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輝
摘 要: 高中階段的通用技術課程同時具有綜合化、實踐化和創造性幾個特點,由此給教師提出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將人文學科同自然科學有機融合起來,做好針對學生特點的教學,可是因為這門學科歷史較短,教學中勢必存在很多不足,針對這些不足,相應的改進工作應當有明確的理論支持。最近教育理論界提出綠色教育理念,指出教學不能因為片面提高學生考試成績而犧牲學生本身所具有的資源,如身心健康、學習興趣、個性優勢等;學生特有的學習環境,如時空范圍、求知方式等。在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探討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便有了明確的方向,而在此基礎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案例引發情感共鳴等具體策略有了著陸點。
關鍵詞: 綠色教育理念 通用技術 教學有效性
高中階段的通用技術課程因為課課程改革的發起而產生,它立足于實踐,著眼于未來,目前還處在初期探索階段。因為很多教師對于通用技術課程的認識不夠深刻、專業水平尚淺,加之學校未能對此引起足夠重視,所以學生在這門課程上的學習效果普遍不夠理想,學習效率相對較低。出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考慮,教師一定要尋求一種先進的理論進行支持,以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并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綠色教育理念的應運而生,顯然給教師指明了出路,極有可能帶動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的全面進步。
一、綠色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
首先我們應當明確的是何為“綠色教育”。所謂綠色教育,即教學時不因為片面提高學生考試成績而犧牲學生本身所具有的資源,如身心健康、學習興趣、個性優勢等;學生特有的學習環境,如時空范圍、求知方式等,而是要對上述內容做出充足保持,并將其優勢作用發揮出來的教育。
事實上,在各層次、各學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教育工作者會逐步意識到:學生原本具有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發展的第一因素,與此同時,考試成績只是學生漫長人生道路上的短暫副產品,因此,不過于盯緊考試成績,而是將教育目標放在保持學生能力和熱情上,才有可能真正促進學生的進步,這恰恰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標所在。反過來說,那種不關注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一味侵蝕學生時空環境,對學生個性及興趣愛好一味抹殺的做法,是背離科學教育規律的,如果那樣做,將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和對立。出于人本主義的考慮,只關心知識傳授,卻忽視學生本體具足能力的教育,是得不償失的做法,會對教育自然生態產生嚴重的破壞,是缺少生機與活力的,這種教育模式所塑造的學生,即使分數再高,也無法保持長期發展的動力,這是對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荼毒。
針對上述應試教育所產生的種種不足,我們提倡綠色教育理念,在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每一位學生不但可以得到知識基礎的增長、技能基礎的進步,同時有助于其保持積極而愉悅的學習情緒,并快速體味到成功所帶來的良好體驗,從而走上一個與自身發展情況相適應的平臺,真正實現自我價值。
二、綠色教育理念下通用技術教學策略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我們在倡導綠色教育理念時,始終強調它的核心觀點,那就是不以戕害學生本來具有的資源和環境優勢為代價換取暫時的成績提升,若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首先讓師生關系變得和諧,保證教師的教學不會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發揮。為了達到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要求,第一,教師需要努力提升教學藝術性,以便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輕松、和諧、愉悅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興趣。按照馬卡連柯的觀點,即使教育方法完全一致,由于教學語言的區別,結果也可能千差萬別。由此可見教學藝術的重要性。事實證明,知識淵博的教師,未必能上好一節通用技術課。在課堂上,教師應盡可能地用豐富的語言呈現知識內容。第二,教師需要關注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情感給教學造成的影響是復雜而深遠的,教師如果可以正確處理師生間的情感,保證二者處在融洽的關系中,那么將對教學效果的增強產生神奇功能。在課堂內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隨處可見,其中既可以是上課時的語言鼓勵,又可以是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的暗示。對于教師來說,需要秉承理解、尊重、寬容的心態同大家溝通、交流,避免出現偏見心理。第三,教師需要和學生產生真正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只有親其師者才能信其道,學生對教師產生感情,課堂的師生配合才能變得更順利。特別是像通用技術這種課程來說,其綜合性很強,其中包含物理、數學、藝術等多個門類的知識,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有些問題,教師未必立即回答上來,如果不以深厚的情感作為補充,那么將會導致前期教學效果的功虧一簣,而師生的情感融洽了,大家共同處理難點問題,便會自然得多。
(二)案例引發情感共鳴
教學離不開案例,案例是對理論內容的有效補充,在綠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師應當關注案例對學生情感共鳴的激發作用。站在學習者的角度,若是他們聽一次講座,不可能把講師所有的話都記在心里,而是只能記住其中一部分內容,其中保持最深刻印象的必然是同心靈相契合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教材時,雖然里面會涉及很多案例,但是有些內容是并不與學生生活相貼近、與學生心靈相契合的,學生接受起來當然不容易記憶和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對案例內容進行恰當選擇裁剪,以使案例更符合學生興趣,幫助其形成情感共鳴。這種符合學生興趣的案例一般存在于貼近生活的情境之中,比如通用技術教師在帶領學生欣賞經典結構時,會涉及飛檐、斗拱一類的專業概念,學生理解起來難度很大,教材中所給出的結構案例并非本地具有的,因此無法形成真實而直觀的感受。此時,教師即可根據本地實際,引出當地特色建筑,并說明它們在中國甚至世界范圍中的影響,用大家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產生切身感受,并形成家鄉榮譽感。
(三)精心設計實踐內容
通用技術在所有高中學科中非常具有其特色,這種特色集中體現在其實踐性上,因此教師一定要將理論知識同實踐結合起來,從而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需要首先強調的是,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提供規范的操作演示,使學生認識到怎么做才是規范正確的操作動作。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想辦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近些年來,出于普及通用技術課程的考慮,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對于通用技術硬件設施的扶持力度明顯增加,積極謀劃建設相關的實驗室、教學儀器、教學設備等。可是在實踐中了解到,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一些設備不敢交給學生使用;而出于節約的考慮,又有一些設備成為擺設。這實際上也給教師提出了難題,教師一方面要和學校進行溝通,爭取更多硬件設施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廢舊材料和學生一同制作教具、進行實踐。實踐內容需要精心設計,不能因多致濫,而是要求精益求精,集趣味性和試驗性于一體,項目要難度適中,按照麥克斯韋的觀點:“對于一項實驗來說,其所運用的材料越是簡單,則越容易讓學生產生理想的接受效果。”比如將廢舊的飲料瓶拿來制作水火箭的操作實踐,便能通過設計、材料準備、制作試驗等,幫助學生獲得操作體驗。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復雜的項目任務,使學生自行選擇,如做出一個產品、研究一項課題。當然,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聘請相關的專家加以實踐指導,使整個操作過程更具科學性。總之,借助實踐操作,通用技術教學更符合綠色教育理念,對于學生知識、能力、意志品質都是一個很好的鍛煉過程。
三、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高中通用技術非常關注培養與促進學生技術水平與操作能力的進步,可是因為這門學科本身起步時間較晚,所以必然存在一些基本理論和實踐方法的不足。教師應當以綠色教育理念為指導,充分認識到本課程的重要意義,由此對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努力提升通用技術在學生如何中的影響力,使其學習興趣與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進步,繼而促成學生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實現全面發展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偉強.通用技術課程實施中的四種關系及應對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12,07:10-12.
[2]林奇峰.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有效性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03:43-44.
[3]張慧麗.國內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網站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0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