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摘 要】本文闡明農村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矛盾,闡述解決農村高中物理教學存在的矛盾的措施:從生活中挖掘物理知識,討論物理現象;變“做題目”為“研物理”,適度延伸,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成長;突破資源限制,將現有資源進行再生或創造。
【關鍵詞】農村高中 物理教學 矛盾與措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B-0139-02
高中物理教學,時代性強,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對于農村中學而言,這些都是薄弱環節。但農村中學也有優勢,學生接觸的生活實例很多,有大量的物理研究素材。筆者試圖就高中物理教學與農村中學實際情況的矛盾及其對策作些探討。
一、農村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矛盾
(一)農村學生的學習目標與物理學科的教學目標之間存在著矛盾
農村中學大多是寒門學子,高考對他們而言,是相對比較公平的“鯉魚躍龍門”的不可多得的機會,他們的學習目標很明確,也很實際。絕大多數學生指望通過高中三年的刻苦奮斗,走出祖輩父輩都呆了一輩子的窮鄉僻壤,改變自己的社會底層的命運。因此,他們呈現出勤奮、認真、責任感強、學習態度端正的優點,但也由于過于看重考試分數,他們大都對過程關注較少,出現挫折后出現較為浮躁、急于求成的心理現象。而在高中物理教學目標中,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只是其中一個淺層次的追求,使學生形成物理學科的能力和提高物理邏輯思維才是更深層的更本質的要求。這一目標建立的前提是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的重點應該是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這兩種目標的矛盾性,往往會使學生對物理的學習陷入一種迷惘:我們學的物理究竟有什么用?能解決多少實際問題?
(二)學生現有物理知識與思維和高中物理基礎與思維需求之間存在著矛盾
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由于資源的限制,僅僅停留于課本知識的灌輸與習題的練習。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學會解題,他們把會解題等同于考試的好分數好名次,認為取得好分數好名次也就圓滿完成了學習的目的。這種目標和教學模式必然使得學生只停留于表層的、淺層的物理知識的學習,只習慣用形象思維來思考物理現象。因為對物理現象的內在聯系把握不足,他們不擅長從物理現象中尋找規律、應用規律,更談不上理解各個物理知識之間的差異性和共性,進而形成應有的物理思維。
(三)農村中學實際現有的教學資源和物理學科教學理論需求的資源之間存在著矛盾
農村中學由于財力缺乏,教學設施不全,硬件配套設施跟不上,使得相關實驗課開不足,甚至開不出,導致這些知識只能以老師的口頭講解代替,更有甚者,直接告訴學生結論,嚴重違背高中物理新課標所要求的探究性與實踐性的原則,這必然會使本應興趣盎然的物理課回到了“填鴨式”教學的老路上去。
二、解決農村高中物理教學存在的矛盾的措施
面對諸多矛盾,增強物理教學與學生現狀的適配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針對農村中學學生的特點,筆者在教學中做了一些嘗試,力圖達到師生合作無間、和諧適配的境界。
(一)從生活中挖掘物理知識,討論物理現象
物理課堂上,師生也許可以暫時遠離高考。教師從生活中的許多物理現象入手,引導和激發學生踴躍探究物理過程的熱情,體驗物理學習的樂趣。這是摒除應試的功利需求的辦法,讓師生共同面對真實可見的物理問題。
比如,研究功率問題時,應用 P=FV 討論汽車的啟動方式,由于學生對于“功率”這個物理名詞的實際意義不清楚,只知道它是反映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功率是什么?摸不著、看不見。其實,在農村經常可見“冒黑煙”的拖拉機。拖拉機的功率大小是由“油門”來控制的,加大“油門”使單位時間燒的油多,做的功就多,功率就大,加大油門導致燃燒不充分引起的“冒黑煙”直接反映了功率的增大,這樣學生就能把抽象的“功率”和具體的“油門”“冒黑煙”等現象對應起來。這對加強思維訓練,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很有意義。
通過對源自農村生活的現象進行解析,使學生產生了對物理的思考,進而形成由表及里的物理思維,促進了合理的物理模型建立。通過認真分析、查閱資料、得出規律,最終完成這部分知識的學習目標。
用實實在在的現實生活引導學生學習物理,這種用興趣調動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要比死記硬背物理知識點可靠得多,會使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一種強烈而持久的興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得物理學習不再是單純的應試,而是形成物理能力和提高物理邏輯思維,是師生共同探討的學習,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過程。當然,這樣的教學有個前提,那就是物理教師自身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要了如指掌,這需要我們教師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多思多想。
(二)變“做題目”為“研物理”,適度延伸,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成長
物理學習的重點是在理清各種錯綜復雜的物理關系基礎之上,建立合乎規律的物理模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物理問題?!白鲱}目”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因為農村中學升學的壓力,一些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記住物理規律、概念,而不是探究理解這些規律和概念。學生以為套用這些概念、規律做好題目拿到分數就是完成了學習任務。這種教學認知和解決辦法把物理教學過于簡單化,是對教學目的的曲解,是對教學手段的誤解,是對目的和手段的倒置。
這種教學模式下,物理教學越來越脫離物理知識的原始探究功能,陷入“做題目”的死胡同,教師欣慰于教學成績的暫時提高,學生滿足于高分數。這樣的“好成績”和“高分數”更滋長師生將物理學習過程簡化為“解題、練題、對答案”的模式,最終落進題海戰術的怪圈,使得原本有效地教學手段失去作用,損傷了其知識鞏固功能。對一些物理題目的反復練習確實是理解物理知識的一種辦法,適當的練習是可以發揮其鞏固物理知識、增長認知能力、拓寬物理思維的作用。但教師應把握好“做題目”的度,要學會把題?!疤峒儭?,努力把物理題海中的規律探尋出來,精練精講,在解題過程中變“做題目”為“研物理”。我們不是要把學生變成刷題機器,而是要學生通過練習來發現題目中隱含的各種物理現象和知識,辨別各種物理現象和知識的異同。從這些題目延伸開去,把發現的物理規律應用到其他物理現象中去,用其來分析新的物理情景,以促使學生物理創造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探究式的物理學科思維素養的形成。
(三)突破資源限制,將現有資源進行再生或創造
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科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實驗教學是把抽象物理知識轉換為具體可感的形式表達,這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識。農村中學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比如,研究小船渡河問題、平拋運動問題等,可以借助現實的工具開展定性研究,解決農村中學由于各方面的困難,給實驗課的開展和普及帶來的問題。當然,這要求物理教師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過硬的實驗能力,需要物理教師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關注物理新發現,及時掌握有效的現代教學方法,能動地應用信息技術。就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而言,要學會靈活應用各種教學軟件,利用計算機輔助技術再現物理現象。例如,講解自由落體運動時,課本上運用頻閃照片的方式演示運動過程,現就可以用智能手機的連拍功能來更加直觀地再現自由落體的運動過程。
比如一些沒有條件進行的實驗,教師可以通過制作 Flash 動畫的方式給學生進行演示。Flash 課件除了可以演示物理實驗過程,也可對一些問題進行定量分析,比如,利用它對表示物理變化關系的函數進行設定、給定量賦值,來展示不同條件下的變化情況,讓學生感知現象與量的關系,從而比較直觀地理解物理現象和規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有效地把一些受現實條件限制無法進行的實驗演示給學生,這是新型的輔助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提高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的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在農村中學物理教學中推廣應用。當然,這對農村物理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盡快熟練掌握這些新型教學技術與手段,正確利用這些新型教學手段來輔助物理教學。
為適應新形勢下的物理教學的要求,農村中學物理教師要正視困難,努力調整自己的物理課堂,優化課堂結構,在利用、開發好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豐富物理教學內容,竭力探索更適合農村中學生物理學習的新途徑、新方法,從而處理好高中物理教學與農村中學實際情況的適配性,使師生在教與學中獲得共同成長和進步。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