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昌仿
摘要:新課程標準強調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創造性學生的培養離不開創造性教學,那些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應得到徹底改變,讓啞巴英語變成學生能熟練應用的英語口語。
關鍵詞:中學英語;創新教學;教學探究
英語課堂教學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課堂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如何轉變教育觀念、棄舊汲新,培養出一代有扎實基礎、有創新精神、有開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當今教師的首要任務,那么我們又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呢?下面,我就自己近年來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談談我的一些見解。
一、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喚起創新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交際”的原則不斷改進、優化教學模式,創設生動、形象、直觀、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興趣往往能促使學生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越強,渴求新知識的欲望也就越大,創新意識也就越強。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構建創造性課堂教學模式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交際工具,需要教師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積極參加操練,同時培養語言能力,語用能力,思維能力,使學生成為功能性目標交際者,能超越具體結構和功能,成為語言創造者,達到交際目的和豐富自身的同時,創造出內涵深刻、形式多樣的語言。
當代教學論一致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所組成的教育活動”,就英語而言,“教學的實質是交際” ,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語言教學特別是外語教學的專利。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際交流是聽說交流,而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出的學生都是“聾子”、“啞巴”。從全盤考慮英語教學的角度來看,聽說交際能力的提高勢必為讀寫創造條件。因此聽說交際活動應作為外語教學突破口。有的人認為學生開口就算交際,在課堂中要求學生背詞組,背對話,背課文就算交際。顯然不是!課堂內聽說訓練分為語言能力訓練和交際能力訓練,前者重掌握語言,后者重運用,要學生有真正意義上的交際和交際能力提高是創新教育的一大目的。在外語教學中采用情景交際法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如在剛剛開始上課或下課時,使用情景交際性游戲,調動學生的內在潛力和積極性,讓學生興奮起來,并讓他們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備課時教師要精心準備,周密組織,那么效果會錦上添花。如上課時教師應準備好必要的圖畫、卡片等。
在具體的操作中,則宜遵循先模仿后應用,先機械后活用,先語言訓練后交際的總原則來安排和開展課堂活動,即呈現 (Presentation),機械性訓練 (Mechanical Drills),有意義操練 (Meaningful Drills) 到交際性練習(Communicative Drills)。如JEFC (下) L115先呈現,How many/much do you want? How much is/are the…,再組成對話進行有意義操練,May I help you? Thank you,Id…,How much is/are…? How many do you now? 后出示圖片或創設情景讓學生自由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性練習,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在各種購物場所如clothes shop,food shop,supermarket等創造性地綜合訓練交際。
三、培養自立探究,巧設創新探索機會
素質教育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教育,學生需要獲得能夠繼續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科學方法,良好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天賦能力。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讓他們有更多地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去獲得知識的方法,以達到培養創新的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能使課堂更自由開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加注意教法新穎有創意,以便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銳意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想方設法培養其獨立獲得知識,創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發展個性,培養創造性人格
創造能力與個性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這是因為創造不僅受認知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受到個性的巨大影響。大量的研究表明,凡是具有高度創造性的人,在早期的學習、實踐中,較具有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反之,則沒有什么創新的表現。因此,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學生是由各個不同的個體組成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英語活動課由于有各種各樣的組織形式,可以滿足不同個性的學生的需要。如較內向的學生在歌曲演唱、英語賀卡制作、書法競賽活動中就能得到發揮,而活潑好動的學生則能在小品表演、游戲等活動中發揮特長。活動課上,教師所起的作用是指導,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分配給他們不同的角色,有創造性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改臺詞、編戲劇,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在這些活動中學生能展開自主想象,發揮他們的個性專長。
實踐證明,運用這樣的思路進行英語教學,學生不僅在聽說方面的交際能力大大增強,同時也促進了讀寫能力的發展,取得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學生從以前被動的聽講者轉變為課堂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主體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與強化,從而增強了主動學習的意識。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是時代賦予每個教師的重任,也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世紀人才的需要,教師作為創新學習的組織者和主導者,應該主動開拓進取,通過各種途徑從多方面發掘一切可以調動學生創新思維的因素,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也是對教育者本身的挑戰,因為教師同樣需要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 董翠翠.提高交際能力 培養創新能力[J].學英語,2002(29).
[2] 趙學勤.創新能力培養與學生質量評價策略[J].教學理論與實踐,2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