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德留
[摘 要]音樂作為藝術的代表,可以有效地激發和培養人類的情感,并讓人們擁有對藝術和美的享受。在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把握音樂的這個特性,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掌握音樂知識的同時進行情感教育,從而充實他們的內心世界,實現情感的豐富。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教學;情感教育
由于初中學生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情感認知和對美的感受,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音樂教學和情感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能夠使其擁有健康的心理發展空間。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工作分析,總結出了關于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情感教育的策略。本文將就此問題進行重點討論。
一、教師感情促進音樂認知
教育心理學已經充分證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感情對學生的學習情感擁有十分大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情感素養水平將直接決定情感教育的結果。針對這個問題,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實現真情實感的充分投入,以熱情洋溢、積極快樂的態度帶動和感染學生積極、充分地投身到音樂的學習過程中來,讓學生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情感的熏陶和學習。筆者認為,初中音樂教師利用自己的情感提升學生的音樂認知,并提高他們的情感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音樂教師只有具備深厚的音樂知識,擁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才可以理解和準確掌握音樂的意境,進而感悟詞曲作者或音樂創作者的創作情感,并以此將真正的情感傳遞給學生,使其感悟音樂內涵,提高他們的情感水平。舉例而言,在講解關于非洲民間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只有對非洲的藝術風俗,以及歷史人文擁有充足的了解,才可以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為學生講解非洲民間音樂獨有的特征,讓學生能夠擁有對非洲音樂的感性認識,進而激發他們對非洲音樂的探索熱情,并感受這片黑色大陸上的神秘與神奇,激發對音樂的熱愛。
另外,教師在進行音樂的講解時,需要讓學生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聯想自己就是音樂中的主人公,從而實現對音樂的感同身受,達到人我合一的效果,從而有效提升情感水平。比如在學習歌曲《七子之歌--澳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感悟澳門人民的感受:假如自己是一個被迫背井離鄉的游子,當終于有機會能夠回家和自己久未謀面的父母重逢時,那種激動、急迫且不可抑制的興奮之情一定溢于言表,同時又對自己多年的艱苦經歷嘆惋和傷心。利用這種聯想,學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歌曲中的感情色彩,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擁有真情實感,進而提高自己的情感水平。
二、信息技術創設音樂情境
音樂作為藝術的代表學科,可以通過音符讓人們的心靈獲得升華,得到感同身受的情感體驗。但是,由于初中學生的年齡和經驗限制,他們不可能對所有的音樂都擁有真實的情感體驗。這也使得有的學生對于有的音樂無法實現聯想甚至無法理解,就不要說進行情感教育了。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多媒體技術有機地引入音樂課堂,通過多媒體強大的影音播放功能創設和音樂內涵相符合的情境,可以讓學生擁有身臨其境的感悟和體驗,從而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情感認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比如在講解《保衛黃河》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抗日戰爭時期的視頻,讓學生看到我國軍民一心,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勇敢和頑強,同時配以黃河奔騰的壯觀景象,使其感到我國軍民如同黃河波濤,無情地擊退侵略者,展示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和頑強。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就可以理解《保衛黃河》中的慷慨激昂,擁有振奮身心的情感,從而更好地掌握歌曲內涵,實現情感的有效提升。
三、課外實踐感悟音樂美感
任何學科的學習,教師都不能局限于課堂的教學之中,而應當讓學生在無限的生活、社會和自然之中提高自己的認知。初中音樂也是如此。所以,在進行音樂的教授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在無限寬廣的世界中感受自然,從而擁有置身其中的身心體驗,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內心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舉例而言,在學習關于春天的歌曲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郊外、鄉村和田野之中感悟春天的氣息。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花朵、融冰還是綠芽,都能帶給學生冬去春來,迎接一片嶄新的生活的幸福景象。
四、人文精神提高音樂感悟
在初中音樂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音樂課程應當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這是由于“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因此說初中音樂教師的教學不僅僅是實現音樂知識的傳授,還應當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針對這一點,教師應當利用切實可行的人文關懷,豐富學生的情感和美的體驗,從而樹立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由于初中音樂的教學內容大多是那些令人愉悅開心、慷慨激昂的音樂作品,學生在聆聽和學習之后會擁有積極向上的情感,因此教師應當充分把握音樂的這個特點,讓學生實現人文精神的提高,進而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舉例而言,比如在欣賞和學習《五指山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歌曲的旋律和歌詞的主旨中想象海南島的熱帶風光,以及紅軍戰士為了保家衛國而展現出的奉獻精神,進而讓學生在感悟中華民族無比壯麗的山川風景的同時,學習到革命戰士偉大、無私的革命傳統。由于這首歌不僅僅是在歌頌海南島的美麗,也展現出了當地黎族人民對紅軍的愛戴,讓學生在熱愛祖國的同時,獲得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
總之,音樂作為美學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其價值體現不僅在于提升學生的樂理知識和音樂能力,還應當讓學生在接觸、欣賞和感悟音樂的過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當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音樂的情趣,提高音樂人文精神,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從而將初中音樂的課堂變成包含情感教育在內的多元化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韓晨.初中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文理導航旬刊.2013.3.
[2]許延平.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施方法研究.新課程:中學.2016.3.
[3]吳曉杰.中學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研究.山東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