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波
摘要:學貴有疑,有質疑,才有創新。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敢于質疑,樂于質疑,敢于創新。通過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運用實例,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質疑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質疑能力;數學思維;創新精神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心理學研究證明:思維永遠是由問題開始的,而創造智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難的過程中被激發出來的,可見質疑對于受教育者和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數學新課標》要求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但是在數學課堂中,并非所有小學生都敢問、愛問、會問。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逐步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撥動其數學思維。
一、創設師生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勇敢的質疑
教學過程中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影響教學氛圍的重要因素。創設師生平等的教學氛圍,消除課堂上學生們的緊張感、焦慮感,鼓足學生質疑的勇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該以伙伴的身份走進學生中間,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共同研究者,讓課堂形成一種寬松、和諧、自由、民主、熱烈的氣氛,使學生感受到充分的心理自由,從而把自己心中的問題傾吐出來。
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生在提問中,往往會產生“我的問題是不是太簡單了,同學們會不會笑話我什么都不懂?”“我提這個問題老師會不會批評我?”等心理。教師應該用信任的目光和鼓勵的話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能提出問題是多么勇敢的行為,讓孩子質疑困難的勇氣、自信心和興趣得到增強,逐步形成敢于質疑的習慣。對于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教師還應遵循延遲判斷原則,對于學生提出的各種意見和觀點,不要立即做出判斷。要不斷鼓勵學生產生新的想法,并大膽向同學質疑,向老師質疑,在質疑中求疑,在求疑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將數學教學聯系現實生活,為學生創造質疑的契機
“數學源于生活,扎根于現實”,這是荷蘭數學家費賴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教育原則。在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數學教學中,密切聯系現實生活,為學生創造質疑的契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提出跟自己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
我在教學《拆線統計圖》時,班有個孩子家里是賣電器的,我就讓這個孩子將家里去年一年內12個月每個月的空調銷售情況制成統計表帶來,制作成折線統計圖。利用這個折線統計圖,讓學生根據這些空調折線統計圖提出自己的問題。有的學生就提出了“哪個月的銷量最高”?“你還能提哪些方面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有新的問題提出“哪個月的空調銷量最低?”“七月的空調為什么比六月的空調銷量更高?”“為什么從五月份開始空調銷售情況呈上升趨勢?”……大家滔滔不絕,孩子們提問的興趣越來越濃。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造出了質疑的契機,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也在教學中得到了強烈提升。
三、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讓學生有疑可“質”
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疑可“質”,教師必須加強學法指導。
(一)、教師要指導學生自學,學生的質疑往往是建立在對教材的理解的基礎上,沒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學生是無法進行質疑的。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自學時要用筆勾、畫教材中的難點,重點,數學定義等,多問一些“為什么”。孩子們帶著疑問去上課,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提出自己不懂的質疑之處。
(二)、教師還應注意質疑的“言傳身教”。巧設矛盾,尋找質疑的踩點。疑是點燃學生思維探索的火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矛盾,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知識的關鍵處提出問題,從而培養提問的針對性。使學生明確在哪兒找疑點。教師要教會學生質疑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學習過程的困惑處、法則規律的結論處、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算理的推導過程中、解題思路的分析過程中、動手操作的實踐中等等。只要引導得當,學生就能有所發現,漸漸學會質疑。
如,在在教學“10”的認識時,某教師出示了一條數軸:0 1 2 3 4 ( )( )6 7 8 ()10 先讓學生從形象到抽象的鞏固數的順序,在學生順利填出所空數字后,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3的后邊是幾?”學生們馬上作出了回答。我緊接著把質疑的權力轉交給了學生,提出了一個非常開放的問題:“你能結合這條數軸,試著提一個問題嗎?”話音剛落,學生們的小手齊刷刷的舉了起來。“4的前面是幾?”“9的后面是幾?”……他們一個個的照著樣子說了起來。這時有個學生換了一個問法:“5的前面都有誰?”這一問不要緊,那些剛剛放下的小手又舉了起來。“7的后面都有誰?”“6的前面有幾個數字,后面又有幾個數字?”……看著孩子們那帶勁的樣子,我耐心聆聽,并積極調動全體學生對伙伴的問題進行思考解答。同時引導學生結合以前的知識進行提問,慢慢的孩子們的思路被打開了,“比1小的數是幾?”“比9大的數是幾?”“比4大比7小的數是幾?”“數軸上最大的數是幾?最小的數是幾?他們之間相差幾?” “從左邊數第二個數字是幾?”“從左邊數第二個數字比從右邊數第二個數字少幾?”……就這樣,學生們始終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孩子們在同學的相互啟發下,積極提取著已有的知識儲備,他們提出問題可謂層出不窮。
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強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不斷思考,不斷質疑,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才會得到不斷的提升,迸發出數學思維的火花。
參考文獻:
[1]葉瀾主編《學校教育研究方法》2003年1月第一版。
[2]《教育心理學》邵瑞珍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