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勇
【摘 要】本文運用案例,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通過比賽及同學間的評價方式檢查同學們左右手拍球的技術動作的掌握情況,體驗成功的心理感受,培養團隊的合作能力,養成在游戲中遵守游戲規則以及尊重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小學體育;游戲教學;課堂案例
這是一堂小學以拍球運動為主的練習與比賽課,一年級對拍球運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教學內容上安排了四個環節:第一部分是課的導入,即模仿小動物游戲,第二部分分組進行拍球練習,第三部分組織拍球比賽,第四部分是拍球運動的拓展和延伸,即球類的游戲創編。
一、案例描述
課堂開始我告知大家:“小朋友們,今天我收到了一個好朋友的邀請信,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同學們表現一臉愕然,老師引出“森林爺爺”,孩子們頓時歡呼雀躍,老師再進行解說:“森林爺爺想帶我們去看許多動物,還說要給我們組織游戲和比賽,想看看我們班的小朋友們拍球的本領,但是森林爺爺最喜歡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遵守游戲規則的小團隊,如果哪個小朋友在做游戲的時候違反了游戲規則,森林爺爺下次就會不歡迎他去做客了。”說到此,孩子們一臉的慎重。
教學隨即進入下一環節,這是一個熱身的過程。在一段歡快的音樂聲中,師生共同完成模仿小動物的各種動作游戲,老師不斷設問、啟發,在表演動作時進行情景描述,激勵學生主動模仿,整個游戲氣氛熱烈,同學們表現極為投入,對音樂的理解和動作的想像體現得很形象而生動。
教學的第三環節是小組拍球練習,為使球發下去快而有序,我設計了一個算術取球的游戲,低年級已掌握了20以內的加減法,由老師快速出題,大家解答,答案分別為1—10,為各小組,答案為幾,則該小組組長需立即上前取球,這同時也是一個訓練同學們數學思維與身體反應的協調性游戲(組長動,其余需靜,不能出現混亂),很快小球發下去,在小組長的組織帶領下各自找到空間進行練習。在練習前我的講述依然以森林爺爺為引線:“森林爺爺想看看小朋友們拍球的技術如何,森林爺爺有個要求就是左右手都要能拍球,每只手各拍10—15次,而且球要拍得穩穩的,不高不低,一會兒還要進行比賽呢。小朋友們,我們先來練習一下好嗎?比比看哪個小朋友的球拍得最穩、最漂亮。不過,在練習之前,我有一個問題不知如何解決:如果有小朋友不會,我們該怎么辦?”同學們響亮地回答:“幫助他!”
如此的解說詞既激發了同學們的好勝心理,有觸動了他們那份互助的真誠,練習在小組友好卻服輸的氛圍中有序地展開了。這組練習中有小組長嚴格的組織紀律約束,同時又有同學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但是也有一些不協調的情景:占著球不讓,練習時畏縮……我翹起大拇指贊許,有時又用適度的警醒的話語呼喊,同學們模仿我的表揚和批評聲。整個球場里像歡樂的海洋。
接下來的比賽分兩小節進行,一節是比賽拍球,左右手依次進行,比的是球拍得有節奏、穩定,且有一定的高度,以拍球的質量取勝;一節是選擇最能干的小手拍球,快速拍30次,迅速交換選手,以拍球的速度取勝。在這場比賽中,多數同學依然以快來衡量成績好壞,因此出現了倉促不講拍球質量的現象,但是我欣喜地發現,每個同學都在努力地用兩只手運球,而且卓有成效,雖說有的同學球運得并不穩定,但他(她)每只手至少能完成10次,這難道不是成功之處嗎?
創編游戲使課堂再次進入高潮,各小組的同學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出現了許多有趣而獨特的游戲場面。孩子們根據已掌握的技術,以小球為工具,進行游戲創編活動,由于經過前面一系列的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已極大的調動起來,在創編游戲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像力,體現了豐富多彩的創造思維能力。如一同學雙手環抱作籃架狀,其余同學作扣籃動作;另有一同學被蒙上眼,在其他同學幫助下找到球等等。雖說有些游戲顯得幼稚,然而孩子們非常投入,紛紛出謀劃策,認真嘗試,展現了一幅活潑、友好、感人的生動畫面。我們不能不為那一樁樁充滿靈氣的創意而感嘆……
在這堂課中,我從隊伍的組織,到分發器材,到小組學習,均以激勵為主調。當然也有批評的情況,在小組學習時,小浩同學不愿在自己的小組,卻要參與到另外一小組,而該同學因為平時自控能力差,不受同學的歡迎,另一小組對他并不接受,導致小浩同學對他組采取了搗亂的做法。對此,我當即用較為嚴厲的語氣予以制止,隨即問他所在的小組成員:“小浩同學在團結同學方面做得不夠,你們誰能幫助他?”改組同學紛紛響應,小浩同學懼于教師的威嚴,回到了本組,于是我密切注視著他的舉動,而他也發現了我的目光,只好融入到本組的練習中。當我一見他已和小朋友們正常地接觸,馬上來到他們組,對小浩同學說:“不錯,有進步,你看。你好好地和同學們玩,不搗亂,不調皮,同學們就會歡迎你的加入,經常如此,每個同學都會成為你的好朋友了。”小浩真誠地點著頭。當然,我知道這位同學的缺點并不是一堂課就能糾正,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引導和加強。
在小組比賽時,采用激勵方式,同樣極大地激發了同學們參與運動和比賽的熱情,有的同學在比賽時沒有很好地表現,已顯出滿臉的遺憾,甚至在下課后,還找我要進行單獨練習。在課的最后結束部分,我主要以講評為主,以森林爺爺的名義進行頒獎:獲得創新獎的是XX組;獲得團結互助獎的是XX組;獲得守紀獎的是XX組;獲得進步獎的是XX組;獲得組織獎的是XX組;獲得特別獎的是XX組……
二、案例點評
1.激發興趣是實現低年級體育教學目標的前提
低年級的孩子對任何事物均有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體驗和嘗試是他們的初衷。而很好地把握住孩子們的情態,分析孩子們的心理,順應孩子們的興趣是發展的有效途徑,是體育課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激勵勝于批評
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人的心理具有認可及否認趨勢,對于認可的事物及情態,會產生積極效應;對于否認方面,則產生消極效應。每個人都喜歡聽表揚的語言,而非批評,成人如此,兒童更甚。因此在教學上多采用激勵的語言,其效果遠勝于批評,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過多的批評只會消減他對體育課堂及活動的興趣,甚至對體育教師的否認。
3.合作學習是培養孩子們健康的心態和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在過去探索體育教學改革的諸多論著中,許多專家學者已歸納出體育運動是培養鍛煉人的健康心理態勢和順應社會需求的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如頑強的意志力,勇于克服險阻和超越的進取精神,互相幫助,互相激勵鼓舞的情態。但是傳統的體育教學因實施手法的單一以及教學目標的單一,常常將其某種意志力和精神的獲得列為一種特定的教學目標,未能從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入手,從而不能很好地達到這個目標。而新的課標卻明確提出,應使同學們在集體游戲和運動中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尊重和幫助他人。在新課標的昭示下,以各種游戲和練習為手段,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模式,長此以往,對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際關系,學會在群體中共處合作,有效地發揮出自身的特質均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也只有在團隊合作中,這種精神上的需求才能得到最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