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敬飛


【摘 要】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首要目標就是培養適用于各行各業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大與企業的合作,是我國職業教育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學校、企業共同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是未來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關鍵途徑。“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專業與產業對接”,做到以下四個方面的雙向深度融合:上課與上崗雙向融合、教師與師傅雙向融合、考試與考核雙向融合、學歷與證書雙向融合,最終培養出符合我國經濟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學徒制;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016年3月30-31日,教育部在貴陽召開了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工作會,會上針對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方面的工作提出要重點抓好具有全局影響的工作:編制好“十三五”發展規劃,推動修訂《職業教育法》,健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積極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而作為參與實施的主體:學校及企業,應該明確發展模式的基本途徑即為校企合作,真正做到“你中融我,我中融你”,并在“雙向互融”模式中兼顧共同的利益需求-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將“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的魅力發揮到極致。
一、上課與上崗雙向融合
(一)校內建立企業化設計標準的仿真實訓室。學校作為主導,在校內建立企業化設計標準的仿真實訓室及教學場地,做到學生到教室或實訓室上課相當于進入模擬的企業實習,即“教室和崗位”的雙向融合。
(二)建立“校中廠”,將企業引進學校,讓學生參與真實的企業化生產、經營。以學校為主導,并兼顧企業的利益,建立“校中廠”,即建立企業化實訓基地,通過對相關企業的審核,可以直接讓有實力并信譽良好的企業入駐,為其提供免費場地,企業可以把實際的生產任務帶到實訓基地,在學校的提供的辦公場所進行作業,這樣做既為企業人員參與我們的學生培養提供便利,也為教師及學生參與企業生產、服務提供便利。
二、教師與師傅雙向融合
(一)學校應提供保障完成雙師培養。作為“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模式直接的參與者-教師,其積極性直接影響現代學徒制教育能否順利進行。因此,對于參加現代學徒制的教師,學校應該制定相應的保障措施來維護其利益和權益,激勵教師主動到企業一線脫產實習,不能僅為完成頂崗實習任務而被動到企業實踐。學校應保障教師脫產實習期間切身的利益,學校管理部門也應考慮將其頂崗實習的時間和工作換算成工作量。
(二)企業人員作為師傅僅負責學生操作技能培訓。學校應針對企業人員教學經驗不足的問題,對其展開基礎性培訓,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培訓機構和資源。而企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其主要任務是負責學生操作技能培訓,要和全職教師做好區分。同時構建企業兼職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按照其教學質量逐步提高課時費用,采用雙崗位雙薪酬的制度,充分調動起企業師傅的積極性。
三、考試與考核雙向融合
(一)考核時間應科學制定。學生在參與崗位實習過程中,既是學生,又是徒弟,為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適應工作學習環境,我們必須及時進行崗前培訓和頂崗實習兩個階段的綜合考核評價,具體時間安排應為一周一次,便于企業及校內指導老師根據考核評價反饋的意見,及時對教學方法及方式作出調整;同時也有利于家長將學生的心態變化及時反饋給學校及企業師傅。
(二)考核部門應由學校及企業共同成立,評價方法易于控制。職業院校“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實施的主要執行部門是教務處,對實踐教學監管和服務的部門是學生實踐管理部門,因此兩個部門需要密切配合。而企業是直接參與學生的實習實踐,對學生的實踐情況可以說是一目了然,因此學校相關部門應和企業加強溝通,相互配合,共同制定符合現實情況的“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評價機制。且必須讓學生明確具體考核評價的項目內容包含:道德、耐勞、能力、業績等幾個方面,評價明細應一一列出。指導老師和企業師傅每周需固定一天與學生交流、反饋評價意見。
四、學歷與證書的雙向融合
學歷與證書的雙向融合是指學歷證書及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并駕齊驅的制度。在教學中,以職業技能的鑒定為標準,將專業的相關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技能要求標準。
(一)人才的培養規格以及專業的培養目標應明確。在“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的支持下,每個專業應成立專門的指導委員會進行專業建設。課程體系以“模塊化”的原則進行制定,按照國家相關職業資格要求標準以及就職崗位的能力要求,開發出具體的項目模塊,具體項目內容參照國家對職業資格的要求標準,將課程的內容轉化成相應的具體知識點。同企業一起商定人才培養方案,該方案要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相銜接,培養目標和規格都應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和企業需要的高技能應用人才為前提。
(二)展開雙證教學。展開雙證教學首先要堅持“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依據合作中學校老師及企業師傅共同參與開發的雙證課程,在實施項目過程中,需按照職業能力以及實踐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每門課程的實踐部分分成多個單獨進行的操作單元,將每個操作單元項目化,最后記錄好每個項目對應的操作方法和實施步驟相關的數據及現象,依據相關行業標準進行實習實訓,教學項目的實施必須和企業實際生產產品標準相一致。將教學過程考核、職業技能考核、產品檢驗合格標準三個方面相對接,保證課程的教學標準滿足職業崗位需求。
五、漯河職業技術學院“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范例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為順應目前職業教育的需要,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創建“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先后與天地華宇、豫鋒物流、小麥公社等大型物流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在實踐中探索“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其中“學徒班”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在探索過程中創建的實踐典型。
1、以專業對接產業,由學校老師和企業師傅共建課程體系。
培養學生的載體即是課程體系,其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好壞。在“學徒班”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新構建過程中,由我們專業的專業帶頭人及三位專業老師同天地華宇的企業師傅共同完成。為了讓老師能夠真正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院2015年選派3位教師到天地華宇企業一線脫產頂崗半年,教師通過脫產鍛煉以及與企業師傅的交流,獲知企業相關崗位需要什么樣的知識結構以及人才。同時在課程的重建中,由企業師傅的全程參與,重點突出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分析本專業對應崗位的職業素養、整個行業通用能力和崗位應具備的特殊能力,建立全新的課程體系,具體設計如下圖2,課程的設置應與學生的各項能力相對應,學生通過修完課程,即可具備職業標準要求的工作能力水平。
2、依托合作企業,建立“小學期、分學段”學習機制。
將“學徒班”學生的學習過程分成多個學段,具體實施“每學年春季劃分小學期”的學習機制,大一學年的春季劃出“見習小學期”,時間為兩周,主要進行職場的認知學習;大二學年的春季劃出“專項生產實習小學期”,時間為4周,主要進行專項生產實習;大三整個春季學期大部分時間為“頂崗實習小學期”,主要進行頂崗實習,以此建立“每學年春季劃分小學期”的分學段學習機制。
1)見習小學期。學生到天地華宇等對口企業,針對物流企業職業崗位(運輸、采購、倉儲、配送等)運用已經學習過的《商品學》、《物流基礎》等課程,圍繞采購部、倉儲部、運輸部、配送部四個部門日常的工作內容,如出/入庫、采購新物料等,進行兩周的職場認知實習,也稱初級實習。旨在了解本專業日后的就業方向和工作內容,通過培養規范的操作習慣來加強專業熏陶,給職業培養注入工匠精神,使學生從開始就具備良好的職業認知能力,并為接下來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專項生產實習小學期。學生到天地華宇等對口企業,針對物流企業職業崗位(運輸、采購、倉儲、配送等)運用已經學習過的《采購管理實務》、《運輸管理實務》、《倉儲管理實務》、《配送管理實務》等課程知識和《物流軟件實訓》技能以及《物流師職業資格證》的考取,以倉儲崗位為例,圍繞物料出/入庫操作、移庫/越庫/盤點操作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至少一個月的專項生產實習,也稱中級實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掌握倉儲部門各項工作的操作流程和需要具備的相關技能,以及在實踐操作中的理貨、驗貨技巧等;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養成遵守工作中流程規范的習慣,一切工作從規范要求出發,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和職業素養,在真正的專業生產實踐中掌握物流行業高級應用型技能人才在知識、能力和素養方面的職業要求。
3)頂崗實習小學期。學生到天地華宇等對口企業,針對物流企業職業崗位(運輸、采購、倉儲、配送等)運用已經學習過的《供應鏈管理》、《物流案例實訓》、《生產運作管理》等課程知識,以倉儲崗位為例,圍繞配送中心規劃、團隊合作等進行實際頂崗實訓,也稱高級實習,旨在培養學生掌握配送中心合理規劃的方法以及具備團隊合作的能力,工作中嚴格遵守操作和職業規范,明確自己日后畢業的專業方向和崗位定位,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建師資隊伍,形成校企“多循環”的機制
在與天地華宇等企業合作,簽訂“學徒班”之初,就本著由本專業老師及天地華宇的企業師傅共同主導完成專業育人計劃,其中,我們專業老師負責教授理論知識及基本技能,同時完成考核工作,企業的師傅則通過帶徒弟的方式完成崗位技能和知識的教授,在幫、帶的過程中,完成對“徒弟”的考核。
“以專業對接產業,教室與崗位相融合、教師與師傅相融合、考試與考核相融合、學歷與證書相融合”的“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可以充分整合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如:資金、技術、實訓基地、人力資源、戰略規劃等。同時,建立“雙向互融式”校企合作,可以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活力及社會服務能力,并進一步推動企業進行產業升級,減少人才短缺。但相較于國外職業教育,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時間尚短,在企業配合程度,學校教師隊伍水平以及政府政策保障等方面還需要加強和完善,這也將是我國職業教育在改革道路上的核心任務,也是今后要研究的重點內容。
【參考文獻】
[1]周琳.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考核中引入嵌入式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分析[J]. 濱州學院學報,2014(2)
[2]關晶.現代學徒制何種模式適合我國[J].中國教育報,2014(10)
[3]李正衛,王迪釗等.校企合作現狀與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浙江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11):150-154.
[4]吳建新,易雪玲,歐陽河,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四維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標體系構建[J].高教探索,2015(5):87-93.
[5]歐陽河.以學生成長為目標構建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長效機制——基于《職業教育法》重新修訂的視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