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闊
[摘 要]道德習慣的養成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極為重要,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強養成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習,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促進其終生發展。結合一線教學實踐與德育管理,介紹了養成教育的方法與途徑,如果在實踐中合理使用,對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是大有好處的。
[關鍵詞]養成教育;行為習慣;訓練家校合作;榜樣活動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校生的養成教育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新課題?,F在的小學生辨別能力較差,模仿能力極強,一些社會上流傳過的臟話、痞話、以及不文明的行為,可以毫不顧忌地說,待人長幼不分。面對現狀,學校要不斷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僅靠單純的幾個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讓社會、家長、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養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見,下面談幾點看法。
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痹谡n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學生的養成教育也不容忽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文明習慣都必需從小抓起、從小事抓起,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可塑性強。教師如果能在平時的工作中重視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學生以后甚至將來的學習、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覺得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養成教育要以榜樣作引導從點滴抓起
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是具體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不管有無進行教育的自覺性,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標準。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模仿力強,可塑性大,熱切地關注著周圍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學校的老師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規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1.語言引導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老師想象幾近神圣和完美,他們對教師特有的期望和依賴,往往是他們在觀察老師時會產生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也就是說,老師一言一行都處在最嚴格的"監督"之下。我們要規范學生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充分注意這種"放大"和"模仿"效應。在與學生、家長、他人的交往中,教師要特別重視語言內在和外顯的教育、引導作用,要求教師無論在什么場合下都要講普通話、用文明語,都要注意語言的感染力和親和力,成為學生仿效的榜樣。如:老師在使用"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文明用語時,要發之于內心,出之于真誠,避免流于形式或應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師注意了語言的引導作用,學生會在自覺不自覺中受到影響,模仿老師的語氣、表情與人交往,他們會在遷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記得有一次,我班的一位學生沒有尺子,她就上來跟我說了一聲。我聽了,就隨手拿了講臺上的一把尺子遞給了她,還跟她說下次要記著帶。過了一會兒,她用完了,就上來還給了我,沒想到她還輕輕地說了一聲:“謝謝老師?!蔽衣犃?,愣了一下,突然覺得心里很溫暖。
2.行為示范
小學生的學習往往從模仿開始,人們常說,學生身上有著老師和家長的影子。因此老師舉手投足間都孕育著教育。當地面有紙時,我總是趕緊撿起,教室桌凳歪斜時,我總是整理齊,講桌不整潔時,我總是清理干凈……這一切,學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慢慢地學生都會照著我的樣子去做。教室的衛生工具擺放不整齊時,總有學生去擺放好,教室地面有紙,學生會馬上撿起。我在做這些事時,是發自內心,不是做給學生看,因為只有從最細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為指導學生。
二、養成教育要表揚鼓勵,激勵學生的行為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泵鎸W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及時的鼓勵是非常有效的,這種鼓勵不只是來自老師的,也可以來自學生自己。因此,我注重學生的行為規范,抓典型,樹榜樣,在班級中開展評比激勵機制,形成互爭互賽的競爭氛圍,讓學生通過競賽看到自己的閃光之處,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
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使學生形成習慣,但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所以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恒,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别B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嚴而有愛,訓練要強調一個“嚴”字,突出一個“愛”字,不見實效不收兵。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獲。如:我班有一名特別調皮的學生叫“齊航”,他很聰明,卻總是時不時的犯一些小毛病,調皮搗蛋,而且總是屢教不改。因此我總是需要時刻的提醒他,教育他,要遵守紀律,團結同學,一年多來,他身上的小毛病已經改好了不少,但有時還會出現。習慣養成固然要嚴,但也要注意激發學生接受訓練的興趣,在訓練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強其靈活性、游戲性,讓訓練成為一種愉快的活動過程。如在訓練學生坐端正時,我說“一、二、三”剛數到“三”時,學生就會一邊坐端正,一邊說著“坐坐好?!狈捶磸蛷?,學生們便在活動中得以訓練,在訓練中養成習慣。
四、養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長的共同配合
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過程中若能取得家長們積極配合,對學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和家長配合起來,共同教育好孩子。平時我總是利用班級微信群這個平臺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除了回家作業以外,其他的如收費、班級的活動等,讓家長能更好地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每當學生出現了什么特殊的情況我就及時打電話與家長取得聯系,如:開學初,我發現我班的李浩然小朋友經常不完成回家作業,而且還愛說謊。于是,我就及時打電話與他父母進行聯系,說明情況,讓他父母在家嚴格監督,配合老師做好工作。經過聯系溝通以后,他在父母的管教下有了明顯的進步,不再偷懶說謊了,回家作業也能按時完成。
總之,重視對農村學生的養成教育,抓住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在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中重視對學生的行為訓練,來促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