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婷
[摘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學習搭建良好的平臺。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教學效率的提高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對高中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有效性 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9.071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有效性,從當前的教學來看,歷史課堂依舊存在教學效率低的現象。作為高中歷史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吸收當前先進的教學經驗,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為高中歷史教學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性的提高提出幾點自己的意見,希望能夠對教學有所幫助。
一、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樹立三維目標觀念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也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方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在新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要遵循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觀念,為學生的教學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提倡三維教學目標,因此在進行高中歷史的備課過程時,教師要緊緊圍繞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歷史內容,得到歷史情感的熏陶。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應該遵循以下幾點:
首先,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學生才能更加近距離的感受歷史。眾所周知,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當前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較大,兩者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講授法,這種方法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發揮,更不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主體地位的提高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過程和方法的教學。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結果,這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密切相關的,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過程和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教師也往往忽視這一點,因此,在當前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過程和方法,通過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歷史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
最后,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情感的教學。通過歷史教學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通過學習歷史讓學生明確歷史,并且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以史為鑒,同時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資源的挖掘和利用,通過挖掘教學資源豐富教學課堂,開闊學生的視野,通過教學內容的豐富讓學生更加充分的感受歷史事實,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時挖掘其他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首先,在利用教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給我們的資料,將教材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利用教材中的圖片讓學生更加具體的感受歷史知識,同時還要利用歷史教材中的小故事,讓歷史課堂變得更加生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材的模塊特點,重視培養學生之間的這種模塊意識,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通過培養學生的模塊意識,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楚歷史知識,更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同時,通過這種模塊教學,更容易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找到教學的中心。最后,在進行模塊教學時教師要注重模塊之間的整合。歷史要求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知識,形成連貫的系統,進行模塊教學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掌握具體的知識,但是在教學中也要注重學生整體的把握,因此,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各個模塊之間的相互整合,通過模塊之間的相互整合讓學生能夠更加系統連貫的學習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聯合起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分析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分析能力。
此外,除了教材的應用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更加生動具體的了解歷史,實現教材所不能實現的聲音、圖像的結合,可以豐富教學內容,給學生播放相應的歷史視頻,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實的感受歷史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歷史情感,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除了這兩種教學資源,教師還可以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整合身邊的教學資源。比如,利用圖書館的資源豐富學生的閱讀,文史哲不分家,通過豐富的閱讀也能夠為學生的歷史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識,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創新教學方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影響,良好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反,不良的教學方式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從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情況來看,許多教師依舊保存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依舊存在著許多遺留問題,采用灌輸法是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創新教學方式外,還要注重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創設情境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盡快的投入到歷史學習的情境中來,可以利用小故事、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資源等等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可以試試小組討論的方式教學,針對某一話題讓學生分組討論,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思考的動力,開發學生的智力,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的理解問題。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方法的指導,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讓學生自我評價發現自身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給學生相應的指導,讓學生能夠盡快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總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發現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不斷思考和創新,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增強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