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玲
【摘要】微課是依托網絡信息技術的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其可以有效的將傳統教學中的優點與現代教育理念有機的結合起來,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文字是學生知識學習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承擔著學生識字的重任。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進行微課的設計和應用對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產生了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分析和探討小學語文識字類微課資源的設計與應用措施,旨在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 微課資源 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39-01
提高小學生識字、認字的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傳統的識字教學中教師普遍采取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對生字進行反復的抄寫和死記硬背,不利于小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形成。微課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能夠增強教學的針對性,促使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個性化的學習,對學生識字能力的提高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可以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質量。
一、微課和微課程
微課是來源于現實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將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濃縮、遷移,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歸根結底是一種教學課件。微課的具體實施是以翻轉課堂實驗為基礎的,對學生的學習規律進行有效的分析,然后制定教學的目標、方法。微課程是一種完整的教學模式,有學生的參與討論和反饋,有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并且有作業實施和教學評價。微課程的設計和應用能夠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整合為一體的趣味性、數字化的新型教學資源。
二、小學語文識字類微課資源的設計與應用
(一)識字類微課的設計原則
1.學科定向原則
語文識字教學有其自身的規律,所以在進行微課設計的時候要遵循漢字的規律、書面語言學習互相促進的規律。要與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融合,并注重于對媒體信息資源的整合,設計開發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滿足學生的識字需求的微課資源。
2.趣味性原則
傳統的識字教學是枯燥乏味的,只有保證教學的趣味性,才能激發學生對識字教學的興趣,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
3.交互式原則
識字是語言運用的一個過程,書面語言的學習是以掌握一定量漢字為基本要求。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承擔著學生掌握漢字的重任,在設計識字類微課過程中,從注重多重媒體素材的交叉混合應用,讓識字教學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二)識字類微課資源的設計過程
1.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
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把握住學生的性格特點,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參與識字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識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四組的內容。課文內容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是一首寫小動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兒歌,這里寫的小動物大都是昆蟲。本課任務是認識蟲字旁的生字。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設計引導學生朗讀兒歌,在反復朗讀額過程中,生字會不斷的出現,讓學生在朗讀中對生字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最后,教師設計微課,并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兒歌中涉及到的動物的視頻或者圖片資源,如蜻蜓、蚯蚓、蜘蛛,并且在圖片中標注要學的生字。以蜘蛛為例,教師可以將蜘和蛛兩個字分解為:“蟲+知”和“蟲+朱”,然后用例比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更多帶有蟲字旁的昆蟲的生字,如,蝴蝶、蜻蜓等。
2.利用微課資源提高學生識字效率
一般識字教學更多的是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展開的,根據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特征來分析,這些學生對故事非常的感興趣,所以語文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設計以故事為基礎的微課程資源,對學生展開識字教學。
3.利用微課將識字具體化
識字的過程是一個枯燥、抽象的過程,教師利用微課在學生的起步階段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識字氛圍,用形象、色彩、聲音等來實現識字教學的具體化、形象化。例如,在開課之初,教師就演示幾個學生在學前接觸過的有代表性的會意字、形聲字,通過微課,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生聯系,從而激起學生對識字的興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能夠增強教學的針對性,促使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個性化的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提高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將識字具體化,提高學生識字效率。
參考文獻:
[1]熊佳.小學語文識字類微課資源的設計與應用[J].讀寫算2015(50).
[2]吳莎莎.小學語文識字類微課資源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3]張秋月.微課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