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有很重要的意義,美術教育工作者的探討與總結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可行的方法,四字教學模式的特色在“導”“演”“練”“展”這四個字上,它們有著各自的場,又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成為一較完善的協調統一體,是密不可分的統一體。
【關鍵詞】模式;引導;創造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黨的教育方針中,美育教學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美術教育是美育教育實踐的重要途徑。筆者經過數十年教學實踐,幾經探索,構建了一個四字教學模式,即“導”“演”“練”“展”四字教學模式。這四個方面有著各自的場,但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成為一較完善的協調統一體,且是密不可分的。下面就此模式做以簡介。
一、“導”就是引導
學生對作品的鑒賞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學生要感受畫中美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有教師富有感情的對畫面的分析,加上畫龍點睛式的點評,才能引導學生認識何為“真、善、美”。藝術高于生活,但藝術源于生活。老師可通過分析發生在身邊的事與物,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生活,認識到生活美,進一步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去學習掌握美的各種表現手段。現代教育技術的融入,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平臺,我們借助動漫和電腦繪畫技術及音樂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演”就是演示
演示是學生美術學習登堂入室的第一步。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演示可幫助學生達到心領神會,使學生在意義理解上或對形體掌握上更深刻、更快速。演示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直觀教具,二是繪畫示范。直觀教具如水杯、球拍等物體,老師針對直觀教具的特征進行講解,學生理解并掌握物體所具有的顯著的特點,以及與空間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培養感性的認識。老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具體的繪畫示范,學生通過老師的示范,懂得繪畫的技巧,掌握怎樣用技巧來表現事物的特征。
三、“練”就是練習
業精于勤,熟能生巧。深厚的繪畫功底源于練習,但沒有章法的亂練是難成大器的,因此練習也要講究技巧。具體的方法是:一拓本,二描紅,三臨摹。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有價值的、喜歡的東西拓下來,然后選用適宜的紙張進行描繪,在描繪中積累畫法、技巧、構圖等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繪畫能力,完成前兩步就可以進行臨摹了。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這些可以融合為一體,一氣呵成。比如:我深思熟慮之后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具體是這樣操作的:我給學生設計了三課時的一堂課,第一課時:教具:黑板、粉筆。上課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再在上面寫了一個“1”字,對學生說:“這就是蘋果”,學生的作業每一張作品上都是一個個一模一樣的“0”+“1”。第二課時:教具:一紅一綠的兩個大小不一的蘋果。我對學生說“這節課畫蘋果”,學生的作業是兩個不一樣顏色的蘋果。第三課時:教具:一籃子不同的水果,上課后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進行討論,我再把蘋果全部收走,讓學生們畫。通過三個不同層次過程的探索實踐活動,師生雙方都得到了很大的收獲。仔細分析一下:教學過程中漸進式的過程設計,給了學生思考提高創造的鍛煉機會,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多方面的能力,老師的點撥、引導,深入淺出的講解,加深了學生的分析能力。
實踐活動需要創造思維、需要創造理念,而一個創造理念的形成離不開系統的練習,中小學的教材就是按照學生接受事物規律設計的,年齡層次不同,要求不一樣,比如:鍛煉兒童的造型能力,就要教育學生觀察事物要抓住事物特點,如馬兒四條腿,大象鼻子長,鳥兒有翅膀……提問“圓的東西有哪些?方的東西有哪些?三角形的東西有哪些?什么是紅的?什么是綠的?什么是藍的?等等。”在此基礎上,學生才會有趣味的根據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創造具有生成性的作品,從而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養成良好的品質,高尚的審美、品美的情操,創造更好的作品。
俗語說得好,“師傅請進門,修行靠個人”。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角色定位闡述的非常清楚,學生的成功,在于老師是授予魚或是漁。如果學生在興趣愛好推動下,加上老師巧妙的點撥、引導,并持之以恒的不斷練習,掌握技巧,這樣就可以達到無拘無束的自由發揮的創作境地。
四“展”就是展示
教學的最終結果就是檢查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狀況,美術教學成果的檢驗就是學生作品的展示,通過展示可掌握學生的學習收益狀況,看是否達到教學目的。在展示中結合作品講評,鼓勵學生的同時還可培養良性的競爭氣氛。在講評時引導學生談自己的創作思維,培養學生講演能力及創造一種美術氛圍,使學生的思想有交流、有借鑒,幫助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去。
“導、演、練、展”四字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意義重大,順應了大數據時代的要求,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本質,凸顯了老師與學生兩者之間的密切關系。因此,四個環節既相互獨立,又密不可分。“演、練”是關鍵,老師“演”的不好,學生就不能自在的“練”,就達不到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蔡靜.多媒體背景下的展示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09.
[2]喬韋.當代中國山水畫形式美表現分析[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4.
[3]劉莉.色彩運用在馮遠寫意人物畫中的情感體現[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4.
[4]孫玲.對話式美術欣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5]曹英.幼兒園繪畫教育活動評價內容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6]林榮輝.關于美術學科教學法教學改革初探[J].藝術百家. 2004(3).
作者簡介:王志宏,大專學歷,中學一級美術教師,擅長教學管理研究。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