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麗
[摘要]隨著社會各種競爭的日益加劇,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成為當前教學的首要任務,這就要求教師盡快改變學生舊有的學習習慣,不斷向研究式創新教學法過渡。研究式創新教學法,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在先進理論指導下,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創造性地安排教學程序,開展研究式學習,確定解決辦法,以便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研究式創新教學法能將學生討論研究巧妙地融入、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做好研究式創新教學課前準備,即做好課前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關鍵詞]研究式創新教學;教學設計;教學任務;創造性
教學設計是在先進理論指導下,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創造性地安排教學程序,確定解決辦法,以便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具體教學實施方案。就《濟南的冬天》一文來說,從教學目標的確定到解決問題方法的確定,都要體現培養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一、確立教學目標
研究式創新教學目標的著眼點是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濟南的冬天》一文目標的確定是:第一,知識掌握目標,即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第二,技能與能力的培養目標,就文章的知識點發散有關問題,培養發散思維能力;學會抓住即景抒情,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等抒情散文特點閱讀、分析文章。第三,品德和心理素質培養目標,培養樂觀進取精神,引導學生喜愛、向往生活中的美。
二、教學措施
1.結合教學內容采取的教學手段
第一,以民主的師生關系為手段。視學生為學習的主人,平等對待所有學生,讓學生在民主的氣氛中學習。教師的作用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恰當的和真正需要的幫助,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學習和研究。第二,以寬松的教學環境為手段。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對學生回答問題要善于引導、啟發與點撥,將教學內容以恰當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第三,以主體個性化教育為手段。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和自主性,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長引導和幫助他們培養獨立個性、創造性和開拓性,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發展自我,給每名學生自由發展的機會。
2.結合學生與教材實際采取的教學方法
第一,采用因材施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在學生、班級、集體和個別學生之間,要盡量多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個別需要,因人而異地提供不同、及時、恰當和有效的幫助。第二,采用營造機會、提供信息、放手教學的方法。為學生創造自己學習的機會,放手讓學生解決問題,相信他們的潛在能力能夠發揮出來,做到引導和幫助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去研究和探索,從而真正理解知識,把握運用規律,體驗道理,增長見識和才干。
三、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1)思想準備
第一,教師方面。再次確認教學指導思想、手段與方法,教學基本理念,按創新教學思想教學。第二,學生方面。在靜坐、默讀中調整情緒,集中精力。
(2)心理準備
教師要有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學生要情緒飽滿、熱情洋溢地迎接教師上課。
(3)物質準備
課本、粉筆、小黑板、錄音機、錄音帶。
2.研究新課
(1)導引目標與內容
在教師板書題目后,播放相關的配樂朗誦錄音。
師:大家聽了這首詞后,想一想,寫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節?抓住季節的什么特點來寫的?設想:如果學生回答不上時要怎樣點撥。
教師繼續提出問題:“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表達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設想學生如何回答。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予以肯定。下面我們講一篇與這首詞寫景抒情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抒情散文,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寫的《濟南的冬天》。濟南雖然也在祖園北方,可是它處在黃河下游,四面環山,它的景色與這首詞里所寫北方景色迥然不同。那么,濟南的冬天是什么樣子呢?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請你體會、分析抒情散文的特點,請大家讀課文。
這樣導入既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北方寒冬“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情境,使他們感悟到北方冬天的特點,又為學習新課與之不同情境的“濟南的冬天”進行鋪墊,同時提出了“濟南的冬天”與詞里所寫北方冬天不同,為學生學習課文設置了懸念,引發興趣,使學生產生急于了解濟南冬天特色的急切心情。這樣在懸念中既巧妙地提出學習任務,又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動機,達到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學生讀課文時,教師打開投影儀,給出閱讀提示內容
第一,在閱讀中找出閱讀提示要求掌握詞語所在的句子,說說詞語在句中的含義。第二,作者扣住了濟南冬天的什么特點來描寫的?是怎樣突出這一特點的?第三,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其特有景色的?第四,你是怎樣理解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作特色的?第五,讀了這篇文章后,你體會一下作者的寫作思路是什么?
這幾個問題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確定的創新支點,即培養創新素質的著力點。學生邊讀邊思考,為下一步研究討論奠定基礎。
(3)分組討論研究
教師在分組討論時進行學習方法指導,舉一例給學生以啟迪,找到一個解題的規律與辦法。如第一題解釋詞語在句中的含義,教師指導學生解釋詞語規律性的辦法,即“結合語境談含義,聯系中心說作用”,第二題從對比寫法上指導抓住濟南冬天的特點,第三題從抓重點語句上啟迪學生,第四題從作者描寫的具體景物入手分析,第五題分段指導每段突出的重點,教師給學生及時幫助,使學生輕松地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以上內容可安排在第一課時里,下面內容可在第二課時進行,結束全文。
復習昨天課堂討論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利用小黑板提示學生研究討論內容。第一,開篇第一段,作者是怎樣表達感情的?它與第三、四段有何異同?第二,第二段是用什么方法表達作者感情的?第三,寫濟南的冬水這一段,哪些句子是實寫?哪些是虛寫?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第四,根據以上分析,請你談談本文是怎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學生經過研究討論后,在教師參與下進行課內討論。問題設計應當具有科學性,使之既符合認識邏輯,由淺入深,又不能脫離文章內在聯系。這樣的問題設計既具有啟發性,又發展學生思維。最后解決文章難點,即抒情散文的表達方式,這就恰當地把談與寫聯系起來了,學生學會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4)鞏固與創新性應用
教學形式仍是研究討論式,因為運用研究式創新教學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這是發展學生思維,創造性學習與解決問題的重要階段,要有難度、深度和廣度。
“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中的“聲”是否可以去掉?寫雪景一段是圍繞哪個字來寫的?這一段以怎樣的描寫順序寫的?“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中的“臥”字應怎樣理解?這樣的提問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創造性。比如第一問,學生首先要考慮的是“風”和“風聲”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既聯系課文又聯系生活與自然的實際,思維開放了,知識也豐富了。
《濟南冬天》怎樣寓景于情、情景交融抒發作者感情的?這樣的問題是學習的難點,又是指導寫抒情散文的重點,必須在鞏固與創新性應用階段重點解決。學生通過討論研究,認識到文章的第一段通過幾個地方不同氣候的對比,直接抒發贊美之情——“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第二段中作者創造了一個理想的境界,通過這個意境間接地表達了無限喜愛之情;第三段和第四段,作者直接寫了濟南雪后的景色之美,直抒胸意,表達欣喜難抑之情;第五段,以虛實結合法描寫濟南的水,抒發了熱愛之情。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能真正掌握抒情散文的以情寓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3.反思小結
反思小結要對本課講的知識進行總結,以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并且促進學生頭腦中新知識結構的形成與加固,還要對學習方法進行反思與小結。若一節課一反思一小結,將不斷提高學生研究式學習的能力。
本課反思小結:
(1)知識方面
第一,寫抒情散文的方法:A.寓情于景,情景交融。B.抓住景物特點寫景。第二,作者清晰的寫作思路是寫好文章的前提。
(2)學習方法
第一,熟讀文章是理解分析文章的前提。第二,以民主的師生關系為手段是完成學習任務的保障。
4.研究性作業
第一,找出《濟南的冬天》一文中擬人和比喻各三個例句,結合課文談談其作用。第二,《濟南的冬天》與朱自清的散文《春》同是抒情散文,請談談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參考文獻:
[1]溫恒福.研究體驗式創新教學法[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