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偉麗
摘 要:小學語文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是學生從教材中獲得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學生除了學習教材上的課文外,還要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用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是目標。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就成為語文教學工作者應當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方式;寫作能力;課堂練習
一、培養正確的閱讀方式
閱讀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文字和圖片,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都屬于視覺材料。這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閱讀過程。從閱讀方式來看,閱讀可以分成以下四種情況。(1)信息式閱讀法。這類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大略瀏覽以獲取所需要的有限的知識。(2)文學作品閱讀法。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是文學作品本身內容之外的另一種重要表達方式,學生在閱讀時應當多注重修辭和韻律的積累。(3)經典著作閱讀法。對于閱讀哲學、經濟、軍事和古典著作來說,這種方法尤為適合。閱讀這些著作要像讀文學作品一樣不求速度,讀者的眼睛要經常離開書本,細加思索書中的一字一句,品味作者的真實用意,從而理解作品蘊含的深奧哲理。(4)閱讀方法是麻醉性的閱讀法。這種閱讀只是為了娛樂消遣。讀者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樣,忘卻了自己的存在,飄飄然于無限的幻想之中進行閱讀。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該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對于淺顯的略讀文章,應當指導學生學會信息式閱讀,粗略瀏覽文章獲取所需要的知識點。而對于教材中的文學經典,則應當教導學生去精讀,邊讀邊想,體會作者的寫作方式,行文流程,注意積累其中的優美句式、辭藻,以便在以后的寫作中加以運用。
二、注重積累,擴展閱讀范圍
教學不應當只局限于書本上的內容,閱讀作為寫作的基礎,更應當注重課內課外積累。寫作是一種知識積累的釋放,是學生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輸出,它的前提是厚積薄發,是平時對知識的吸收和積累,沒有不斷的吸收和充足的積累,就寫不出感人肺腑、沁人心脾的佳作?!昂穹e而薄發?!边@是古人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條重要經驗。唐朝詩人杜甫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也是積累的重要性?!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熏陶和培養語感?!碧岣咝W生寫作能力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掌握大量的句式、詞匯,并且能夠合理地運用,這也是閱讀的目的所在。如何才能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呢?這就需要平時多讀、多看、多思、多練,也要學會積累,并正確運用于寫作中。首先,要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憑借對課文的深入了解理解其中的詞語,做到精問導讀,自學自悟,為以后的寫作運用打好基礎。其次,教師可以精選需要學生深入學習的詞語句子,作為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單獨列出幫助學生分析總結,讓學生學習、品味。最后,學生的課外閱讀教材要注重課文的品質,要教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認識、體會、把握對詞匯準確、鮮明的運用。
三、注重課堂引導練習,提出好的寫作題目
古語有云:“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對于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講,教師應當倡導學生進行仿寫。當然,我們所說的模仿不是寫作的最好方式,因為創新才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的。教師應當在模仿的基礎上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形成好的文風,寫有所言,言有所依。另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課堂練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發言。例如,當我們講到《桂林山水》時,對于“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進行分析,我們可以讓學生分析課文中的句式,修辭方式,然后讓學生仿照句子,再擴充作者的原文,一方面增加了與學生的互動和課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在練習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練習的時候,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提出適當的命題作文,作文題目要深淺適中,取材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另外,應當注重命題的多樣性,比如,采取口頭作文、周記等方式。
綜上所述,教師應當起到一個引導者的作用,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重中之重還在于學生平時的積累,把學生當做主題,教師引導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閱讀方式、培養學生的寫作熱情是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王中會.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提高作文寫作能力[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4).
[2]王中敏.語文新課程教學例談[M].語文出版社,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