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高中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對大多數學生而言較難也較枯燥的學科。而數學情境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的重要源泉,創設適當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學生產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強烈愿望,進而轉化為一種對知識的渴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 情境教學 作用 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28
數學情境是指含有相關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時也是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從事數學活動的環境,產生數學行為的條件。數學情境教學以“情”為經,將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態度等心理要素確定為學科教學的有機構成,將學生的興趣、特長、志向、態度、價值觀等人的素質的重要方面擺在學科教學應有的位置上;以“境”為緯,通過各種生動、具體的生活環境的創設,拉近學科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死的知識成為活的生活,為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發展開辟現實的途徑。隨著數學新課標的逐步完善和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實施情境教學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因此,高中數學情境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情境教學的方法
1.利用現實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神秘難懂,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生活,原本充滿趣味性、應用性的數學內容演變成與學生生活情境無關的、干巴巴的數字組合。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形成了一種模仿和套用課本上的公理、定理、公式的狀態,缺乏主動的思考與探索。而在教學中引入問題情境,利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素材創設學習情境,設置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或懸念,使學生感受到問題的真實存在,并進入解決問題的思考狀態。結合生活素材設置的問題具有情感性、探究性。
2.利用實驗創設教學情境。相較于語言講授,利用實驗的手段來講授知識,效果更佳。因此,教師也經常會用到實驗演示的手段來創設教學情境,講解相關知識。例如,在講到“橢圓及其標準方程”時,就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工具給學生做演示實驗:首先取一段細線,把其中一端固定在黑板上,然后另一端套上粉筆拉緊細線旋轉一周,這時候,讓學生看一下得到了什么圖形。學生會發現所畫圖形是一個標準的圓,接著再把細線的兩個端點分開,然后再套上粉筆旋轉一周,看一下得到了什么圖形,結果學生發現這樣所畫出的圖形是一個橢圓。就這樣,在教師的演示之下,學生直觀地了解了橢圓形成的軌跡,然后教師再從旁稍加點撥和指導,學生就能夠自己得出橢圓的定義了。又如,在講“圓錐曲線統一定義”時,用刀削圓錐形的蘿卜,來模擬平面截圓錐面,可直觀發現截面是圓、橢圓、拋物線、雙曲線。簡單的演示小實驗,把原本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橢圓定義、很難想象的圓錐截面很直觀地展現在了學生的眼前。
3.利用模型創設教學情境。在數學課堂上,數學模型是經常用到的教學工具。通過模型展示,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比如在講到立體幾何知識的時候,模型幾乎就是教師不離手的教學工具。例如,為了讓學生了解異面直線的角的概念,我首先在上課之前拿出了一個正方體模型,然后讓學生觀察模型,看一下在立方體模型中一共有多少對異面直線,接著我又問道:“雖然這些都屬于異面直線,但是它們在位置關系上有沒有區別呢?”“有區別!”學生回答,接著我又問道:“我們怎樣用數學語言來描述這種區別呢,或者說,我們要怎樣來表達這種兩條異面直線間的相對位置呢?”這種通過模型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可以直觀展示數學知識,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在觀察模型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以及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4.利用多媒體技術、數學故事創造生動的情境。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實現抽象問題直觀化、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處理效果。數學故事生動的故事情節加上貫穿在其中的數學原理讓學生感悟數學應用的真實性。這兩種途徑都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情境,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了一個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比如:通過信息技術的音像效果可將抽象的幾何圖形立體化。在講授等比數列時可引入經典的"國王賞麥子"的故事;在講授三角形相似時,可引出古代哲學家泰勒斯通過側影子算出埃及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其背后的數學原理。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注意事項
1.遵循主觀性原則。情境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與題目貼切的情境下自主地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重在思考。如果學生思考得出的結果并不正確,教師不能對其結果進行直接否定,否則會使學生的自尊心受損,無法獲得繼續學習數學的勇氣,這就違背了情境教學的目的。
2.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成功。例如,在立體幾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定期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合理、科學的評價,不僅體現了對學生學習的關注,還能夠讓學生從評價中獲得滿足感,體驗成功的感覺,更加有助于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是有能力學好立體幾何的,從而堅持不懈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只有受到肯定,輕松愉快地學習,才能發現立體幾何的美。立體幾何并不都是枯燥的圖形概念,它也有自身獨特的美感,如C60的原子組成結構竟然是一個“足球”。學生通過學習發現,原來立體幾何與生活中的事物是如此的和諧。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幾何中存在的美感,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因此而高漲,對于立體幾何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
3.教師要做好引導者。傳統的教學方法之所以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開拓創新的能力,其中便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命令者的角色,使得學生在做題時,只會按著教師的要求進行解題,遇到新型的題目便手足無措。所以,教師在情境教學中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不能直接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而是進行引導,從而能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4.教師要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度剖析。為了讓學生能夠對課本內容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利用合理貼切的情境來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度剖析,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傊S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數學教學方法也在與時俱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能夠緩解家長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緊張關系,還能夠幫助學生擁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從而為數學發展貢獻力量。
總之,情境認知理論將個體認知放置于更大的數學情境和社會情境中進行考察,更加強調個人與所在學習共同體之間的作用,更加強調情境的真實性和互動性,更加強調知識的情境性、社會性和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