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力++黃菲
【摘 要】民族地區廣播電視經濟新聞欄目為企業提供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并有效促進企業發展,同時對改變地方發展觀念和均衡社會經濟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民族地區廣播電視經濟新聞欄目對當地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進行深入解讀,希望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民族地區;經濟新聞;經濟發展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發展傳播學視野下的民族地區廣播電視創新傳播研究》(編號:LX2014444)。
民族地區廣播電視是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其中經濟類新聞欄目對當地各行業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通過經濟類新聞欄目能夠充分了解國家經濟走勢和行業發展前景,對帶動整體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我國經濟環境分析,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對此可積極發展當地新聞行業,通過新聞媒介的信息傳播讓社會各界了解當地發展優勢和潛力。因此,借助民族地區廣播電視新聞的宣傳和監督作用,是引導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民族地區廣播電視經濟新聞欄目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的價值分析
(一)加快企業成長
廣播電視經濟新聞欄目對于企業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和一定的監督作用,能夠有效避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不良行為。經濟類新聞不僅能為對應產業提供專業技術、理論指導,還能對最新的實時信息進行全方位傳播,讓企業管理者及時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并通過經濟新聞尋找對自身有利的價值信息,為企業制定前瞻性發展戰略。對于更多創業者來說,廣播電視的經濟欄目對其創業過程具有較大幫助,并成為其創業初期擴大企業知名度和提升企業影響力的重要途徑。[1]現階段80、90后的企業家層出不窮,他們對媒體傳播的認識更為深刻,并且理念與傳統產業經營者不同,敢于利用媒體發展企業。其中陳歐在此領域取得了良好成果。他通過自己不懈努力獲取美國斯坦福大學學位,在畢業后獨立創業建立聚美優品商務網,同時以“雙待言”的創新優勢迅速占領市場,與此同時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傳播作用,在較短時間內擁有大量用戶,這為企業成長發展奠定可靠的基礎。
(二)促進企業發展
廣播電視經濟新聞是人們獲取產業信息的重要途徑,對企業重大決策和預測發展前景具有參考作用,從而有效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對于現階段信息化的商業社會而言,信息已成為決定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掌握全方位的行業信息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進行可行性決策,并根據信息預測行業走向,對自身發展方向和問題進行及時調整。例如,央視經濟頻道播出的《經濟24小時》節目受到眾多觀眾喜愛,不僅是企業管理者汲取價值信息的重要途徑,同時各大企業經過央視播出,使企業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并且以此形成的影響力是廣告宣傳無法取代的。[2]民族地區廣播電視經濟新聞欄目更具特色,因各地區產業具有一定差異性,地區新聞經濟欄目根據地方企業特點進行針對性更強的專題播出,促進企業發展。同時新聞媒體自身具備監督作用,民族地區經濟類新聞對企業造假及違法行為進行報道,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二、民族地區廣播電視經濟新聞欄目對經濟發展促進作用的表現
(一)改變觀念
首先,改變擇業觀,宣傳再就業。地區國企職工下崗率增加促使城市貧困問題嚴峻,對維護社會穩定與發展形成阻礙因素,并已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經濟問題。現階段“有活沒人、有人沒活”的矛盾問題不單是因為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長時間社會計劃經濟體制所形成就業觀也具有較強的負面影響。[3]所以,通過民族地區廣播電視加強擇業觀念宣傳力度,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其次,加強民族地區開發宣傳。地方經濟落后的因素主要是人的發展觀念落后,思想解放不夠深入。所以,通過經濟新聞欄目宣傳至關重要。例如,我國西部大開發,資金技術軟環境和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是思想解放并提升人的整體素質,讓民族地區認識到開發建設的真正意義,并改變傳統發展觀念和思維,從而促進各地區良性發展。最后,針對農村貧困人口,進行地區新聞扶貧項目。農村地區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由于知識匱乏和觀念滯后使當地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因此,通過民族地區特色經濟類新聞欄目,讓貧困地區人們對創新發展觀念產生認可,為農村貧困問題提供解決對策。地區新聞扶貧項目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通過廣播電視經濟新聞欄目對扶貧項目和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宣傳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另一方面,民族地區廣播電視媒體直接介入扶貧項目,并提供全面信息和一定經濟幫助。[4]
(二)平衡發展
對我國經濟環境進行分析發現,東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相對的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較緩,同時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差距較大,這種現象說明我國經濟發展處于不平衡狀態。而從各地新聞業發展角度出發,經濟水平和新聞行業發展密切相關,其中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快速,當地廣播電視等新聞行業發展繁榮,而農村地區經濟落后,當地新聞媒體影響力則較小,并對農村經濟產生不良影響。對此,加大各民族地區的廣播電視新聞的覆蓋率,促進地區經濟平衡發展至關重要。[5]一方面,我國不斷推進對中西部地區新聞媒體的建設速度,各項政策更多的向中西部地區傾斜,針對經濟落后地區的廣播電視新聞行業進行資金扶持并減少相應的稅收。同時利用地區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宣傳西部開發情況,讓社會更多地了解當地經濟發展潛力與優勢,為后期招商引資創造條件,從而拉動地方經濟,促進全國經濟均衡發展。另一方面,針對各地區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差距懸殊問題,我國不斷加強農村經濟建設投入,促進“三農”問題快速解決。在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地區廣播電視經濟新聞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新聞媒體的宣傳增加了社會關注度,并且廣大農民通過廣播電視新聞積累科學知識,并開始依托信息力量改善自身生活水平,不斷完善思想接收更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平衡城市與農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農村經濟水平提升也吸引大量城市人口回鄉發展建設,利用自身經濟和知識優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三)監督功能
近年來,通過廣播電視欄目曝光的各項違法行為和偽劣產品數不勝數,新聞媒體逐漸成為維護人民合法權益的重要途徑。從本質上說,新聞媒體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行為具有監督作用,能夠有效遏制社會各行業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并要求各產業發展必須遵循法律規定,最大限度的保證了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并為促進行業健康、良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然而隨著經濟形勢不斷變化,在全球一體化的影響下,民族地區部分行業發展秩序逐漸偏離,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外加目前我國法律體系有待完善及執法力度有待加強等因素,加強民族地區新聞監督力度成為重中之重。針對這一領域,央視財經具有較高的借鑒意義。節目內容均以公正公開的態度對社會企業在運行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無情披露,促進各地企業發展逐漸趨于規范化,其中各段經濟類節目受到觀眾喜愛,發展至今在公眾范圍具有較高的權威性。[6]欄目主要是對企業發展中的問題進行揭露,對企業以及跨國企業起到有效監督作用。
(四)傾力“三農”
目前,我國針對“三農”問題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策上都加大投入力度,國家對各地區加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極為重視。然而各大廣播電視等新聞報道和宣傳都局限在一二線城市,城市居民消費、城市就業情況以及城市生活水平成為新聞欄目的主要內容,城市居民是新聞欄目的主要受眾,而“三農”問題在廣播電視新聞欄目中的數量和質量都遠不及城市新聞。同時,由于節目缺乏投入和合理安排,導致形式單一枯燥,農民對其關注度較低。[7]對此,在國家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民族地區的新聞媒體也應改變宣傳和報道重點,逐漸向農村和農業以及農民過渡,滿足平衡各地經濟、縮小城鄉差距的實際需求。民族地區廣播電視經濟新聞欄目應從新的經濟視角和社會視角出發,對“三農”問題重新審視,并改變傳統宣傳報道思想,重視多元化社會經濟和農村建設工程,切合實際的通過媒介對農村發展進行宣傳,增強各民族地區新聞媒體服務為民的社會功能。
綜上所述,民族地區廣播電視經濟新聞欄目是傳播價值信息的重要途徑,對發展地方經濟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應充分發揮其宣傳和監督作用,均衡社會經濟發展,為各地區企業發展提供真實可靠信息,保證報道內容具備公正性和客觀性,真實反映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促進地區經濟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
注釋:
[1]熊榮元.民語廣播電視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中的社會價值[J].文山學院學報,2011(1):72-76.
[2]唐海.讓電視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助推器——首屆全國都市頻道協作暨民生新聞發展論壇概述[J].當代電視,2006(11):39-41.
[3]王堅.淺談經濟新聞在少數民族地區的作用[J].中國傳媒科技,2013(6):247-248.
[4]王佳音.市場經濟下如何發揮經濟新聞的傳播作用[J].新聞傳播,2014(5):288.
[5]楊軍民.新聞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身轉變與有效引導[J].中國地市報人,2012(9):12-13.
[6]蔡訓.發揮新聞宣傳主導作用,助推湖北經濟社會發展[J].科技傳播,2015(19):162.
[7]許琳.論新聞傳媒與和諧社會經濟發展的共生關系[J].新聞傳播,2016(1):110-111.
(作者:譚力,欽州學院人文學院講師;黃菲,欽州學院人文學院教師)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