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衛
摘 要:分層教學順應了國家培養人才的新要求,所以教師在完善教學內容的同時應該利用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的有關策略,希望對教師教學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體育;應用策略
一、分層教學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可以更有效更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所謂的完成教學任務不是說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顧及學生自身發展的情況只是機械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是應該合理利用分層教學并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不同的教學任務,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效果得到質的飛躍。
2.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素質
如何從分層教學的角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這就要求教師積極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分層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個人身體素質以及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其表現出來的學習狀況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情況應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
3.有利于培養人才
教師使用分層教學的方法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選拔出更多體育人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分層教學方法能夠使體能較差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身體素質,而對于體能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提高對該學生的要求使其能力不斷提升。這樣的教學方式符合我國體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的人才儲備計劃,可以為我國體育發展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二、分層教學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1.積極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師進行分層教學的前提是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對學生進行分類。教師在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解時可以采取以下幾種策略: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讓學生填寫調查問卷來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在調查問卷中可以體現學生擅長的項目、學生感興趣的項目以及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等方面;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體育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
2.進行科學有效的分層
教師進行科學有效的分層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任務,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進行分類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想法,不能出現為學生擅自做主的現象。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之后可以將分組打印出來讓學生進行簽字,這樣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權。二是教師進行分層時應該突出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優勢,有的學生在體育方面短跑更為突出而有的學生的長跑更為突出,所以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應該突出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優勢,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揚長避短,還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3.實行梯度任務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的具體發展情況為主制定不同梯度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以實行梯度任務教學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安排不同梯度的教學任務,這樣不僅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還能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所進步,不至于讓學生產生破罐破摔的心理。例如以50米測試為例,由于男生和女生體能差異較大,所以在及格標準上也不太一樣,男生的及格標準是8″2,女生的及格標準是9″2,教師給學生安排不同梯度的教學任務,對于能力較好的學生給他們安排的標準分別是7″8和8″1,對于體能剛剛達標的學生就給他們安排8″2和9″2這樣較為基本的標準,但是對于體能較差的學生教師就不能以基本的標準來要求,教師可以將他們的標準確定為9″2和10″3,當學生達到任務標準之后再提高對學生的標準,使之不斷進步,教師的這種梯度任務教學的方法不僅提高了體能較好的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在一定程度上選拔出優秀的學生,從而實現了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效果。
4.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在實行分層教學模式時應該創新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創新教學理念。對于那些體能較好的學生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其進行自主探究,自主學習體育教學中的其他技巧或是積極引導學生對教學過程中講述的知識點進行質疑并努力探索其他學習方法。對于中等的學生而言,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提高自身體能的同時不斷加強自身對體育教學中的動作熟練度,進而不斷促進自己在體育方面的綜合素質,教師改變了傳統模式下對學生的說教模式,而是選擇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方式促進自身的發展。教師在教學400米訓練時可以將學生分為兩類:一是能力較強的學生,二是層次中等的學生,針對這兩類學生教師提出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采取了讓學生通過練習體會其中的技巧代替了傳統的說;而對于層次中等的學生,教師讓學生先掌握技巧并制定一個目標再進行系統的訓練,代替了傳統的漫無目的的訓練。
綜上所述,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使用分層教學方法使不同程度學生的成績都能有所提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彭慶文.大學體育概念新釋[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6):74-7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