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多
【摘要】當前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思想道德素質下降有待于提升。新課程改革下對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員德育教育理論正符合這一發展需求,本文分析了全員德育理論教育、實踐教育及新課程背景下的優勢。加強學生的全員德育教育對我國社會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 全員德育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48-01
1.全員德育理論教育
全員德育是在新的歷史時期,一線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來的一種德育教育模式。關于全員德育定義還沒統一,最為學者接受的兩個定義如下:全員德育具體到學校而言, 是指學校的全體教師、干部和員工, 都負有對青年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的責任和任務。全員德育, 指的是全校教職工都參與到德育工作中來, 把德育貫穿在教學、管理、后勤服務的各個環節, 以把學生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實施全員德育工程要通盤考慮,分步實施,抓住關鍵,循序漸進。 要在觀念的改變上,氛圍的營造上,制度的健全上,措施的落實上下功夫。對全員德育體系進行研究,可以豐富和發展德育教育理論,能夠推動對新形勢下學校德育理論的探索。
在進行全員德育教育時,要不斷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德育教育全過程,開展“知區情、愛家鄉、做貢獻”“學雷鋒、樹美德”“明禮誠信、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等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提升學生文明素養。關注細節抓養成,奠基終生大發展。學校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讓學生“懂規矩、知約束”,組織班級活動,使學生“有擔當、善合作”,同時,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僅有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家庭、社會的強力支持。立足實際抓重點,培育核心價值觀。學校要不斷加強理想信念、公民意識、生態環保、心理健康等教育,促進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校風的形成。
2.全員德育實踐教育
2.1深入開展文明禮儀活動
學校繼續深入開展文明禮儀活動。文明禮儀活動在教師的精心組織和策劃下,氣氛熱烈,整個活動以禮儀操、知識競賽,板報等多種形式詮釋了文明無處不在。將“請、謝謝、不客氣、打擾了、對不起、請原諒”等文明禮貌用語帶入校園,帶回家里,從教師做起帶動全校學生。通過此次文明禮儀活動,提高了同學們的文明意識,營造了文明和諧的班級環境和校園環境、家庭環境!使學校成為真正的禮儀校園、溫馨校園、和諧校園,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德育水平,讓文明之花開遍校園。
2.2繼續開展主題月活動
九月,利用教師節開展感謝師恩的主題活動,舉行演講比賽,強化學生的感恩教育;十月,利用國慶節舉行歌詠比賽,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十一月,舉行我與老師同學共讀書為主題的讀書報告會,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十二月,開展我與名人同行的主題活動,向學生推薦一批名人成長故事的圖書,舉行故事會,交流讀書感受,進行勵志教育;元月,舉行迎新年師生書畫比賽,鞏固寫字教育成果,并激勵學生追求個性發展。通過以上主題月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2.3充分利用家校聯系卡,加強學校家庭的溝通交流
學校為了便于教師和家長進行溝通和聯系,設計了家校聯系卡,它架起了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溝通橋梁,搭建了教師和家長的情感交流的平臺。該情感交流的平臺充滿人情味,教師定期將學生在校的學習、思想、品質等方面的表現填寫在卡上,并由家長填寫意見和建議。有時家長也將學生在家中的生活和學習表現寫在卡上,讓教師參與學生的家庭教育,提供意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都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德育情況,對學生一些偏激行為及時糾正,不斷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通過實踐可知,以家校聯系卡的方式加強教師和家長的溝通,提升了學生德育工作效果,實踐了學校的全員德育活動。
2.4圍繞“我愛我的學生、我愛我的工作、我愛我的學校”為中心層層開展活動
教師與學生是道德教育的實施主體,在德育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作為共同體而成長,教師隊伍及學生自治隊伍建設工作必須同時落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員德育。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全員德育教育中要圍繞“我愛我的學生、我愛我的工作、我愛我的學校”為中心層層開展活動,利用班主任例會、民主生活會等形式增強教師的樂教愛生的從教信念,對師德建設予以強調,將師表育人的功能充分地發揮出來。此外,學校應采取多項措施抓實抓好師德建設工作,例如底線約束、師德承諾、模范引導以及師德考核等。
2.5學校開設誦讀課,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
學校開設了誦讀課,讓經典浸潤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在朗誦過程中還夯實了學生的文化底蘊,提升了學生文化素養。學校充分發掘校園人文資源,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發展為根本,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我們力求讓每位學生在高品位校園文化的浸潤下,激發愛校、愛國感情,增強學生的光榮感和責任感。校園書香氛圍濃厚,處處展現人文文化。學校還組織全體學生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比賽。
3.新課程背景下的優勢
新課程改革對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校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及德育教育體系,不斷提高德育教學水平。新課改要求學校在實施德育教育時,必須創新教育模型,要求年級組長、班主任、教導處工作人員、學校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參與到德育教育中來,全員德育教育正好符合這一要求,學校全體教育職工共同參與學校德育教育,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素質的發展。
新課改中的德育教育提出了社會性的要求,要求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擴展學習資源、拓寬發展空間,學生是社會人,因此,學生德育教育過程中應該注重社會實踐活動,良好的社區環境以及家長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是德育教育開展的基礎,而全員德育教育正是需要家長及全社會各界的參與,面向社會,貼近生活,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直面社會開放和價值多元的現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保學生德育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4.小結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浩瀚,倫理道德思想和倫理道德教育所累積的理論亦宏富精深。全員德育教育不僅具有歷史性,而且作為人類共同財富,還具有共同性。全員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思想德育水平,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以上是我校幾年來的實踐和探索,學校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各項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增強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自覺性、堅定性,弘揚求真務實精神,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進一步提高學校全員德育工作水平,最終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健楠,王有亮.論現今德育應注重正義教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2)2.
[2]郭毓麟. 如何實施全員德育[J]. 教書育人,2010(11).
[3]陳梅芬. 全員德育的責任意識與有效途徑探析[J]. 職業教育(中旬刊),2014,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