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淑
摘要:發展學生探究能力的第一步是讓學生先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過程少不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更不能離開和老師的交流。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始終堅持自學和互動緊密聯系一起的原則,讓我的學生從中得到各種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最終達到培養出優秀新型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生生互動 師生互動 交流與合作
高中生物課程的課程目標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些目標的前提就是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想要把學生的自學質量搞上去,不僅要讓他們自己看、寫、練、記,而且還必須提高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幾十年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不少的一線教師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有些教師雖然說是改變教學方式,但是本質上始終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枷鎖,學生還是非常被動地去接受新的知識,學生只是應付考試,學習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在新課程理念的理論指導下,本人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摸索出了互動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滲透。下面舉例簡述一下自己多年來的研究成果。
一、學生自學(互動前夯基)
(一)閱讀教材,整理基礎知識點
閱讀教材,整理基礎知識點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也是學生初步了解教材內容,更是降低學生學習盲目性的主要環節,我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后完成相關的填空題,并總結和整理本節課要學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在主動解答問題中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識,同時,也為互動模式的導入做好基礎工作。
(二)探究與擴張,理解知識點
學生了解要學的基礎知識后,需要進行自我探究與擴張,是學生理解相關知識點的過程, 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自主解答能力,而且,對學生生物素養的全面提升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時候的題型基本都是簡答題,我們所采用的同步訓練集都有相關的題。最后為了鞏固自己所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布置一些適當難度和量的訓練題,讓學生自己去進行鞏固訓練。在整個自學過程中,我經常告訴學生不要怕有錯誤結果,檢查的主要目的不僅在于答案的正確與否,更在于是不是自己做的,也就是學生必須自己完成的作業。
二、交流與合作(課堂互動)
這個階段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就是本文的主題-互動在高中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一)師生互動1
因為很多種原因,學生不可能通過自學來完全理解和掌握所有知識點及其應用,必須由教師間接或直接講授。講解內容是教師根據學生完成自學情況和教師以往的經驗所定的,主要是難點和課外知識點。
師生互動的主要方法是引導、交流和討論,部分內容只能直接講解,一般需要10分鐘左右。經過師生互動,大部分學生可以自己修正自學過程中的錯題,如果還是有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該學生在本課堂著重需要解決的難題。對這樣的難題我讓學生通過倆個步驟解決,就是小組討論和師生討論。
(二)生生互動1
小組內交流,也就是第一次生生互動。對同樣問題的講解,如果學生之間討論、學生去解釋,學生的接受率比教師的講解高得多,是因為學生之間無拘無束、思路基點差不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自己的答案,并分析錯誤在哪里,該怎么改過來,要改這個答案需要教材中的哪個部分知識等等。所以,經過生生互動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些難度深的內容,只通過小組討論是不可能完全解決,這個時候我就組織學生進入下一個階段-師生交流。
(三)師生互動2
師生交流,也就是第二次師生互動。生生交流得不到解決的內容必須通過師生交流來解決。這個階段教師的參與不是引導也不是組織,只是以普通學生的身份參與討論。和學生一起交流和討論有關基礎知識在書上的第幾頁或者和以前的哪個知識點有關系等等,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學生。
以上倆個步驟大概需要20分種左右。
(四)生生互動2
為了驗證和提升學生對本模塊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教師選出《含金量》比較高、需要一定分析的綜合性問題,讓學生在課堂內解答并進行討論和分析,最后得出正確答案。通過這個活動,學生不僅能自我檢測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而且還能得到分析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三、知識整理(互動收益收錄)
在整個自學活動過程中每個學生所得到的東西并不一定都一樣,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需要,要求學生把本模塊的重點、難點、補充知識點、出題熱點、自己的新悟等內容整理出來收錄到備忘錄上,有助于以后的學習活動。知識的整理沒有統一的內容和規格要求,一般最多的是教師給補充的內容。 知識整理可以在課堂內完成,也可以課后完成。
四、課后一問(課后綜合互動)
為了提高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課尾,教師給學生留一道思考題,讓學生回家分析、思考后在QQ生物討論組窗口和大家交流。這樣的思考題不是每節課都有,有的模塊知識點牽涉內容比較多,學生不能在短暫的40分鐘內徹底完成理解和應用。這個時候用他們比較感興趣的素材來編個問題,留給學生作課后思考題,他們即可以休息,也可以加深他們對課內知識點的理解,也可以養成他們勤思考的習慣。如,學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后我給學生留的課外思考題為如下。
題:中國境內的所有田鼠是屬于一個種群嗎?
通過對這個題的探討,學生加深了對種群概念的理解,也就是說種群不僅是聚集在同一個區域內生活的同種的所有個體,而且在自然狀態下可以進行基因交流,也就是說可以雜交(交配)而產生可育性后代。如果在一定的區域內存在生物本身不可抗拒的地理隔離而不能雜交(交配),這些生物是一個生物種,不能叫一個種群。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將互動模式滲透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階段,能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獲得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生物素養。
(作者單位:吉林省敦化市第二中學生物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