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珺
摘 要:從人類的誕生之日起,音樂的發展就一直隨著人類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它是歷史悠久的一門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養。并且隨著社會不斷進步,音樂素養也成了人們綜合素質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在學校為學生開設音樂課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不僅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也成了教育機構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想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素質教育,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音樂是用來聽的,所以想要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論述了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關鍵詞:音樂教學;個性化;鑒賞能力
為學生開設大量的音樂欣賞課,是目前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主要途徑。但是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往往不能正確地把握音樂欣賞課的實質,容易造成兩個極端:一是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把音樂欣賞變成理論課程。音樂是一門用耳朵聽的藝術,音樂素養是在聽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起來的,而如果教師單純地用理論知識來上音樂欣賞課,只會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到枯燥、乏味,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會被磨滅,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而且音樂教學的效果也會大大降低。二是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只用聽音樂來教學。盡管在音樂欣賞過程中聽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但是不能用聽來完全替代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那么,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呢?
一、要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樂理知識,學會鑒賞音樂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教授學生一定的樂理知識。音樂鑒賞能力是在不斷聽各種音樂的過程中逐漸被培養出來的。所以,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樂理知識,在聽的過程中只能聽懂音樂表面的旋律,音樂所蘊含的內在的、深層次的情感和含義學生是聽不懂的,那么也就無法對音樂進行鑒賞。因而,在培養學生鑒賞音樂能力的時候,教師要先教授學生一些必要的樂理知識,先讓學生學會聽音樂,使學生在聽音樂的時候學會感悟音樂里面所包含的情感、主題思想,讓學生欣賞音樂美的精髓,同時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要把課內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音樂風格要多樣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音樂隨處都可以聽見。所以,音樂不只是在音樂課堂中存在,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音樂。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時候,不要被課堂所局限,應該把課內的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多留心生活中聽到的音樂,并對聽到的音樂進行鑒賞,把生活的環境當作音樂鑒賞的課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各種聲音、看到的各種音樂資料收集起來,最后把學生收集到的東西運用到音樂課堂教學中當作教學的素材。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還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收獲學習的快樂。同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風格多樣的音樂素材,讓學生多聽、多理解、多感悟,不斷培養學生的樂感,從而使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得以不斷提高。
三、把其他藝術形式同音樂結合起來,要肯定學生的個性化
藝術不分家。音樂作為藝術的一種,它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其他藝術也是緊密聯系的。比如,在跳舞的時候要借助音樂伴奏更好地展現舞蹈的生命力和魅力。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其他藝術形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這樣不僅有助于營造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而且豐富了音樂鑒賞課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得到提升。
音樂有三度創造。一度創造是音樂的制作,二度創造是演唱者或者是演奏者對于音樂的創作,三度創造是音樂鑒賞活動。因而,音樂鑒賞作為創造活動的一種,就意味著在音樂鑒賞中包含了鑒賞者的個性,不同的鑒賞者有不同的音樂創造。因此,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肯定學生對于音樂鑒賞的個性化,不用統一的音樂鑒賞標準來評判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允許學生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提出不同的見解,不斷地引導學生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音樂鑒賞。這樣不僅符合音樂鑒賞的初衷,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養,豐富學生的生活。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創新音樂教學的手法,不斷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聽”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鑒賞。
參考文獻:
[1]張妍星.論如何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J].黃河之聲,2016.
[2]朱祁賢.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的途徑探討[J].北方音樂,2016.
[3]蔡婷婷.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途徑探討[J].考試周刊,201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