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鳳
摘要:時代演繹中,以學生為主體的“讓我學”教育新思路,伴隨傳統“教你學”的“功成隱退”而閃亮登場。作為小學生如何尋求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一度成為新時期小學教育的輿論熱點。結合“師道尊嚴”的糾結、“授之以漁”的擔當與“有疑則有思”的求索,本文對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給予淺嘗輒止的粗略探究,旨在讓學生具備課堂獨立思考的充分空間與實踐,讓課堂“主權”回歸學生。為發展小學教育以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小學教育;自主學習;意識啟蒙;能力培養;習慣養成
以學生為主體的當今小學教育,伴隨時代的演繹,“讓我學”教育新思路開闊了傳統“教你學”的視野,帶來了新時期小學育人工程的萬象更新。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成為“津津樂道”的話題,更應是教育工作者的鼎力追求。尤其要善始善終做好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啟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三篇治學文章。
一、“師道尊嚴”糾結下,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啟蒙思考
時代走到今天,專寵說教式的“師道尊嚴”已經走下“講臺”,注重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改革已經貫穿“課堂”。與傳統說教最為不同之處,在于今天育人模式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啟蒙,值得我們做出深度的思考。
思考一:“教你學”身教性的“借題發揮”。傳統“師道尊嚴”的身教性,側重的是“教你怎樣學”;以學生為主體教育方式的身教性,注重的是“跟我這樣學”。托爾斯泰有過這樣的至理名言:“成功教學不在強制,而在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傳統不同,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試想,教師能夠創造愉悅、輕松的課堂,覆蓋而下的是濃厚的學習氣氛,學生自然才思敏捷、情緒高漲,學習信心與興趣自然倍增,領會能力也自然超乎想象。
思考二:“讓我學”主動性的“破繭而出”。主要亮點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最好“興奮劑”,而學習成效的優劣取決于學習興趣的水平高低。倘若學生的學習興趣較為濃厚,課堂情緒自會高漲,也自會主動探索未知領域,并能展開多角度思維積極探討與之相關的學習內容。障礙面前自然表現不凡,突出鉆研精神與毅力勇于戰勝困難,決不輕言放棄。否則,沒有學習興趣,只是應付式的被動學,困難面前絕無信心可言。因此,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就要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授之以漁”擔當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探析
身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如同一句“芝麻開門”,交給學生的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而學生掌握到學習方法,等于掌握到自主學習主動權。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道理就在于此。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優秀能力,就是必須將“授之以漁”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而問題的關鍵在于不同層面的引導。
其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貴在“預習先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離不開“預習先行”。教師可預設“導學提綱”,事前設置“學那些”、“怎樣學”預習問題框架。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并以預習筆記的方式,將預習內容要點、問題層次及彼此聯系分別劃線標記或打上“問號”,以確定課堂上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全面提高聽課質量。在此“先引后放”鞭策下,學生預習意識全面啟動,并隨著提綱的逐步精簡,讓學生最終放開手腳,踏上自學的成才之路。
其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成在“督促跟進”。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更離不開一套行之有效的跟進措施。結合小學生自覺學習性不高、自學能力薄弱的特點,切合實際制定一系列督促方法,成為當務之急。如課堂抽測、課堂提問、課前點名做題等;同時,教師還應結合教學目標要求,隨時提出明確的自學具體教案。如看書具體的范圍、思考的基本問題及實驗的詳細內容,要多長時間完成自學,達到那些目標,教師怎樣檢測等;尤其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如如何看書,做哪些練習,自學實驗中應注意哪些環節,思考要獨立完成等。
三、“有疑則有思”求索里,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探討
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會獨立思考。心理學“有疑則有思,無疑則無思”的觀點十分明確,其話外音就是要求我們要鼓勵小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思考。對他人意見不輕言附和,不怕同學笑話,積極發表個人見解。教學中,教師要留有余地,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與開拓的空間。要善于抓住問題突破口,緊緊圍繞學生已有知識與教學新內容的矛盾沖突,啟發學生“能問幾個為什么”,讓其思維在問題中碰撞,尋求問題真解。在“有疑則有思”的循循善誘中,逐步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讓他們樂于思考,勤于探索,全面增強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 “主權”回歸學生,讓學生具備課堂獨立思考的空間與實踐。
參考文獻:
[1]楊大敏.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思考[J].新課程 (小學),2014 (03).
[2]陳立東,路鑾.讓學生走進生活學數學[J].新課程導學,201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