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守法
摘 要目前小學數學課實踐操作活動的現狀看,有相當一部分質量并不高,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有的只是流于形式,走走過場;有的看似熱鬧,實質上學生是隨意玩耍、擺弄;還有的課前多次演練,故意給聽課的教師做做樣子。這樣的實踐操作活動脫離了教材編寫的意圖,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實踐操作的含義認識不清,沒有真正掌握實踐操作的基本步驟和方法。那么到底應該怎樣理解小學數學課的實踐操作,它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又是怎樣呢?下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體會
1 小學數學課堂學生操作活動的含義
小學數學課的實踐操作活動是指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課堂上教師有計劃 、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感官活動,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不僅指動手操作,動口敘述,動眼觀察等外在活動,還包括動腦思維這一內在活動。數學課上恰當有效的實踐操作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積極主動的探索,思維得到真正的理解,還可以集中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動手,動口,動眼,動腦等多種能力。
2 吃透教材和學生是有效進行實踐操作活動的前提和保證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課堂上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使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是廣大教師的共識。數學課上的實踐操作活動同樣是在教師控制下的一種學生主動學習的活動。教師要想實踐操作活動沿著正確的軌道進行,順利達到預期目的,就必須首先吃透教材和學生。教師要對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和知識體系有個系統的把握,根據教學重難點,知識的抽象程度安排課堂上的實踐操作活動,另外還要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接受能力上看,低中年級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要多一些。課前教師要注意對學生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作認真的分析和預設,哪些環節容易操作,哪些需要引導、指導才能操作,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對于學生的內部操作,教師要分析操作過程中學生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還要考慮當學生的思維對操作沒有起到指導作用時該如何點撥,特別是少數差生在操作過程中表現出思維完全失控時,應怎樣加以輔導。這樣真正吃透了教材,了解了學生,才能確實駕馭整個實踐操作過程,達到預期目的。
3 小學數學課實踐操作活動的步驟和方法
(1)講清要求,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被感興趣的學具的顏色、形狀所吸引,憑自己的興趣擺弄,所以操作前教師應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學生的操作活動有方向性和目的性。
(2)操作實踐,這一環節做教師的重在“導”,應告訴學生做什么、怎么做,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實踐操作活動中來。對于操作難度大的,教師要邊講清要求邊指導操作,必要使教師要做出操作示范。并且操作示范的速度要適中,要根據學生的觀察水平有層次有節奏的把操作進程演示清楚,使學生正確掌握操作過程和方法,為模仿操作做好準備。實踐操作中學生的觀察是關鍵。只有通過觀察活動,才能把信息輸入大腦,促進抽象思維的展開。如:在教學“倍”的概念使,在黑板上第一行出示兩只白蝴蝶,第二行則先出示兩只花蝴蝶,又出示兩只花蝴蝶,再出示兩只花蝴蝶,讓學生一次觀察花蝴蝶的只數有幾個白蝴蝶那么多,并說明花蝴蝶有幾個白蝴蝶那么多就是白蝴蝶的幾倍,從而讓學生明確“倍”是兩個數相比較的一種數量關系,幫學生建立起“倍”的概念。
(3)建立表象。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外部操作后,還要引導他們離開實物,回憶、再現操作過程和結果,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這一環節是學生外部操作到內部操作的橋梁,操作過程應切實抓好。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共識時,讓學生在事先準備的平行四邊形上用不同的顏色畫出底和高,然后剪一剪、拼一拼,看能拼成以前學過的什么圖形。在學生拼出長方形后再讓他們觀察拼出 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學生一邊回答上述問題一邊回憶整個操作過程,在頭腦建立起由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的清晰表象,從而抽象出兩種圖形形變積不變的實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也就很自然地推導出來了。
(4)抽象概括。抽象概括是實踐操作活動的最后環節,也是它的目的所在。這一步驟的關鍵是教師引導學生在前三個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討論,通過分析、比較、推理、抽象概括出一般規律,從而理解掌握知識。如:在學習“面積”這一概念時,教師讓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圖形放在桌子上,使每個學生用手逐個摸每一個圖形的面進行感覺,然后說出哪個面大哪個面小;再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摸表面進行感覺,回答哪個面大,哪個面小;學生操作后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平面圖形和物體表面的“大小”討論,很容易抽象出“面積”的概念。講清要求、進行操作、建立表象、抽象概括是小學數學課實踐操作的一般步驟。這四個環節緊緊相聯,不能截然分開,教師在運用時應靈活掌握。
4 結束語
實踐操作活動具有直觀性和可行性。因此它不僅是小學數學課上學習新知識的一種手段,也是復習舊知識,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維結構的重要方法。學生通過感知所獲得的知識結論,仍然是一種雜亂的思維,這種知識結論如果通過實踐操作,反復多次地實際運用,便可逐步清晰和牢固起來。所以教學中應努力發揮實踐操作活動的遷移作用,設計多種形式、多種角度的訓練,特別是一般模仿訓練,使學生反復回憶、再現新的知識結論,建立起良好的思維結構。
綜上所述,實踐操作活動是小學數學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如能恰當地運用就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訓練。所以每位教師都應從思想上重視實踐操作活動,正確認識其含義,切實掌握其步驟,努力發揮其教學功能,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的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青山泉鎮四清小學 江蘇省徐州市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