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英
摘 要: 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我國教育正逐步邁進素質化,為了響應政策號召,我國高中教學模式有了一定的轉變。文章主要探討的是高中體育教學,在闡述分類教學模式理念、作用的基礎上,通過列舉實例的方式進一步探索我國高中體育教學的分類教學模式,以促進我國體育教學模式的轉變、發展。
關鍵詞: 高中體育 分類教學模式 自主鍛煉
個體良好的身體素質與鍛煉離不開,通常情況下,鍛煉與體育緊密相連,為了幫助我國中學生群體塑造良好、健康的體魄,促進身體健康成長,對我國高中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不再單純關注學生的筆試成績,將學生體能、身體素質等都列入考核體系,體育教學地位得到上升。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幫助學生增強體能,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意識和能力,本文就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展開探索。
一、分類教學模式
當前,我國教育教學模式呈現出大一統趨勢,學生個體分類管理、分類教育意識比較缺乏,在某些思維狹隘者的眼里,甚至認為分類教學就是對部分學生群體的歧視,是教育不公平、不公正的表現。雖然分類教學模式在我國部分人群眼中并不可取,但是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看,這一教學模式無疑是與其高度吻合的,與新課程改革中的相關要求也是相符的。
分類教學模式產生的理論基礎是“因材施教”,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采用分類教學方式、方法是極其必要的,首先,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喜歡足球、有些人喜歡籃球、有些人喜歡乒乓球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如果對其進行強制性統一活動,難免影響部分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其次,不同性別學生在體能上有一定的差距,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展中就不可能要求所有同學們都進行某一項體育運動,這兩大現實因素表明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分類教學模式,以學生個體為出發點,幫助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緩解學習壓力。
二、我國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分類教學模式探討
目前,我國高中體育教學主要采用的是老師演練相關動作,學生反復模仿、重復練習這些動作的教學模式,這種機械的、古板的、單調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這種教學模式、方法反映出我國當前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將通過具體事例對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進行詳細探討。
(一)根據興趣劃分類別,實行分開教學。
在高中體育課程教學體系構建中,可以在每學年開學之初,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詳細了解同學們在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并根據統計的數據整理分析,按照不同類別興趣排好體育教學課程,將同一愛好、同一興趣的同學組織起來,因材施教,分開教學,實現高中體育分類教學。
例如:教師在教授籃球課程這一內容時,在做好相關準備活動和動作演練示范之后,可以根據之前統計的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將有同一興趣愛好的學生分類分組,并在這一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自主參與,授課教師對每類興趣下學生的運動活動進行具體指導即可。既能確保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滿意度,又能很好地實現體育鍛煉的效能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按照興趣、愛好組合在一起的學生能加深彼此之間的交流,強化對某一類體育運動的認同感,有助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長期、自覺地進行身體鍛煉,培養運動鍛煉身體的意識、能力,促進青少年群體健康發展。
(二)劃分運動小組,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可以隨機、靈活地劃分運動、鍛煉小組,但要注意的是運動小組劃分的標準。在初次體育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意愿劃分小組,也就是學生自由組合,因為體育教學課程從一定程度上說就是讓學生進行放松鍛煉,緩解學習的緊張感,放飛自由。在后續教學過程中可以按照性別、愛好及體育活動項目的需要進行小組劃分,并在分組之后增添一些大規模人員參與的運動項目,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體育活動,使大家得到充分的鍛煉。
例如:在學習乒乓球這一課程內容時,老師可以先詢問學生是否有已經會的且認為自己技術還行的,將已經會此運動的學生分組,讓他們自由鍛煉,而針對剩下的那一部分不會的同學進行單獨動作演示和指導。在這一過程中,與學生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及時給予指導、開導。在教學任務即將完成,在學生經過一定時間學習鍛煉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小規模的乒乓球友誼比賽,對一個教學班的同學兩兩劃分,讓他們在運動切磋中放松心情、鍛煉身體,并加深情感交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高中體育在分類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高中體育分類教學過程中,在了解、滿足學生個體需求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團體榮譽感、全局觀。體育教學中的分類教學并不是分裂,并不是為學生之間形成各種形式的小團體提供平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強化這方面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其次,高中體育教學在整個高中學習階段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由于課程稀少,因此分類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做好相關安全工作,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高中體育課程并不都是實戰演練課程,也包括理論知識,在進行體育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講解一些急救方面的知識,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進行急救實戰演練,增強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
在高中體育分類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全局意識和安全意識,讓學生遇到突發事故時迅速、快捷地做出應急、自救、他救反應和進行簡單的處理,保證人身安全。
參考文獻:
[1]李鵬程.關于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201-202.
[2]曹衛崗.推進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實踐的途徑[J].體育世界(下旬刊),2013,10:135-136.
[3]盧明.關于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的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29:140+142.
[4]肖健歡.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探討[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