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新華
摘 要: 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全新教學理念,正確認識并處理好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全面發展。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有效 引導方法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發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思想。學生的發展才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根本指標。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自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關注學生學的有效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樂于參與學習過程,在學習中體會學習的主人地位,真正迫切地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應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全新教學理念,正確認識并處理好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全面發展。下面淺談我在課堂教學中總結出的幾種做法。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有效學習的積極性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有效學習的積極性,對維持學生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既能培養學生學習信心,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在情境創設中,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么”等問題。
(二)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當今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
(三)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征設計。教學情境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根據學生實際生活經驗設計。對低、中高年級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于高年級學生,則要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吸引學生。
無論什么樣的情境創設都要為教學目標順利實現服務,否則就是不成功的,不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真正動起來
《數學課堂標準》基本理念部分明確指出: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必需的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于借助語言、錄像、生活實例、多媒體等,運用游戲、討論、操作等方式創設濃郁的學習情境,巧妙地把數學內容轉變成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提出問題,引起矛盾沖突,使學生原有認識結構與新知識之間產生“不協調”,激發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一)聯系生活,學以致用。《圓柱的表面積》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但現實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各不相同。因此讓學生只記住公式是不行的,還必須讓學生靈活地應用已有知識合理、正確地分析問題。如“張大爺要制作一個底面半徑是2厘米,高8厘米的無蓋水桶應該用多少鐵皮?”學生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化抽象為具體,知道“無蓋圓柱形水桶是求一個側面積和一個底面積”。則S表=ch+?仔r=3.14×2×2×8+3.14×2=50.24(平方厘米)。接著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一根水管或一個油桶的表面積的求法等”進行思考、總結。這樣聯系生活,既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讓游戲走進數學課堂。數學不像語文有優美的詞句和生動的故事,但我們也可以利用游戲、課堂表演使其富有吸引力和通俗性。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先讓學生站成一排玩套圈游戲,學生很快發現他們離目標的距離并不相等,由此教師提供一個問題:“怎樣才能使每個人離目標的距離相等呢?”這就激發學生好奇、疑問等一系列心理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總之,提高課堂有效性著力做到:第一,要牢固確立三維目標的意識,為每一節課制定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并準確地加以描述,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第二,要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學科感悟。第三,要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認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既注重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有深度交流討論。第四,要在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下功夫,要特別注重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和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加強教學針對性,不斷提升教學層次和水平,使教學走在發展前面。第五,要把生成和預設和諧統一起來,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預設又要注重動態生成,從而不僅提高知識教學效率還增強能力培養效果。可以說,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克服無效和低效教學的五條基本措施。
參考文獻:
[1]陳建軍.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教師怎樣做學生數學學習的引導者[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6.
[2]劉道玉,主編.王炎明,編著.教學創新與創造思維的培養.
[3]朱永新,楊樹兵.創新教育論綱.教育研究.
[4]張天寶.鼓勵創新: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課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