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摘 要: 作者針對愉快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一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同時結合自身經驗總結出幾點可行性較高的教學措施,其中包括運用兒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多樣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及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活動,感受學習音樂的愉快體驗等,以期能夠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帶來一些具有參考性的意見。
關鍵詞: 愉快教學法 小學音樂 音樂教學
愉快教學法指的即為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不必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整體表現來調整教學方法。由于小學生的情緒變化非常直白且簡單,因此只要教育者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做好引導,就可以將小學生的感官充分調動起來,從而營造出一個自由愉快的音樂學習氛圍。下面對愉快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做一分析。
一、運用兒歌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弱是音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在以往的音樂課堂中,教育者采用的多為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為樂理知識教授與演唱方法教授等。對于喜愛新鮮事物的小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無疑太過枯燥乏味,無法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出來。為此,音樂教育者需要把握好“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尊重每一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興趣愛好及情感人格,盡可能采用快樂輕松的教學方式,按照學生的喜好來編排一些朗朗上口且簡單易懂的兒歌,讓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將小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出來。例如在教授《黃鸝和蝸牛》這首歌曲時,教育者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分別扮演歌曲中的蝸牛、黃鸝等角色,同時要鼓勵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從中獲得更為豐富的音樂體驗。
二、創設多樣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
“告訴我聽,我回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會完全理解”。很多有經驗的小學音樂教育者都懂得怎樣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動”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音樂所具有的流動性特點會讓他們的聽覺變得非常活躍,教育者應該做的就是根據課程內容來設計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在參與演唱或伴奏活動的過程中大顯身手,進而營造出一個和諧民主且輕松高效的音樂課堂氛圍。
識譜是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同時是令學生感到難度較大的一項學習內容。為了降低識譜課程的教學難度,教育者要在課堂中積極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留在課堂當中。
小學生的最大特點即為活潑好動且模仿能力強,但是在理解能力的表現上有所欠缺,教育者應當從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教學內容處著手,打消他們對識譜課程的畏難情緒。例如在教授五線譜的認識時,教育者可以結合所學內容編排一首兒歌:橫畫五條線,空出四行空,從下往上數,一二三四五,好像爬樓梯,越上音越高。再如在學習C大調的五線譜時,教育者可以根據小學生的喜好特點,在兒歌中加入一些非常活潑可愛的小動物:青蛙DO呱呱呱,下加一線是它家;小鴨RE嘎嘎嘎,下加一間把船劃;貓咪MI咪咪咪,躺在一線笑瞇瞇,鳥兒FA,嘰喳喳,落在二間找媽媽;小雞SOL喔喔喔,跳到二線做鬧鐘;熊貓LA胖嘟嘟,坐在二間吃竹子;猴子SI真調皮,跳上三線吃鴨梨。在教給學生這個兒歌時,教育者還要加上動物的動作和叫聲,將學生愛玩愛好的特性激發出來,從而在歡樂愉悅的課堂氣氛中輕松學習識譜。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活動,感受學習音樂的愉快體驗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中,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體驗,教育者一改往日在課堂中的主體角色,讓小學生獲得更多的關注。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如果教育者賦予學生在課堂中足夠多的自主學習權利,引導他們參與各種各樣的體驗式活動,就可以在降低教學難度的基礎之上提高音樂課程的教學效率。在日后的小學音樂課堂中,教育者要將音樂所具備的獨有感悟形勢同教學實踐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音樂課程的光芒與魅力,從而更加主動地投入其中。除此之外,通過開展自主活動,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在愉快自由的學習意識中深刻地領悟音樂之美。例如在教授《蟈蟈與蛐蛐》這首歌曲時,教育者可以圍繞我國的傳統戲曲來著手教學,將學生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他們根據授課主題來自行設計并演繹歌曲。在自主活動中,學生都表現出了十分高漲的參與信心,一些學習小組選擇自制京劇臉譜,還有一些小組選擇設計同戲曲文化有關的故事和情境短劇等。通過這些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活動成果,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嗣芳,李煙紅.淺談我國當前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3).
[2]李艷艷.淺議小學音樂教育之愉快教學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