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
摘 要: 高效課堂是學生帶著飽滿學習熱情展開的主體探究活動,在探究中獨立思考、積極思維,不再是記憶結論,而是深入本質理解,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掌握基本數學思想與方法,提高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寓教于樂 聯系生活 動手操作
構建高效課堂,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教學理念與主要教學目標。高效課堂不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講解為中心純粹理論知識灌輸,而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探究為中心的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不是被動參與、消極接受、機械記憶,而是以飽滿的學習熱情、以主體身份展開的主動探究,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是快樂的數學探究者,親身經歷知識形成過程,不僅深刻地掌握抽象數學知識,掌握基本數學思想與方法,更能體會數學探究的樂趣,實現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一、寓教于樂,打開數學探究世界的大門
學習并不是毫無感情地將知識裝入學生大腦,而是師生之間展開知識互動與情感交流的過程,也就是說我們要重視學生學習情感的激發,讓學生帶著飽滿的學習熱情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這樣學生才能以學為樂,展開一系列快樂而主動的探究活動,才能打開數學探究大門。為此在教學中要對教學進行巧妙設計,寓教于樂,帶給學生愉悅的體驗,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1.引入故事。故事是小學生的最愛,將故事引入數學教學中,可以將那些枯燥而死板的數學知識寓于生動而有趣的故事之中,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機械地講解和呆板地學習,而是營造出愉悅歡快的教學氛圍,深深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對數學內容的關注。如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為學生設計分西瓜故事,以幽默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帶著積極的學習情感主動投入學習。
2.運用多媒體。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具有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的特點,尤其對小學生來說將學生帶入全新的教學世界。將那些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寓于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之中,帶給學生的是多種感官刺激,更能激起學生濃厚學習興趣。
3.趣味游戲。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游戲情有獨鐘。為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精心為學生設計一系列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數學游戲活動,將學習與玩耍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更能達到引發學生關注、激活學生思維的效果,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如在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可以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展開一次游戲競技,隨機出示一個數字看誰可以準確而快速地判斷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這樣一個小游戲調足學生的胃口,隨著游戲的開展,學生更是為教師的精準判斷所折服,這樣學生更能心生困惑,對教學內容產生更大的興趣與熱情。
二、聯系生活,架起通往數學殿堂的橋梁
數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數學公式與定理的產生都是基于現實生活總結而來的,可以說脫離生活的數學學習只能成為無源之水,只能是照本宣科,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是繁重而無效的,并不能真正將學生帶入數學探究的殿堂。數學新課標明確提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過程。為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以教材為中心,機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以學生為出發點審視生活與教材,在學生的生活與教材之間找到最佳的切入點,將數學知識的學習帶入寬廣的生活空間,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的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展開分析,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才能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循環小數時,我們可以以學生所熟悉的十字路口的紅綠燈、學校安排的課程表、春夏秋冬四季來引入新知的學習,引導學生從簡單的生活現象來展開思考,這樣更能引發學生思考的獨立性與深刻性,進而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循環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同時我們還要為學生設計一些實踐性問題,讓學生運用書本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讓學生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可以說生活就是一架橋梁,架起通往數學殿堂的橋梁,將學生真正帶入數學探究的世界,讓學生在更寬廣的空間展開更深入的探究。
三、動手操作,讓雙手成為思維的工具
小學生有著極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數學學科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讓學生動手動腦,在操作中學習數學是小學數學的重要教學理念,更符合學生特點與學科特征,更能讓學生在操作中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思想與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為此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更多親自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手腦并用,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靈活運用,讓學生的雙手成為思維的鏡子與工具。如在學習圓柱體側面積這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操作,先將事先做好的圓柱體剪開,再用一張紙卷成一個圓柱體,讓學生在操作中直觀地認識到圓柱體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是展開長方形的面積,這樣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學生自然可以認識到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就是長方形的長,圓柱體的高是長方形的寬。這樣學生在親自操作中展開思考,可以深刻地理解這一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掌握轉化這一基本數學思想與方法,真正學會數學思維。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以新課改為指導性思想,以學生為中心地開展教學活動,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才能徹底改變以往學生的被動參與與消極接收,讓學生成為自主探究的主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享受智力角逐的樂趣,實現學生全面發展,這才是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石國英.論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新課程:小學,2015(1).
[2]田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童趣化數學教學漫談.內蒙古教育,2015(29).
[3]朱輝.素質教育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