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霞
[摘 要]經過30多年的發展,大學英語已是具有自己教材、教師和教學體系的一門課程。但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依然存在不少問題,社會對大學英語教學成果的質疑聲不斷。如何有效解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積極探尋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是當前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所面臨的顯著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對轉型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路徑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有所貢獻。
[關鍵詞]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路徑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1-0097-02
大學英語在過去的30年里,經歷了從統一性到個性化和多元化的過程,為國家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人才。[1]但如今,大學英語教學是否真正能夠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英語專業人才卻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質疑。同時,社會對高層次外語人才的需求卻又客觀存在,不能忽視。可見,只有面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困難,對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進行反思,找出阻礙其發展的癥結,然后對其整改,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用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向全社會證明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消除他們的疑慮,證明大學英語教學的存在價值。
一、大學英語發展之束縛
(一)教學法之束縛
在教學方法方面,大學英語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論探索頗多,但在教學實踐中,傳統的英語教學法依然主導整個課堂,這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倦怠。即使某種教學方法在課堂中被采用,也往往是限于形式,過分機械,未必用得恰到好處。[2]教學理念領先但教學實踐落后,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普遍現狀。
(二)教材之束縛
目前大學使用的教材品種很多,比較常見的有《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系列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系列教材,《新編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新世紀大學》系列教材,《21世紀大學生實用英語綜合教程》。以《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為例,編者以話題為單元,每一單元設置一個話題,話題與話題之間幾乎沒有關聯,這讓知識點顯得零散,很難形成一個整體。[3]同時,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有比較明確的專業學習方向,一味地堅持“教材要選久經考驗、百讀不厭的范文”原則,選擇愛情婚姻、成功失敗、體育愛好等主題,并不適合我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需要。[4]此外,教材為了教學的方便,都配套了電子教案和PPT電子課件,這使得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在不同的專業學科之間千篇一律,毫無特色。
(三)考試之束縛
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我國要求高校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英語人才,用人單位也以直觀的英語交際能力作為評判標準。但在學生未走出大學校門之前,英語能力還是普遍以四六級英語等級考試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許多企業的招聘要求上都會明確要求應聘人員英語必須達到特定等級。這樣的形勢導致了高校師生對四六級考試成績的盲目追求。許多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常常圍繞英語四六級開展教學,把精力花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應試能力的提升上,而忽略了學生交際能力和交際素質的培養。應試能力和社會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讓學生和教師都無所適從,顧此失彼,這也使得大學英語教育畸形發展。
(四)跨學科之束縛
大學英語教學正處于一個從基礎英語向專門用途英語轉移的轉型時期[5],但這一轉型困難重重,原因之一在于缺少大量具有ESP背景的大學英語教師。專門用途英語的開設是大學教育國際化不可規避的趨勢,但是目前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也沒有接受過相關的專業培訓。此外,由于大學英語教師從事多年通識英語的教學,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較慢。所以就是在社會和學生對于專業用途英語呼聲很高的時候,陳舊的觀念依然在許多大學英語教師中盛行,這讓大學英語的改革實踐起來頗有阻力。
二、大學英語發展之出路
當前,我國社會的發展要求高校培養出更多國際化、知識結構能夠與國際接軌的英語專業人才。為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高校必須對大學英語改革進行準確定位,明確大學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這樣才能做好人才培養工作。
(一)調整大學英語宏觀教學模式
我國高校必須要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要求》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定位。當前,高校要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應用型的英語專業人才,就要在教學模式上做出調整。
首先,必須要注重對學生英語實踐課程的開發設計,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英語運用和交流的能力。
其次,增設歐美文化、習慣和風俗等方面的內容,避免學生在英語語言交流和使用過程中出現不得體的現象,有效培養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實踐交流的需要。
再次,拆分英語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開設具有特色的英語口語課、寫作課、閱讀課、翻譯課等,而不是將所有的技能都壓縮在一門綜合課程中,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基本能力,以不變應萬變。
最后,拓展課外英語課程,延伸課堂學習。以本校所設置的大學英語課為例:課程1學期為64學時,每周4課時,1課時45分鐘,1個學期的課堂英語學習時間只有48小時,這對于一門語言學習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強課外英語的學習和運用。
(二) 打磨大學英語教師隊伍
大學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教育教學的引導者。同時大學英語教師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直接參與者、執行者和實踐者,是大學英語改革成敗的關鍵要素之一。
首先,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固守自己的職業本分,重視課堂教學。課堂是先進教學理念實踐的第一陣地,是學生體驗大學英語、感知英語魅力的第一場所。大學英語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共同參與者,是先進語言學習理念的實踐者,是課堂互動的組織者,是學生思想的啟發者,是英語語言的示范者。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具備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技能,并且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和綜合素質。
其次,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勇于尋求自我突破和創新,不斷推陳出新。對于相對穩定的教材內容,大學英語教師可以使用新的教學媒體、新的教學材料、新的教學方式來加以呈現,而不是年復一年地以同樣的方式講述同樣的內容,陳詞濫調,固步自封。
再次,應推出大學英語教學名師,以典型促發展,優化大學英語教師隊伍。用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術武裝大學英語教師隊伍,讓優秀的大學英語教師鼓舞教師隊伍。
(三)構建大學英語的語言學習環境
1.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
當前,我國與國際交流合作日益頻繁,大學英語教學也應該走出去,給學生更多地去歐美國家真實體驗了解西方文明、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的機會,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英語語言的存在感。同時也應該引進一些外籍教師,或者充分利用英語專業的外教資源,對非英語專業開設一些關于文化禮儀方面的選修課,讓學生在校園內也能體驗到西方的文化,增強語言的體驗感。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這樣才能推動大學英語的教學。
2.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積極利用“英語角”這些傳統的英語交流方式,給學生提供英語交流的場所。也可以利用移動網絡等新媒體,讓學生錄制英語演講、英語話劇、電影等微視頻作業,給與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從而增強學生的語言自信。可利用微課等新媒介延伸大學英語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提供更多自由學習英語的機會。最終向社會展示當代大學生的英語學習風貌,提升大學英語的學科品牌影響力,從而推動大學英語的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當前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在教育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我國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將會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將會被引進到高校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當中。《規劃綱要》已經對我國未來教育發展的藍圖和路徑做了大致的規劃,大學英語基本的改革方向已經確定,關鍵就是高校如何落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本文通過對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分析,論述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并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和弊端提出了個人的建議,希望能夠對促進大學生英語學習和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 蔡基剛.從統一性和規范性到個性化和多元化[J].中國大學教學,2009(3):82-85.
[2] 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若干研究課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14(3):446-455.
[3] 林麗云.當前大學英語課程與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1):98-103.
[4] 蔡基剛.轉型時期的大學英語教材編寫理念問題研究[J].外語研究,2011(5):5-10.
[5] 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轉型時期的我國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改革[J].中國外語,2012(2):10-15.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