高校畢業生剛步入社會,對自身能力盲目樂觀,對工作期望過高,不愿吃苦。這就造成了他們就業困難。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是穩步提升的過程,而不是平步青云?,F在的畢業生普遍做事浮躁,不踏實,沒有哪個企業會給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很高的待遇和優越的工作環境。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培養,下基層,進車間是在磨煉一個就業者的心性,更好地了解企業,熟悉企業文化,生產流程等,待到條件成熟,職業的上升期才會到來。
建議在學生即將畢業之際,高校與企業合作對學生開展有關面試禮儀、就業形勢分析、職業規劃和人際交往等內容的培訓。用以指導畢業生認清當前社會的形勢,就業前景等。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職場定位。通過校企合作,鍛煉學生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以及團隊精神等。這樣不僅使畢業生把所學本領與企業崗位融合,而且在入職后縮短職業適應期。
積極尋求和開展校企合作,發揮企業和學校各自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無縫對接?;谛F蠛献鞯钠脚_,讓企業參與高校的教學和實踐的全過程,學校根據企業的需求來調整人才培養的方式、方向和目標,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拉動力,從而實現培養和就業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徐金梧.校企零距離對接產學研合作培養高層次創新型
人才[J].北京教育,2007,(5).
[2]岳朝龍,王林,唐莉.關于加強經濟學院實踐教學的研究
[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7,(7).
[3]周琳.校企合作的高職就業指導體系探索[J].高教發展
與評估,2014,(5).
[4]曾建權.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人才,
2009,(23).
[5]章帆,楊娟,田偉先等.構建管理學科實踐教學體系的研
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