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敏
摘要:基于創新創業視角構建校企合作平臺,能充分利用高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將學生的課堂學習和生產實踐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就業能力,培養適合用人單位需要的實踐型、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創新創業;校企合作;平臺構建
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文指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說明創新創業教育將成為高等教育的新趨勢。
1.基于創新創業視角構建校企合作平臺的必要性
(1)促進高校與區域經濟社會聯動發展。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高校要找準自身辦學定位,并且主動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因此,與行業企業建立全面的合作關系,有助于加強高等教育與創新資源要素的對接,有助于促進高等教育與企業人才需求和技術創新需求的對接。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校企合作平臺的構建對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了重要保障。
(2)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對接行業、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構建創新創業校企合作平臺,可以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可以將創新創業提升為人才培養的引導因素,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深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促進學科專業建設;可以為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條件。此外,通過校企合作建立長效的實習基地,既可解決在校學生當前的實習,同時也為一部分學生提供就業機會。
2.基于創新創業視角的校企合作平臺模式
高校應該積極利用自身優勢,與行業企業建立緊密聯系,積極探索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具體合作模式有以下幾種:
(1)項目合作模式。這種模式是針對企業的項目難題,結合本校專業,簽訂合作協議,在約定的時間內幫助企業攻克項目難關,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這種合作模式可以將高校的理論優勢與企業的項目實踐對接,也可以為企業項目提供技術支持。通過項目合作,既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又給高校學生提供了專業技能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解決項目實際問題的同時,增強創新意識。項目合作模式是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初級階段。
(2)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這種合作模式可以解決企業難以招聘到完全合適的人才的難題,節約企業招聘后的培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緩解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無縫對接。在這種模式下,企業根據自身的人才需求與學校共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開設相應方面的專業或者課程。該合作模式從招生環節就開始啟動,學校招生和企業招聘同時進行,學生入校后和企業簽訂協議,學校專門開設訂單班,除了傳統專業理論體系學習外,還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入特定實踐技能的培養,使學生一畢業就能上崗,能勝任特定企業的工作。目前這種模式在職業院校的中比較普遍。
(3)戰略合作模式。戰略合作模式是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高等院校等各組織為了共同的目標和利益,充分發揮各方優勢而形成的互惠多贏的合作關系在。在戰略聯盟合作模式中,政府起到主導作用,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指導和政策支持,形成政府、學校、企業“三位一體”的產學合作模式。在這種合作模式下,高等學校,行業協會和企業進行全面的深入合作,形成校企合作創新創業戰略聯盟。政府主導下建立創新創業孵化器,為高校、企業創新提供條件和政策支持。
3.平臺構建可能遇到的問題
(1)校企合作缺乏法律法規的保障。盡管這些年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對高校和企業合作給予了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和指導,但是在很多具體問題上,法律法規和政策仍然有所欠缺,校企合作模式仍不成熟,校企合作的具體實踐仍然處于探索階段。這些因素造成目前校企合作運行機制不健全,運行模式單一,運行條件不穩定等一些列問題。
(2)校企合作缺乏企業的支持。盡管從理論來講校企合作能夠為高校和企業帶來雙贏的局面,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并為企業輸送人才,但從實踐來看,大多數企業對校企合作平臺的構建積極性并不高,高校和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渠道,使企業寶貴的資源沒有辦法與高等教育有效的結合。
(3)高等學校自身缺乏應變能力。一些高等院校仍然固守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老舊的管理手段,無法應對市場經濟的變化,無法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學校師資隊伍薄弱,雙師型教師數量稀少,科研水平差,科學研究不能與經濟社會同步,導致在校企合作平臺的構建過程中缺乏對企業的吸引力。
4.總結
創新創業教育為當前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校企合作平臺的構建能夠很好的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高校應該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平臺建設,學校與企業共同研究,構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行業企業的普遍人才需求,并強化創新創業課程;推進教學改革,在教學改革中融入創新創業理念;校企共建創新創業項目和基地,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條件支持和技術指導。積極推進實踐教學企業化。通過校企合作平臺的構建,將學生的實踐教學搬到真實的企業環境中,真正的實現“面向企業、面向生產、面向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人才培養。積極推進師資隊伍建設的校企合作,推行校企聯合師資隊伍建設制度,安排高校教師到企業生產實踐一線進行鍛煉,同時安排企業專業技術骨干到學校兼職任教。同時,要選擇合適的校企合作模式,將教育與社會、經濟、人文發展緊密地聯合起來,采取對策,克服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問題,才能保證校企合作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爾.美國合作教育模式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J].金華職業 技術學院學報,2010,10(4):7-9.
[2]劉家磊.日本產學合作模式、機制與績效分析[J].學術交流,2015,218(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