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萍
摘 要:數學知識與人們日常生活有著緊密聯系,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形象化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在實踐教學中,對于學生數學模型思想的培養和發展應給予足夠重視。
關鍵詞:小學數學 模型思想 培養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更透徹、準確地掌握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輕松地掌握數學技能,可以通過構建數學模型來設計、組織相關教學活動,為此,首先就應重視學生模型思想的培養。但由于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不論是實際生活經驗,還是認知能力都有待完善和提升,因此,怎樣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模型思想,還需要廣大教師給予深入分析和探究。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在教學理念上。現階段,很多小學都比較重視應試性教材理論知識、技能的講解和掌握,考試成績也一直都是教師衡量學生數學綜合學習能力的主要標準。在這種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生往往只能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應對考試,導致其思考、探究和實踐等方面的能力無法得到全面培養與提升,進而逐步削弱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信心,不利于學生的未來學習與發展。
其次,在教學模式上。當前,大部分教師在設計、組織相關教學活動過程中,通常都未按照嚴格的課程標準要求進行,在實際授課中,往往都是采用較為單一、枯燥的方式來指導學生熟練掌握知識驗算過程,而未重視學生數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而在日常授課中,通常也都是保持著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利用教材將相關數學理論方法傳授給學生,再指導學生怎樣進行套用,在此教學背景下,不僅極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想象、創新能力,學生也難以熟練、靈活地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不利于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
再者,在教師綜合素養上。在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由于小學數學教師的綜合素質都有待提升,所以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經常會被忽視,認為只要引導學生完成教材設置的相關學習任務即可,在此過程中不僅會影響學生實踐、綜合學習能力的鍛煉與發揮,也會導致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不斷降低,難以獲得理想教學效果。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發展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必須重視學生模型思想的培養。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模型思想的培養策略
1.培養學生形成模型意識。作為培養小學生模型思想的關鍵,應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模型意識。意識作為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只有引導小學生先樹立正確的模型意識,才能夠促進其積極主動地運用模型思想來分析、解決數學問題。對于該意識的形成,教師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例子,將抽象的知識轉變得更加具體,準確、快速地總結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引導學生逐漸喜歡上運用模型思維來分析、探究數學知識。比如:在講解小學加減法過程中,學生雖然已經初步掌握了數學基本概念,但在實際運算中卻經常找不到合適的教學方法,也極易出現錯誤,但若能夠采用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例子進行講解,構建數字模型,則能夠引導其更輕松、容易解決相關問題。
2.構建緊密聯系的實際生活數學模型。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且每一個模型都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找到相對應、合適的生活模型。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準確把握契機,科學整合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數學生活情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去分析、解決數學問題。比如:在講解“統計”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統計”的概念構建一個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情景:“今天,學校組織同學們去果園摘蘋果,小明摘了6個蘋果,小紅摘了4個蘋果,而小蘭則摘了7個蘋果,請大家計算一下這三名同學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并引導學生采用數學模型來分析、解答問題,這種生活化的數學知識,學生理解、掌握起來不僅相對容易,也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信心。
3.引導學生對模型思想進行深刻實踐。小學生對于一切新鮮事物都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在教學實踐中,對于教師使用的教學用具,經常想要親身體驗操作一下,對此,教師在實際授課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積極鼓勵學生投入到教具的制作、應用當中。
感性材料作為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基礎,也是教師培養學生數學模型思維的重要媒介之一,讓學生真正參與自主實踐學習中。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鍛煉、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全面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不斷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掌握,促進其學習效果、效率的不斷提升。比如:在講解“認識物體”的相關內容時,在授課前,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準備大量不同顏色、形狀的物品,讓學生在授課中進行分類與對比,并結合教學內容與目標設計“看誰歸納得更快”等一些簡單的游戲,在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同時,讓其輕松、熟練地掌握相關知識,并建立相應的模型思維概念。
此外,教師在為學生傳授“乘法”的相關知識時,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來進行,先為學生詳細講解乘法概念與定義,然后再尋求計算數字的乘法規律,引導學生逐漸構建出對乘法的印象。具體實施中,可以先教授“2~6”的乘法口訣,讓學生自主找尋其中的規律,逐步推理出其他數字的乘法,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鍛煉、發展學生的推理與歸納能力,也能夠為其模型思維的建立創造良好條件。
4.優化學生已構建完成的數學模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數學模型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應對學生已建立的模型進行不斷優化,從而使其模型可以在學生學習、探究中提供更多幫助。對于數學教學來講,不論是相關概念的建立,還是數學方法的學習與掌握,或數學規律的探究和總結,都離不開數學思想的應用。而這里所說的數學思想主要是指要將實際生活中的內容與數學公式等滲透到學生意識中,這也是數學教學中極其關鍵的內容。比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先引導學生對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的聯系做出深入分析與總結,然后再利用所學知識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結合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來完成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更好地傳遞相關知識,也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優化模型思維,促進學生數學綜合學習、應用能力的不斷提升。
5.設計具有顯著梯度型的數學作業。在課堂教學中,在完成對數學模型的建立、優化升級之后,還應為學生布置具有階梯性的作業,促進學生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中能夠更好地拓展、提升數學模型思想。梯度作業主要是指教師在設計、布置作業過程中,應對其難易程度做出綜合考慮,教師除了布置基本題、變式題以及拓展題之外,還可以適當布置一些生活作業題,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準確、靈活地應用到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真正實現學以致用。此外,教師可以為學生進一步拓展所學知識點,在不斷拓寬其數學學習視野的同時,更好地培養、發展其模型思想。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培養、發展學生模型思想,對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和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都很重要。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模型意識,培養、發展其模型構建能力,在激活其模型思維的基礎上,使小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有機整合,從而讓學生在學習、探究中可以采用科學、簡單的方式來妥善解決較為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進而從整體上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1]劉明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探討[J].教育探索,2013,(9):50-51.
[2]劉愛東.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彰顯模型思想的教學價值[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3,(11):40-42.
[3]徐友新.合理定位有效滲透——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模型思想的思考[J].河北教育(教學版),2013,(10):15-17.
(作者單位:江西省鉛山縣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