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春
【摘 要】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同志系統地論述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強調努力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這“五大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攸關“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式和發展著力點?!拔宕蟀l展理念”深入人心,引領著家庭教育的新發展。
【關鍵詞】五大發展理念 家庭教育 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06
縱觀當下的家庭教育,明顯有幾個突出問題有待優化。一方面,新父母們在學校里沒能系統的接受父母這特殊崗位的“崗前教育”,成了家庭教育之路上無證駕駛的“司機”;一方面,很多父母覺得在職場拼搏已經夠累的了,回到家只想放松一下,無力與孩子多交流。也不想再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更沒有成長的動力,于是想當然地沿襲父母一輩給的養育模式算了。再一方面,很多父母以為養育孩子的事就是讓他們吃飽穿暖就行,教育是學校的事。殊不知,南北朝時期的顏之推根據自己的人生歷煉,早已為后世之父母們總結出“崗前教育”經典讀本,內容系統。被譽為“中國知識分子第一人”的梁先生更是以400余封家書傳遞父愛,引導孩子成人成才。在新的形勢下,如何開創家庭事業發展新局面?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對頭不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的成效乃至成敗。
一、創新理念引領家庭教育新發展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創新歸根到底是人才創新,創新驅動歸根到底是人才驅動,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工作特別家庭教育工作理應創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及教育內容等,以助推養育具有創新性人才的工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家庭教育在全面創新中的基礎性持久性作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讓受教育者“獨立學習、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過程”的教育。創新精神的內涵指創新意識與創新品質,它是創新的靈魂與動力;創新能力意指創新感知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想象能力,它是創新的本質力量所在;創新人格主要包括對事物執著的好奇,擁有頑強的意志、毅力及耐挫的心態,充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它是創新的根本保障。
一方面創新思維,它源于常規,又高于常規,主要特征是“突破固有”的認識,使人的認識“更上一層樓”,理應在批判中揚棄,在傳承中創新;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效手段:善于提問。比如父母在陪伴孩子閱讀或手工時,可以提出“你喜歡這故事(或書)的什么呢,不喜歡它哪里呢?”、“你的想法是這樣哈,很特別哩!我的想法是……(或我不喜歡它的……)”、“這種現象在什么什么書上我們見到過,可以去查查,如何?”、“這種操作我們上次什么什么時候有過類似操作,想起來了嗎?”,讓孩子在“反復過程”中“醒悟”,發現還有另外的視角看待事物。
一方面創新實踐,學會方法是核心,但先要動手動腦才是要訣;具體步驟來說,對低幼年齡段的孩子:第一步是想象(imagine),在頭腦里形成某個形象,比如一座房子;第二步是創造(create),用吸管及紙張(或積木等)把頭腦中的房子搭建起來;第三步,搭建完以后是玩耍(play),在玩的過程中測試所做的東西;第四步是和伙伴分享(share),一個孩子搭建的是房子,另一個孩子搭建的是郵局,他們可以互相分享;第五步,分享完以后是反思(reflect):為什么我的樓房搭建得不夠牢固?我應該采取什么方法改進,使之更牢固。反思之后再開始新一輪的想象、創造、玩耍、分享……孩子們在不停地創造,每循環一次,他們就會做得更好。對于進入中高年級的孩子,可以從“提出問題、大膽假設、列出計劃、精心實施、仔細觀察、得出某種‘結論”的路徑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協作精神與耐挫能力。
二、協調理念引領家庭教育新發展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長期以來,在效率優先的錯誤教育觀的影響下,我國教育存在著明顯的不協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不協調,應讓父母這個“崗位”受到全社會關注重視,關注城鄉差異;知識教育與價值教育不協調,堅守“品德大于學識”,遵循“狀態大于方法”,堅持獲取學識的過程是愉悅的,又實現身心的完整健康發展。具體來看,一方面家庭教育外部發展不協調,其中家校共育不理想,形式與載體不豐富;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內部發展也呈現出不協調,比如早期過早開展智性學習,忽略了身心的健全滋養;隔代教育之間理念落差;養育方式呆板,缺少藝術化的教養;閱讀扎實,戶外少了,實踐投入不夠;作息的靜與動結構不平衡;只顧盯到短板,沒能充分發揮優勢引領作用等。
三、綠色理念引領家庭教育新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笔藢梦逯腥珪摹拔逦灰惑w”的整體布局出發,把綠色發展理念擺在突出位置,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針對性。從教育的視角出發,家園的環境建設,可以分為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建設,相應地延展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態教育”。
四、開放理念引領家庭教育新發展
“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笔藢梦逯腥珪娜蛞曇八伎贾袊l展問題,提出開放發展理念,既向世界表明了“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的立場,也揭示了“中國經濟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息息相關”的內在共贏邏輯。用開放發展理念推動教育開放與教育國際化,不僅擴大了教育資源供給,滿足了人民群眾選擇性教育需求,而且推動著教育體制與機制創新,是多贏之舉?;谌说淖陨沓砷L的考量,要更多的學會融入群體,培育人際交往的相關能力??剂坑谖磥砩鐣男枨?,以開放的全球視眼,培育國際化眼光的人才,讓家庭教育做到有的放矢。于應試角度觀察:考什么,如何考?應關注全國考試改革最新動態,不能閉門造車搞家庭教育。
五、共享理念引領家庭教育新發展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教育方面,共享就是要讓全體社會成員“一個也不能少”地享受優質均衡的教育成果。宏觀上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以解決更公平正義的問題;微觀上培育愿分享、能分享、會分享的現代人,為支撐發展分享經濟,建設共享平臺提供智力保障。
共享的前提當然要共建,但共建不必然帶來溫馨的分享,即最后共享也只會變成“一是一,二是二”,總少了點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情吧。所以,讓孩子樂于分享,學會分享就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了。其實成人的分享也很重要。問題來了,分享意識與分享能力怎么樣培養呢?分享的前提要有“我”的概念,“我”與周圍事物具有界線感,然后才可能愿意分享,進而學會分享。然而,“我”的概念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父母直接灌輸的,唯有孩子在“愛和自由,平等與規則”的環境中自己萌生出來的。有了分享精神,共建共享就容易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管總,管根本,管長期的,一定能助推家庭教育向好發展!
其實,人一生大體會經歷四個場所:子宮,家庭,教室,職場;其中家庭算得上人生重要的場所吧。童年基本都在家庭中度過,它是人生最神奇的階段;家庭里的父母是孩子最長久的老師,古人講“子不教,父之過”,道理大致在這里吧??傊?,說家庭是“人”真正誕生的搖籃不為過,家庭教育也就自然重要了,進一步創新家庭教育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15-11-03.
[2]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3]朱永新.我的閱讀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