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坤
摘要:所謂反思,即自主地對學習過程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對過去所經歷的進行再認識和再思考。在學習中進行反思是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和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內在的思維過程。因此,反思習慣在數學有效教學中至關重要,是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關注和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本文從三個方面重點探討了數學課堂中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數學教學;反思習慣;培養策略
反思能促使學生從不同方面多角度觀察事物并尋求不同的思路,善于在學習中質疑問題,解決問題時不滿足于常規的思路方法,這樣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反思的學習活動并逐漸使這種反思形成一種習慣,能達到學生積極思考,勇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目的。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反思習慣的主渠道,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應滲透在教學內容中,具體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引導學生形成數學學習的反思意識
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首要的是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反思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意識地進行反思,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反思習慣。
學生反思意識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如果在課堂上教師不強調學生通過反思進行自我修正,那么學生也很難具備反思的意識。在課堂上,教師要轉變角色,加強反思意識的啟發,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師在課堂上選擇輕松的方式進行知識點的講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發現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積累。
2、課堂內容和作業的分層設置。課堂內容和作業的分層設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引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反應,對題目和問題進行分層設置,對所有學生進行反思能力的培養。例如:已知(a-b)/b=3/8,求證:a/b=11/8。對于比例線段這類的題目,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如以往類似的題目是如何思考的?做這個題目的關鍵點是什么?有哪些解答方法?哪種解題方法更為簡單?在哪步容易出現錯誤?
3、題目練習的針對性。在題目練習時,將重點內容和容易出錯的部分進行重點練習,加強學生對這類題目的反思和歸納總結;在單元小結時,為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回顧和反思,溫故而知新。
二、在題目練習的不同階段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練習題目進行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因此,在數學課堂中要想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就必須將“反思”融入貫穿到審題、解題、糾錯、歸納等過程之中。
1、對題目設置進行反思,提升學生應變能力。在解題之前,首先要認真閱讀題目意思,對題設結論進行研究,并快速反思,提升審題能力和應變能力,避免由于審題失誤、考慮不全或是概念模糊而錯誤答題。
2、對解題思路進行反思,提高學生思考能力。數學學科思維十分靈活,很多情況,對于同一道數學題目,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解題方法,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這道題目進行多重反思,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審題角度對題目進行不同解答。學生做完題目之后,教師要不斷進行引導,如這個題目是否有更簡潔的解答方法,是否還可以進行優化,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有些學生在做了大量練習題之后,仍未掌握做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做題時沒有進行反思。
例如,在圖形ABCD中,AD//BC,AC=BD,求證AB=DC。針對類似題目,輔助線的畫法不同,求證的角度不同,都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一個題目進行不同做題方法的探討,尋找出最簡便的解題方法,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更加輕松。
3、對易錯之處進行反思,增強學生糾錯能力。學生學習的過程就對知識的不斷重復記憶和大量練習的過程,學習過程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整個學習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比如題目解答錯誤。學生通過對錯題進行分析和糾正,對知識有新的認識,可以對加強對知識點和概念的鞏固,充分認識到自己知識體系存在的漏洞和誤區,進行知識體系的修正和完善。大量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易錯之處進行反思,教學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很多數學教育工作者都在利用糾錯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4、對類似題目進行反思,發現知識內在聯系。數學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學生需要通過大量的進行練習才能加強知識點的鞏固。但是,當前不論是教科資料還是市場上的習題冊,都提供了諸多的練習題目,教師就要從中挑出類似的經典題目讓學生練習,通過做題反思同類題目的做題思路和所運用的知識點。
由于初三代數中圓周長和圓弧長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應用中較多,因此這些題目出現的頻率也很大。一旦學生看到與生活生產實際相關的題目時,不要緊張,而是積極思考與之相關的所學知識。例如,下圖中,兩個皮帶輪的中心距離為2.2m,直徑分別為0.65m 和0.24m,求(1)皮帶長(保留3位有效數字);(2)如果小輪轉速為750 轉/ 分鐘,那么大輪的轉速為多少。
對于這一類型的題目學生只需要練習一兩個即可。但是,學生如果就此擱筆,就無法挖掘題目更深的內涵,就沒法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和反思,拓寬做題的思路了。
三、在不同情境中加強反思習慣的培養
除了引導學生形成數學學習的反思意識、在題目練習的不同階段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之外,教師還要重視在不同情境中加強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
首先,教師應該與學生共同學習數學課本上的案例,并對案例進行設挖掘,如上文中的實例,對這個題目進行學習之后,引導學生深入挖掘。遇到類似的題目進行快速反應,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不斷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
其次,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在新知識點的預習和已學知識的整理與復習中進行反思,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的時間,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之后進行主動反思和總結。
最后,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立錯題冊,充分發揮錯題在學生數學反思習慣培養中的作用。反思習慣的形成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題目的示范解答,讓學生對比自己的做題思路進行反思,記錄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成功和失敗,為以后的學習提供經驗。
總之,學生反思的習慣是由教師在教學中長期地、逐步地培養起來的。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對自己數學學習的思維過程加以反思,從中總結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技能技巧以及經驗教訓,要讓學生在反思中真正領悟數學思想、方法,優化他們的數學認知結構,提高思維能力,更大地發揮和提高他們的智能和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