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朋麗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家庭教育情況逐漸被人們所重視,甚至很多人認為家庭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生活的幸福指數,因此家庭教育這一課題逐漸被很多有關學者展開研究。家庭教育主要值得就是在家庭互動和生活的過程中,家長對于幼兒的思維、性格、智力等方面所產生的影響,這也是一個家庭和一個孩子未來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中美兩個國家在很多方面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其中家庭教育、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就是比較重要的幾個方面,下面本文針對中美家庭教育對中西文化和宗教信仰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以期能夠在根本上促進兩個國家之間的融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發展各國長處。
【關鍵詞】中美 家庭教育 中西文化 宗教信仰
前言
在孩子的幼兒階段,家庭是其主要的生活場所,也是孩子很多思維和行動啟蒙的場所,因此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中美兩個國家在家庭教育的情況上存在著比較顯著的差異,例如:在家庭成員的關系上、家庭的教育目的好教育方式上,還有最終得到的教育結果上,這些都是差異比較大的地方,而家庭教育的發展情況也會直接影響兩個國家中人們的文化傳統以及宗教信仰情況,由此可見,中西家庭教育的差異對中西文化和宗教信仰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只有保證家庭教育的良好發展,才能夠在根本上保證國家未來道路的正確走向,促使國家逐漸成為民富國強的世界強國。
一、中美家庭教育存在的差異
1.中美家庭教育目的的差異。每個家庭對于孩子的培養都是想著某個方向和目標進行的,但是中美家庭教育的目標在本質上還存在著差異。中國的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比較重視社會適應性,一般情況下家長是按照某個特定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培養的,但是這種教育目的比較嚴重的忽視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家長希望子女成才,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單純的認為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未來的日子一定會好。但是在美國家庭中比較重視的是孩子對于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孩子興趣愛好的培養,因此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自身鍛煉,培養孩子的自我獨立意識,他們認為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在成人之后能夠適應社會,能夠獨立生存。
2.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差異。首先就是在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上,這一點是中美家庭教育中差別比較大的地方,中國家長中,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長中,基本上所有的家長對于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全權包辦,很多孩子在成人之后依然不會做任何家務活。因此導致很多中國社會上,孩子上了小學還需要家長接送、孩子上了初中還需要家長幫助洗衣服、上了大學都不能夠自己辦理入學手續,依然需要家長護送。不少家長哪怕家庭比較拮據,為了孩子所謂的成長,依然是對于其要求百依百順,這些都造成孩子未來成長出現比較大的偏離軌道現象。而在美國,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僅僅停留在五歲之前,五歲之后只要孩子智力健全,四肢健全,就不會參與孩子一些比較簡單的生活瑣事,更甚至是在孩子成人之后,讓孩子自己生活,甚至學費都不會負責。這就是中美兩個國家對于孩子教育方式差異。
3.中美家庭教育結果的差異。比較中美兩個國家中家庭教育的結果能夠看出,在中國家庭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一般情況下會出現生活獨立性比較差,獨立意識也比較弱的現象,并且很多事情都需要依賴家長,做事膽怯適應環境能力等方面相對都比較差,特別實在吃苦、受累等方面更是存在嚴重的問題。而在美國家庭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幼兒卻不存在這些缺點,但是這些孩子在成長之后,對于長輩的尊重和關心,以及對于他人幫助的思維和習慣遠遠低于中國孩子。由此可見兩個國家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同,所得到的結果也是不相同的。
二、中美宗教信仰差異
1.根本性差異。宗教信仰主要指的就是人對于神的信仰,神和人是宗教信仰中比較重要的內容。在中國,宗教信仰有著比較強烈的人文主義色彩,于中國相比,西方的宗教信仰則存在著更多的神本主義的特點。在美國人們比較信奉基督教,并且基督教中的上帝被美國人信奉為宇宙中唯一的神,也是世界萬物的創造者,同時也是世界萬物的支配者。在中國人們的宗教是多神教,并且中國的神有著比較深厚的人文色彩,老百姓習慣性的把信念和所求寄托在神靈身上,如果人們的所求成真,被求的神也會受到人們的尊重。
2.信仰對象差異。中國對于神的信仰一般屬于多神教,也就是人們所信仰的神靈不僅僅是一個,美國相關學家曾經說過,中國人都是宗教的混血兒。中國的宗教認為所信仰的神靈主要以一個神為核心,組成了高低尊卑之分的等級體系。因此在中國宗教中的各個教派中,對于一個神靈的信仰過程中,并不會產生排斥。而在美國則只對一個神也就是基督崇拜和信仰,至今為止,據調查,有一半以上的美國人認為是基督創造了人類。因此他們對于基督教的信仰是比較深淵和長久的。由此可見,中美兩個國家在宗教信仰的對象上就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
3.信仰追求的差異。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屬于兩種不同類型的上層建筑,中國和美國對于宗教信仰的觀念是不同的,這也導致了中西方文化和發展情況的差異。美國社會中,到現在為止總統在就位的時候還需要在《圣經》面前宣誓,因此政治管理任務中,宗教信仰的功能也是存在著一定差異的。但是在中國社會中,對于宗教信仰比較趨于功利,一般宗教的功用狀態也體現在政治和教育的關系上。同樣的宗教信仰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也因為中美觀念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
三、中美文化差異
1.中美文化差異現象。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年文化和歷史沉淀的民族,但是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卻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此美國和中國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文化差異,這也是兩個國家群眾在交流和接觸過程中非常大的障礙。中華文化主要就是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也就是需要主張尊卑有別,長幼有序。而在美國的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沒有過于明顯的差別,互相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因此整個家庭之間的氛圍和朋友比較像。因此這個方面都導致中美兩個國家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文化差異顯現。
2.中美文化差異形成原因。中華民族的地域非常遼闊,并且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此中國的城市大多數都是四季分明的,并且在良好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引導下,人們的生存主要以農作物為主。因此中國人比較尊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淳樸的民風和內斂的文化傳統。而在美國人們比較喜歡挑戰自然,勇于探險,并且喜歡接受大自然給予的一切物質,因此美國經常成為陸地和島嶼第一位開發者。在這種條件下,中美兩國的文化差異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
四、中美家庭教育差異中體現出的中西文化差異
在中國和美國的家庭教育中,人們所采取的方式是不相同的,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水平等基本的社會因素所產生的影響下,中美兩國所呈現出的家庭教育特點是不相同的,所以也導致中西文化之間的查體。中美兩國家庭教育不同主要就是由于其家庭成員的關系不相同,因此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目的都不同,最終得到的結果也是不相同的。很多中國家庭在教育的過程中把孩子當成溫室中的花朵,甚至在孩子十八歲成人的時候,還有很多不會洗衣服和做飯,甚至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這就是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這種方式到最后形成了中國式的文化,也就是說孩子才是一個家庭的核心,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輔佐。而在美國,更加注重的就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就是需要保證孩子能夠在十八歲,甚至十八歲之前一個人獨立的生活和學習,培養出孩子勇于冒險和表現自己的能力,這樣孩子在成人之后才能夠有著強健的身體和獨立的精神,最終形成美國的文化特點。以此能夠看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中能夠充分展現出中西文化差異的因素。
五、中美家庭教育差異中體現出的中西宗教信仰差異
在中國和美國對于家庭教育的問題上,很多學者和專家針對這項情況展開了分析,其中重點了解到,在中美家庭教育中,其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到幼兒未來的宗教信仰情況,簡單來說,家長的宗教信仰直接影響著幼兒未來的宗教信仰。在中美文化差異的眾多因素中,其家庭教育對宗教信仰的影響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佛教傳入到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因此這一思想和信仰深深的影響著中國一代又一代人民。并且深深的植入到了中華的文化之中,甚至對中華文化的語言和詞匯都產生了比較重要的作用,例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四大皆空等等,這些詞語如果單純的翻譯成英文,美國人是無法理解的。同樣美國的基督教屬于其主流的宗教,這一點對于美國人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據調查顯示,甚至超過一半以上的美國人們都非常相信,一萬年前,上帝創造了人類。這些內容都是在一個家庭的教育中一點一滴所體現出來的,這也就是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對宗教信仰所產生的影響。
六、結論
根據以上內容能夠看出,一個孩子想要有良好的未來,還需要重視家庭教育的發展情況,而一個國家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的發展也需要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持續發展。因此不論是哪個國家,家庭教育的發展情況是其發展的基礎和根本,只有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能夠在根本上保證國家文化傳統的發展,才能夠促使宗教信仰的進步。中美兩個國家中家庭教育方式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不足,因此其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在根本上也有著不同之處,想要保證兩個國家的共同發展,還需要對其家庭教育方式采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手段,相互促進,相互彌補,這樣也能夠促進世界整體的進步,保證國家發展成世界強國。
參考文獻:
[1]吳雁.淺談家庭教育中滲透的中美文化差異對改進課堂教育方式的啟發[J].職業,2016,03:103-104.
[2]馬冬,高姝,鄭勍.從中美家庭情景喜劇中的子女形象看中美教育觀的異同[J].大眾文藝,2016,03:182-183.
[3]王鳳梅,余承海.中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的比較與啟示[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0:36-38+40.
[4]汪柳花.探析中、美家庭教育差異的根源及啟示——以中國儒家文化和美國的個人主義文化為視角[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87-90.
[5]龍延平,龍葉先.三個教育階段對民族家庭教育投資回報的量的分析研究——以民族地區抽樣研究與個案追蹤為例[J].文史博覽,2005,16:74-77.
[6]李向平.從“宗教文化”到“公民文化”——兼論當代中國宗教社會角色的轉變[J].江海學刊,2011,02:113-120.
[7]許章潤.漢語法學論綱——關于中國文明法律智慧的知識學、價值論和風格美學[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05:5-72+177.
[8]謝地坤.文化保守主義抑或文化批判主義——對當前“國學熱”的哲學思考[J].哲學動態,2010,10:5-16.
[9]陳才俊.跨文化對話:中國基督宗教史的現代化解讀——以章開沅的中國基督宗教史研究為例[J].世界宗教研究,2007,01: 60-69.
[10]Cynthia Suveg,James N.Raley,Diana Morelen,Wei Wang,Rachel Z.Han,Scott Campion.Child and Family Emotional Functioning:A Cross-National Examination of Families from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4,238:.
[11]PatriceM.Buzzanell,BrendaL.Berkelaar,Lorraine Kisselburgh.From the Mouths of Babes:Exploring Families' Career Socialization of Young Children in China,Lebanon,Belgium,and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Family Communication,2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