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佳
摘要: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既符合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也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創造了有利條件。傳統的、終結性的大學英語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結合多元智能理論而建立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是高校英語改革的必然趨勢。本文就大學英語的的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建立、時間和結果以及英語翻轉課堂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多元化評價體系
1 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
人的智力并不是單一的,它是由許多種的能力構成,教育機構應該對人的智能類型加以關注,創造出最適合學生的教育模式,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有效地開發,這就是多元智能理論的主張,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Howard Gardener于1983年提出。學校的評價指標和方式都應是多元化的,對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養要有不同的培養方式,學校教育應改變固有的、單純的紙筆測試。同時教師也要改變片面的評價,采用多元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估,使每位學生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此來發展英語學習能力。
2 大學英語多元評價體系的建立及實踐過程
結合新教學模式來確定評價的內容及手段是多元評價的要求。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技能測試中,主要是對詞匯和語法等進行書面測試,忽視了學生的語言運用綜合能力,而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的評價內容有:聽、說、讀、寫能力、英語的運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自評互評能力等。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采用的是形成性的評價方式,學生的期末成績不再是一紙試卷來決定的,而是由平時成績+口語測試+期末考試構成,考試成績的分值縮小。其中平時成績包是由平時表現、學習檔案袋和平時測試三部分組合而成。期末考試仍然是以試卷的形式進行,不過對學生評價的決定性就弱了許多。
3 多元評價的積極效果
1.這種評價機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保持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大學生很容易對自己所學習的科目產生厭倦情緒,而多元評價機制對學生的評價是從多方面來考慮的,并不是僅限于試卷成績,所以就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
2.學生可依據多元評價體系來制定屬于自己的、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因為多元評價中有檔案袋的使用這一內容,這就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特點和需要來制定學習計劃,較傳統模式的評價機制來說,它更能是學生得到學習的滿足。
3.應用多元評價體系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活躍課堂氛圍。因為評價機制的多元化,教師就會針對每一個學生既有的知識基礎,來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更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學生有知識的獲得感,課堂上的氛圍也更加活躍,討論參與度也更高。
4.能夠調動學生積極與老師討論學習當中的問題。多元評價機制主要在于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的參與感強,對待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也更加嚴謹和認真,與老師討論的程度也就更深。
5.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的聽說能力。大學生的學習都是以提高專業技能為目的,而英語聽說能力優勢英語學習首要目標。多元化評價體系側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就衍生出許多的英語活動,如英語口語競賽,英語話劇的表演等。這就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6.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機制能夠得到提升。多元評價體系針對大學生,大學生的學習主要是以自主學習為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習隨著自己的思維來進行,加大了學生學習的自由行和自主性,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這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性。
4 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可行性分析
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的發展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信息化環境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增強,教學方式與教育模式的創新與革命不斷地深入,信息化對教育變革的促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顯現。下面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論證:
4.1 信息技術方面
在我國大多數的大學校園,無論是重點大學還是培訓技能的技術院校都被先進的信息技術所覆蓋。各大校園都已經覆蓋了共享WIFI,有的學生則選擇在自己的寢室安裝共享WIFI,類似移動、聯通和電信這種通信商的發展,WIFI安裝這部分的費用也是相對較低的,在大學生的承受范圍之內。學校對于網絡通信平臺的建立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相關體系也漸趨成熟。這樣的信息技術使得翻轉課堂的展開具備了必要的技術基礎。
4.2 教師層面
因為大學校園是各種新型技術的第一個嘗試者,也是許多新技術的發現者,所以,對于教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教師必須具備相關的信息技術素養,能夠將這些新興技術運用到教學當中去。學生,無論是小學安生還是大學生都具有向師性,老師就必須要引領學生,做好榜樣。所以教師都會積極地學習有關的新興技術,并將這些技術運用到教學當中。參加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考試也是教師具有任職資格的一個必要條件,所以翻轉課堂在大學校園的應用也具備相應的人文條件。
5 大學英語翻轉課堂中對教師的要求
眾所周知,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以“三尺講臺、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為主,就連大學課堂也不例外,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并未改善這種現狀。教學改革雖迫在眉睫,但是進展緩慢。21世紀以來,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是有效的改變了這種現狀,上至大學課堂、下至小學教學都安裝了多媒體設施,教室上課開始運用課件、幻燈片等手段,使教學更加具像化。與此同時,教師的角色和傳統的教師角色也不一樣。以往的大學課堂教學,教師是整個教學課堂的中心,主要的教學方式是問答模式。而在翻轉課堂當中,教師的角色轉換為教學的主導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學都要以學生的知識水平為基礎,對課前準備和課后復習都需要教師進行整合,為學生提供便捷的信息和資源。翻轉課堂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課堂教學。翻轉課堂中,學生在預習新內容時就已經將部分知識內化,只留下了不能理解的內容,這就導致在課堂中教師講授的時間減少,學生討論、和教師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的時間增多。翻轉課堂對老師的只是儲備的要求就更高,同時,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方式都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再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基于學生的水平和生活當中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設計,這樣才能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翻轉課堂和多元化評價體系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他們的出現讓人們眼前一亮,更加的適應當前的社會實際情況和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史虹濤. 大學英語翻轉課堂與多元評價體系研究[J]. 新課程研究旬刊,2015(7):71-72.
[2]金麗琴. 基于形成性評估體系的高職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