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摘要】 目的:評價在遼寧省錦州市太和區居民中開展的流行性出血熱傳染病健康教育干預效果。方法: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入戶對1424例城市、農村居民進行現場調查。結果:調查對象相關知識總知曉率為78.72%,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知曉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城鄉居民相關態度及行為形成情況在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錦州市太和區流行性出血熱傳染病健康教育干預取得明顯效果,但農村仍是薄弱環節。
【關鍵詞】 流行性出血熱傳染??; 健康教育; 效果評價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diseases among residents in rural areas and cities in Taihe District Jinzhou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Method: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among 1424 residents in rural and urban area in Jinzhou.Result:The average awareness rate about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diseases was 78.72% among the responden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P<0.01).After health education,the rate of correct attitude and behavior about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diseases were increased among both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The results of health education on mosquito-borne diseases in Taihe District Jinzhou City were effective,although health education in rural area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diseases;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evalu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Taihe District Jinzhou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Jinzhou 12101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4.020
出血熱即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引起,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發熱、出血、充血、低血壓休克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1]。它主要是通過被鼠咬傷或進食被老鼠排泄物(屎、尿)污染的食物等途徑而感染[2],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極大[3]。2011-2015年遼寧省錦州市陸續出現了流行性出血熱局部流行的疫情,錦州市太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于2015年9-12月期間,通過設立健康教育宣傳欄、櫥窗、板報,組織專題講座,編印并向居民發放健康知識資料,舉辦戶外宣傳咨詢活動,在廣播、電視上循環播放專題音像資料等多種方式對居民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為了解此次健康教育活動的干預效果,便于今后更好地開展工作汲取經驗,錦州市太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2016年1-2月組織了本次效果評價,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城市居民744例,農村居民680例,共1424例為研究對象,年齡18~65歲。在農村居民中,男性占52.36%,女性占47.64%;學歷程度情況:大專以上學歷程度占8.82%,高中及中專占20.18%,初中占52.03%,小學以下學歷程度占18.97%。城市居民中,男性占49.68%,女性占50.32%;學歷程度情況:大專以上學歷程度占18.13%,高中及中專占40.64%,初中占31.98%,小學以下學歷程度占9.25%。
1.2 方法 該研究經錦州市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居民在知情同意情況下開展調查。采取隨機整群抽樣方法,在太和區的農村抽取新民鄉中的劉家村和北壕村2個村共680例居民,代表農村社區人口;在太和區的城區抽取凌西街道中的太安社區和西寧社區2個社區共744例居民,代表城市社區人口。根據研究目的,設計自填式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況、流行性出血熱傳染病防控知識來源情況、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相關知識知曉情況、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相關態度、行為形成情況等。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由疾控中心專業人員帶隊入戶進行調查。人群知識總知曉率=人群合計知曉題數/(人群樣本數×每份問卷題數)×100%。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流行性出血熱傳染病知識來源情況 城市居民通過電視這一途徑了解流行性出血熱傳染病知識的比例是84.95%,農村居民通過電視這一途徑了解流行性出血熱傳染病知識的比例是81.76%。城市居民通過報刊了解傳染病知識的比例是75.00%,農村居民通過報刊了解傳染病知識的比例是52.94%。以上調查結果顯示,電視、報刊這些主流媒體是居民了解流行性出血熱傳染病知識的主要來源,見表1。
2.2 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人群知識總知曉率=人群合計知曉題數/(人群樣本數×每份問卷題數)×100%。以城市居民為例,其總知曉率=(610+632+690+728+592+556+564+644+460+692+546+556)/(744×12)×100%=81.43%。在本次調查中,居民知識總知曉率為78.72%,其中農村居民為75.76%,城市居民為81.43%,兩人群知曉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40.90,P<0.01),見表2。
2.3 健康教育干預前后相關態度和健康行為形成情況的比較 人群知識總知曉率=人群合計知曉題數/(人群樣本數×每份問卷題數)×100%。以城市居民為例,干預前總知曉率=(238+338+586+676+624+454)/(744×6)×100%=65.32%。調查內容除會安裝防鼠網、擋鼠板等防鼠措施外,農村及城市居民相關態度和健康行為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城市和農村居民的總體知曉情況干預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289.89,P<0.01),見表3。
3 討論
3.1 流行性出血熱傳染病健康教育干預活動成效顯著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4],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覺采納有利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5]。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6],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促使個人或群體改變不利于健康的行為與生活方式[7]。由太和區疾控中心組織的本次健康教育干預活動,使城市和農村居民在搞好環境衛生、參與愛國衛生運動、接種疫苗、保持良好心態等這些有益的健康態度和健康行為在干預后均有明顯的提高,這些有益的健康態度和行為總形成率在健康教育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289.89,P<0.01)。說明此次健康教育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成效顯著。城鄉居民通過此次活動掌握了流行性出血熱的相關知識,了解了此類傳染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防控措施等科學知識[8]。消除了恐慌心理,提高了防護意識,保障了身體健康[9]。
3.2 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離不開健康教育[10]。為有效地防止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要求人們懂得實施預防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和最佳時機及方法,也要求人們了解影響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有一定的健康知識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11]。在我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主要職能之一[12]。在美國,健康教育與公共衛生監測、疾病調查等一道成為傳染病控制的主要措施。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預防控制中所發揮的作用及取得的顯著的成果,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13]。
3.3 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健康相關行為的改變 健康相關行為指的是人類個體和群眾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行為[14],按行為對行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狀況的影響,健康相關行為可分為促進健康行為和危害健康行為[15]。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的目的就是改變人們危害健康的行為,形成促進健康的行為[16]。通過此次調查可以發現,農村居民中能夠定期清潔儲藏糧食的倉房的比例不高,堅持清理室內外衛生、清除垃圾的習慣也還有待培養。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能夠積極參與單位、小區或村委組織的愛國衛生運動的比例還不夠高。這就要求我們的健康教育工作要堅持廣泛、深入、持久的原則[17]。
3.4 根據不同人群的特點,運用多種健康傳播方式,提高干預效果 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在經濟條件、文化程度、生活環境、健康素養等各方面都有著各自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時充分考慮到不同受眾人群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傳播方式。城市網絡普及范圍比農村廣,網絡傳播的信息能在瞬間傳遞給受眾,傳播的內容具有極強的時效性,網絡這一傳播方式越來越成為城市居民特別是年輕人群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村委廣播在農村具有良好的受眾基礎,具有地域性強、受眾群體相對固定、節目形式喜聞樂見等特點,也已經成為農村基層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18]。
3.5 應加強疫苗接種工作的宣傳力度 接種疫苗可以使人體獲得免疫力,也可以在易感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19]。相對于患者病后的治療和護理,接種疫苗所花費是很少的[20],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21]。本次調查顯示,有60.89%的農村居民和73.39%的城市居民知道可通過接種疫苗來防控傳染病,城市居民對這一知識的了解比例略高于農村居民。但是被調查的1424例居民對疫苗接種相關知識整體了解的程度較差,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和新聞媒體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強對疫苗接種工作的宣傳力度。
參考文獻
[1]彭文偉.現代感染性疾病與傳染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98-200.
[2]金大始,鄭海鷗.流行性出血熱疫區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0,14(4):236-238.
[3]張旭,馬鳴瀟,張振,等.錦州市嚙齒動物漢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1):39-41.
[4]胡俊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1):37-39.
[5]吳尊友.如何科學開展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工作[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11):990-993.
[6]曾臻,靳玉惠.合肥市0-6歲兒童家長預防接種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8):82-84.
[7]陳偉,李永成.不同人群中開展免疫規劃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J].中國健康教育,2012,28(2):147-149.
[8]梅樹江,周志峰,馬漢武,等.深圳市ARIMA在腎綜合征出血熱發病預測中應用[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7):936-938.
[9]彭措次仁,次仁頓珠,吳雙勝,等.西藏自治區成年居民傳染病相關健康行為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16,32(1):4-7.
[10]李學軍,袁媛媛,高皓宇,等.天津市農村居民預防接種健康教育干預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12,28(2):95-97.
[11]陳偉,朱向軍,高志剛,等.兒童家長計劃免疫知識認知情況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4):466-468.
[12]張興玉.系統化健康教育在兒童計劃免疫中的作用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5,32(9):1109-1110.
[13]邊紅霞,郭培英.健康教育在預防接種中的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10,16(24)(215):111.
[14]譚曉東,祝淑珍,謝棚印,等.“健康中國”背景下健康管理的發展思路[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5,26(6):1-4.
[15]楊寵,胡俊峰,陶茂萱.山西省大同市流動人員健康行為與技能干預研究[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5,15(7):621-624.
[16]邢學森.援塞拉利昂抗擊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公共衛生培訓的實踐及思考[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5,26(3):1-3.
[17]王隴德.預防接種實踐與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3-25.
[18]沈平.中國流動兒童計劃免疫管理[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2,36(5):352-354.
[19]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S].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120-122.
[20]衛生部.擴大國家免疫規劃文件資料匯編[G].北京:衛生部,2014:96-98.
[21]梁曉峰,譯.預防接種實用技術[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