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品
【摘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合作研究的模式,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同時不斷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會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逐步提升。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促進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進步的作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 異質互助 求同存異 激發力量 效值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4-0093-01
小組合作探究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就是要加強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因此,合作性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小組合作教學就是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同時不斷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會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逐步提升。本文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模式的具體運用。
一、異質互助,優化組合
每個學生由于發展水平、興趣愛好不同,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深刻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正是學生間可以進行交往與合作學習的前提。合作學習的優越性體現在,首先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合作學習中,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寬松和充分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懼怕說錯的心理壓力大大減輕,發言機會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一起討論和交流,學習者可以取長補短,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可成為整個群體所共享。因此,教學初,教師就要了解學生學習的基礎情況,應該秉著“異質互助”的原則進行均衡分組,按其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個性、性別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有利于小組內的優勢互補,也有利于小組間的相互促進。在組合小組中再均衡分配。教師應及時明確學習內容,讓每個小組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探尋知識。要求各小組獨立整理、歸納已掌握的知識并列出未理解的知識。在此過程中,應根據學生實際隨時調整教學策略和組員分配,使各組充分發揮組員的優勢,促進小組整體進步。
二、求同存異,引導合作
有些小組間會存在學習狀態不平衡的狀況,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不同。在教學中,教師應秉持“求同存異”的原則,既要立刻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題目,盡量商量出統一的結論,同時又要引導對小組討論活動積極性不高、不發表意見的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抓住展示自己學習能力的機會。在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中,所有小組成員平等參與學習活動,共同承擔學習的責任。小組成員之間有效地運作、積極地互動,并交流成員之間的學習心得,從而達到高效的學習。比如,在《牛津初中英語》7 B Unit 3的教學中,可要求各個小組之間挑選出平時表現優秀的組員,代表小組按照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來展示對話。同時,給其他學生布置一些和對話相關的思考題,以此來讓所有學生都集中注意力,并調動起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組內的組員以及小組之間的探究活動,增強學生主動共同探求知識奧秘的動力。
三、激發力量,提高效值
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同時又是發展變化的,但每個人都有獲得優勢的需要,通過滿足人們的優勢需要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具有更穩定、更持久的力量。可見,學習合作小組成員按檔次比例優化組合,開放設疑,質疑、釋疑等參與活動的空間等,均能及時、準確地把握并滿足個體在不同時候的優勢需要。教師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就必須同時提高效值和期望值。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一旦學生成為學習主人,就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效值和期望值。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地喚起學生學習熱情,及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共同探求知識奧秘的動力。
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的開展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為學生創設了輕松、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得原本在課堂上不敢開口說的后進生,消除了自卑心理,變得自信積極。