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萍
摘 要: 小學數學的“靈動課堂”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體現師生靈活互動、激情投入、快樂有效學習的活力課堂。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中積極構建靈動生命的課堂,關注課堂中個體的精神生活,關注學生主體的情感需求,以“享受快樂學習數學”的理念幫助學生樹立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數學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把數學學習融入自己的生活,把數學學習看成一件樂事,當成一種享受,數學課堂教學必將成為煥發小學生生命活力的殿堂。
關鍵詞: 數學課堂 寓教于樂 高效課堂
在很多人眼中小學數學就是數與數之間簡單的加減乘除,因而覺得數學學習是單調的、是枯燥無味的;數學課堂更是乏味的、是令人昏昏欲睡的地方。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小學生呢?因此簡單、快樂的、充滿生機與樂趣的數學課堂才能讓孩子們在數學教學中愉快地獲取知識,產生學習興趣,讓學習成為一份快樂,一種享受。
一、注重情境教學,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愛因斯坦曾把興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有積極地探索、敏銳地觀察、牢固地記憶和豐富地想象,以及創造性地運用,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數學興趣,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發展。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比較大小時”時用一個有趣的故事調動學生興趣:有一天,0—9幾個數字娃娃分蛋糕。9認為他最大所以肯定分得最多,就驕傲起來,看不起別的數字娃娃。他輕蔑地對0說:“你呀,表示一個物體沒有,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了,真是太沒用了。”0聽了,圓圓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淚咬著牙,悄悄地走掉了。看到9這樣欺負0,1很不高興。他牽著1的手走過來對0說:“你看,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還要大。”9聽了非常吃驚,他不屑地說;“你比他就大那么一點點,就你們兩個憑什么和我比?”那么誰的話對呢?學生七嘴八舌,積極性很高。這樣創設出學習情境課堂顯得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大大調動起來,老師不用擔心學生一上課就走神,學習效果自然很好。
二、讓課堂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
因為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差,愛動、愛表現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主要特點,所以游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游戲活動,既有助于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發展,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兒童注意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游戲最能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經常采用的游戲活動有:開火車、接力賽、唱兒歌、評選優秀郵遞員和奪紅旗等。比如,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加入兒歌,學生一定很好奇。游戲在學習過程中非常適用,學生注意力會很集中,氣氛很熱烈,于是學生在不自覺中很努力地獲得知識。
據心理學研究,新穎的、活動的、直觀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的興奮,形成優勢的興奮灶,從而使兒童更好地建立暫時聯系。利用這一規律,教授乘法口訣時我畫一個山頭,山頭上貼著一面紅旗,兩名學生從左右兩邊同時進行口算比賽,優勝者得到紅旗。如教學《認識鐘表》時,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找六個學生拿鐘面,六個學生拿時刻卡,找到自己對應的好朋友,其他學生唱《找朋友》歌曲,大家高興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并一一介紹給學生。這樣的課堂教學無疑是學生喜歡的,把枯燥的數學課變為有趣的游戲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學、在學中體會數學課的樂趣,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變換教學方式,通過做有趣的數學游戲,讓他們在玩中學,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既注重學生學習活動中的參與、合作、交流,又活躍課堂教學活動氛圍,突出動靜結合,從而萌發一種數學真有趣、我愛學數學的情感。
三、合理運用好勝心,善于調動積極性
基于學生爭強好勝、喜歡你追我趕的心理尤為突出,如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條件下更努力學習。競賽中由于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爭第一,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毅力大增,但是在這種競賽中要以表揚鼓勵為主。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等,小組之間比賽做題看看哪一組最快、最準確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大顯身手”,所以這些手段總是屢試不爽。
總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運用新穎的教學工具,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必要手段,對促進學生由被動到主動學習,由快樂學習到享受學習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數學課堂是色彩斑斕的童話書,每一頁都有鮮艷的色彩和豐富的語言。讓每一個學生都沉浸在童話世界中,都能體會“數學好玩”,讓每一個學生都在數學學習中享受數學,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美麗的數學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