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鳳
【摘 要】我們的日常生活同數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牙牙學語之時,父母便開始教我們數數,這可以算是和數學進行了直接接觸,同時這也充分的說明了數學的重要性。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進行簡要談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 創設情境 寓教于樂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05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講,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要培養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利用小學生生性好奇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同時教師還要針對學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數學教學,樹立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小學數學課本從根本上有了全新的變化,內容結構通過不斷的調整,已逐漸趨于合理。現在小學數學課本中的學習內容都是圍繞著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編寫的,把數學知識通過小故事、實踐活動等靈活多變的形式融入到了學生的數學學習中。在日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形式更為靈活多變,這也有助于教師發揮自身應有的教學水平。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通過一個個實際生活案例來將數學知識進行呈現,借此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通過合理的引導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經過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學習后,能使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可以熟練的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發現一些蘊含在其中的數學知識。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生活化情境的創設
要讓學生將小學數學學好,教師需要營造一個較為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在課堂上創設能提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大家都知道小學生的天性就是好玩,而且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要以此為突破口來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在玩中進行學習,通過玩學到相應的數學知識,讓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得以順利達成。相關的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越接近于學生的生活,就越容易被學生接收理解,所以教師在日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著手,結合書本上相關的數學知識來設計創設情境,在課堂上將生活情境還原出來,讓學生深入其中去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索發現,學生就會明白原本看似平常的生活中竟也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數學知識。
例如,教師可以把學生春游中遇到的情境拿到小學數學的日常教學中來,“上一次春游中教師帶著學生出去,剛好遇到了一座鐵索吊橋,由于吊橋的設計原因及基于安全考慮,要求橋上最多同時能有六人使用,包括過往兩個方向,恰好班上一共有學生30名,全部學生要通過鐵橋到對岸至少要把學生分為幾組。”教師把這個場景在課堂上進行描述,并把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自由討論,對問題進行計算,最終得出結果。這個時候可能有的學生會發現,當時竟然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大家過橋的時候也并沒有管要怎樣的通過,只是單純的聽從了教師的安排,并沒有去深究教師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安排。通過這樣的手段,不光是把學生日常生活中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帶入了課堂教學之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問題的探究之中,還能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讓學生了解到原來日常生活中竟然蘊藏著這么多的數學知識,讓學生知道數學原來離日常生活很近,逐漸培養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又如,我在進行加法教學的時候帶了一箱礦泉水到課堂上,學生開始看見我抱著一箱礦泉水進教室都很好奇,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礦泉水上,這個時候我告訴學生:“這就是今天上課我們要用的道具”。這個時候學生的好奇心就被成功的勾起來了,為我的下一步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讓學生簡單還原了一下校運會的場景,班上跑接力跑的四位同學比賽完畢很口渴,每人需要一瓶礦泉水,然后另外一個賽場進行跳遠比賽的兩位同學也有些口渴了,每人仍然是需要一瓶礦泉水,我們現在到底一共需要拿幾瓶礦泉水呢?學生頓時討論起來,不一會兒就有學生搶著回答,一共需要拿六瓶礦泉水。就是通過這樣一種實物道具的使用創設其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相關的情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就完成了學習,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鍛煉了學生動手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寓教于樂
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整體自控力較差,在學習的時候又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這使得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了解掌握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將教學方式方法和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等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愿意學習、樂于學習。另外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保證教學形式多變,用新穎的形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做到寓教于樂,增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明確的目的,并使其端正學習的態度,這樣才能讓學生長時間維持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要把數學課本中的理論同實際進行聯系,讓學生不斷地在生活中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應用,這樣學生才能明白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能讓學生了解到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體會到數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何在。當然,為了促使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教師還可以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來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所學知識到底可以用于解決何種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
例如,在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的知識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讓學生量出課桌的長和寬,然后算出每天使用的課桌的面積是多少;讓學生回家量出餐桌的長和寬,然后算出每天使用的餐桌的面積是多少。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來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提高。同時,學生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還會發現許多新的數學問題,如部分學生家里的餐桌不是長方形的,也不是正方形的,而是圓形的,這樣學生就遇到了困難,無法使用已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解決,這個時候就會向教師尋求幫助,這個時候教師又可以趁機向學生講授新的數學知識“圓面積的計算”。
正是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找到學習的方向,了解到學習的意義何在,使學生對生活中數學知識的探索感興趣,這樣學生在日后的數學學習中,就能積極主動的進行數學學習,從而取得不錯的數學成績。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從實際生活入手,從數學的實際應用出發,采取不同的課堂內容設計,在課堂上創設不同的情景,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對數學知識進行轉化,使書本上的數學知識被學生吸收利用,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